天天看点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原子式的个人主义”也是所罗门所要批判的经济隐喻之一,之所以将他对“原子式个人主义”批判放在单独的章节来阐述,是因为这个“嵌入集体的个体”概念,是所罗门解决经济伦理问题的“亚里士多德方式”的重要开始,而另一个概念“最终的幸福的重要性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也与个体、集体息息相关。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个人根本利益与社会福祉是一致的,在所罗门这里,个人的根本利益与企业福祉一致。下面将从所罗门对“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嵌入集体的个体”的阐述这两方面来叙述。

批判原子式的个人主义

西方关于个人主义的研宄在发展变化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个人主义”理论进行理解和阐述,因而西方传统文化的“个人主义”概念涵义和形态十分多样。根据史蒂文卢卡斯的考证,“个人主义”发源于法语“individaulisme”。1820年,法国天主教思想家约瑟夫德梅斯特(Joseph de Maistre)最早使用了“个人主义”这个概念。个人主义经过不断发展最终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1945年哈耶克在其《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以个人价值优先还是群体价值优先为判定标准,区分了以休谟、斯密等为代表的“真个人主义”和以笛卡尔、伏尔泰等为代表的“伪个人主义”,并提出了“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由于本文着重于叙述所罗门对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的批判,从而阐述德性经济伦理学中集体中的个体概念,因而此处不再追溯个人主义的渊源和其它理论论争。

郑正来在《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的序言中,谈到原子式的个人主义,认为“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唯(伪)个人主义’的”,这些学科在基本上都采用了原子论形式。原子论式的个人主义,将整体分解为部分,然后再根据这些具有“原子性质”或“外部关系”的部分重构为一个整体,原子论的个人主义预设了“部分、原子或个人”是真实客观的,因而也具有“本体论上的首位性”。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19世纪以来,个人主义对美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借机渗透于经济领域,形成“自我成就的[人]”的隐喻,所罗门认为这为企业带了一种“过分强调个体”的空虚感,他提出应该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所处社会团体的角色开始来研究经济伦理,否则将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的研宄途径。

所罗门还认为,企业家的概念似乎被社会神话,因为一个企业的良好运作长远发展,更加依赖的是公司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信任,而非仅仅是靠企业家个人的力量,所有那些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都应该将个人身份与企业组织相融合。

所罗门并不否认从事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体性及个体动机,然而他认为从实践活动中个体所扮演的角色来入手是对个体的更好的阐述方式。因为商业就是这样一种实践或者一系列实践活动,商业活动依赖于人类组织,否则交易难以进行。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强调个人要优先于团体的自由主义(在哈耶克那里被划分为“真个人主义”),在所罗门看来,这种自由主义的设定一一原始的孤立个人订立了契约,完全忽视了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个人源于家庭、社会等团体,个体对这些团体具有依赖性,并且“一生中各个方面都会保留这种依赖性”。

所罗门认为即便是关于契约订立的动机,也并非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社会结构属性的一种“自愿选择”。在达成契约之前,个体就己经开始扮演社会成员的角色了,比如作为家庭成员的角色等,在家庭中通过习得已经确定身份认同。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所罗门承认个人主义对经济的重要作用,比如个人的创新精神等等,而原子式的个人主义通常会忽略集体社会的因素,所罗门认为这是对企业组织的巨大破坏。原子式个人主义的隐喻还容易使交易仅仅被认定为一种谋利手段,同时也使“经济”隐含了一种“丛林”般的自然属性。所罗门认为在决定加入企业并渴望成为这一组织的成员之前,应该要思考这种选择的意义。

一个员工如果仅仅是从某种契约的角度去看待自身和企业的关系,那么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这个员工不是所罗门所说的真正的“成员”,一个组织的真正成员一定会拥有超越一般契约关系的相互义务。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所罗门将企业这个组织看成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企业组织就要遵守社会这个更大框架下的道德体系,而不仅仅是肩负企业社会责任,尽管“商业就是商业”,商业也是建立于人类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实践,个体的个性绝不会被否认或者被迫去妥协,反而被赋予意义的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也是政治学,古希腊的政治学是城邦的政治学,集体(城邦)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具有重要位置。所罗门在书中归纳总结了亚里士多德式伦理学的六个特征,分别是“团体”、“卓越”、“成员资格”、“诚信”、“判断”、“整体”,其中“个体、企业和团体、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个人的和专业的、商业和美德”这些结构要素相互紧密联系,体现了所罗门对原子式个人主义的反对和对团体的重视。

集体中的个体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所罗门将企业视为一个团体,正如同亚里士多德对于城邦的重视那样。针对当时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活跃的大背景,后现代的学术界也开始思考关于个体的问题,社群主义十分反对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哈耶克改良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也无法避免考虑人类社会这个群体的因素。

所罗门的经济伦理思想建立于团体之上,认为我们只有在团体之中,才能找到身份和意义,这一点与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不谋而合。企业从来就不是原子式的个人的集合,要探讨所罗门的经济伦理思想,首先就应该承认这一点。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只有理解团体中的个体的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个体的利益与集体的公共利益之间并不是分裂和对抗的,探讨个人的美德也是在一个集体组织的大框架下探讨何为美德,美德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城邦的产物,在所罗门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中,只能出现在集体之中。

正如所罗门对企业的美德和恶德所定义的那样,有利于组织团结的就是美德,破坏组织性的就是恶德。在社会集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企业中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形成了企业和个人的定义。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自我概念的构建是一种自我主观能动的在社会关系中将其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个体所处的团体对自我进行影响,另一方面构建的自我指导自我在团体中的行为。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团体之中的角色定义,是人在团体之中社会关系的体现,亦是所处角色的道德规定。商业经济中最简单的交易也会涉及到买卖双方角色,在进入经济领域之前,作为个体的人已经具有了社会角色,而同时又以经济中的角色进入经济实践中。

在企业中,角色定义了个体的职责,在社会中,角色定义了企业的职责。当然,所罗门自己也承认,用角色来定义职责,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惑,比如个体角色的定义也会带来关于个性和职责程度的问题,但他认为我们在评价一个人适合某种角色时并不是对这个人的冒犯,反而是对在团体之中个体的赞扬。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社会中的个体在企业中具有多重角色,角色之间未必是完全统一的,所以在用团体的角色来定义个体身份时,需要考虑到企业是作为社会这个大框架下的一个集体。

但即便不像所罗门所阐述的那样用角色来定义个体,无论是在商业经济中,还是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会面临道德困境,需要个体面临具体的情境运用美德的知识和实践智慧帮助个体做出最合乎美德的行为。在商业经济中的商业美德并不是统一的,他认为即使如此角色定义仍然是探讨商业美德的重要特征。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同时所罗门认为,作为企业中的个体是完整的个体,具有决策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个体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是对立的。个体在商业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与社会其他的角色割裂开来。正是由于这个前提,我们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会十分牵强。商业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以经济利润为唯一目标的独立王国,它与整个社会接壤,并且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既然是作为社会中的组织,那么就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来。

可以说,所罗门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团体中个人概念的阐述,对于扭曲的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有助于消除经济行为主体目前面临的一种道德困境以及社会中的个人身份与经济领域中个人身份的撕裂,从道德的十字架上解放了企业和个人。基于团体中的个人角色定义,也有助于将经济行为主体纳入社会之中。

对嵌入集体中的个体的阐述

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身份等会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决定了自己是否认同角色,然后决定是否认同相应的社会行为。

所罗门认为,自我是社会的,18世纪中叶以后,宗教解放了个体,但个体不仅仅是个体,当个体有将自身设想为个体之时,是个体接受社会训练的结果,我们对于个体存在的思考,只有将个体置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体与个体关系之中,个体才会被赋予意义。也就是,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都存在于“关系”之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体从降生之时,就已经存在于关系之中,并且开始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建立联系。

参考文献:

[1]赵素锦.所罗门商业美德思想探微[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张鸿翼.论儒家的经济哲学[J].孔子研宄,1988;

[3]王小锡,汪洁.中国传统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探微[J].南京社会科学,2002;

[4]曹刚.儒家德性经济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