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Sir
编辑|防风
恶性肿瘤是大陆第二大死亡原因。1990年至2019年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68.78%和86.89%,严重威胁大陆居民健康。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发展,手术、放化疗、靶向和生物治疗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患者的生存时间依然受限,且存在副作用多。
复发转移率高、耐药和经济负担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深入,恶性肿瘤从循证医学的综合治疗时代逐步过渡到精准医学的个体化管理时代。
中医学通过独特的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机遇。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其中从“痰湿”论治恶性肿瘤有关记载散见于古代医籍中,随着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的深入。
大量研究证实燥湿化痰法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成效,可弥补西医治疗不足,尤其在与西医治疗结合中显示了突出的优势。
现针对燥湿化痰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系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燥湿化痰治疗恶性肿瘤理论研究
《灵枢》中指出:“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多是痰”。
痰与湿都属于津液输布异常导致的病理产物,痰邪走窜,可累及各脏腑经络;湿邪黏腻,易与其他病理产物搏结。
痰湿会导致气血运行失畅、经络受阻,致痰湿凝聚,脉络瘀滞,气机不畅,病理产物积聚,发为癥瘕、积聚,进一步损伤脾肾等脏腑功能,引起脏腑亏虚。
由此可见,痰湿之邪可贯穿于恶性肿瘤发病和进展过程,痰湿凝聚不仅参与恶性肿瘤形成,还加剧痰湿积聚的病理变化,促使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
后世中医学者在对恶性肿瘤深入认识中,也意识到痰湿为恶性肿瘤重要病因病机,如郑玉玲教授认为痰饮为肿瘤重要致病因素。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癌毒理论,认为癌毒与痰、湿等病邪兼夹,共同构成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不仅如此“痰湿”还与肿瘤微环境相关。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和多种非肿瘤细胞构成的适宜肿瘤生长的复杂环境,与肿瘤发生、迁移、耐药、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靶向免疫微环境已经是肿瘤治疗关键策略。
“痰湿”随经络、三焦、腠理、气血等走注流窜,停聚于体内各脏腑经脉,局部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为恶性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这与肿瘤微环境概念相似。
蓝姝等提出肿瘤炎性微环境本质为津液代谢障碍,津液代谢异常渐进发展即“炎-癌”的恶性转化。唐幸林子等将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诱导酸性微环境形成归于痰湿致病。
通过总结前人对肿瘤微环境的认识,肿瘤微环境本质为津液代谢障碍,肿瘤代谢所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或其他细胞间质异常物质的积聚,同为机体津液输布障碍表现。
痰湿为津液代谢异常所致的主要病理产物,为肿瘤细胞提供重要环境基础,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因此,在中医抗肿瘤治疗时,要以祛除痰湿内环境为出发点。
燥湿化痰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内经》所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中医燥湿化痰法治疗痰湿理论基础,中医治疗肿瘤是恢复机体的“平和”状态。
应用燥湿化痰法能祛除痰湿之邪,恢复局部微环境及整体内环境“平和”状态。
孙宏新主任临证肿瘤治疗中常用燥湿化痰中药半夏治疗肺癌、食管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对于痰湿凝聚所致癌肿,燥湿化痰有一定消散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燥湿化痰中药可发挥抗肿瘤作用。燥湿化痰法临床中治疗以肺癌为主的多种癌症,兼以治疗癌症的并发症及放化疗等所带来不良反应。
“肺为贮痰之器”,水液宣发、布散不及,痰湿易于停聚于肺。肺癌发病以正气亏虚为先,而“痰湿”为重要致病因素,贯穿于肺癌整个病理过程。
《景岳全书》云:“饮多只停聚肠胃间,而痰则无处不到”,肺癌出现各种临床病症皆因痰而起,而痰湿常夹杂治病。
如痰湿聚肺致咳嗽胸闷,痰瘀互结致胸痛咳血,痰湿流窜于皮下引起淋巴结转移,痰湿蒙蔽上窍引起肺癌脑转移。
国医大师周岱翰认为肺癌治疗时离不开治痰,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祛除痰湿之邪,以星夏健脾饮、星夏涤痰饮等燥湿化痰方治疗肺癌效果显著。
肺癌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燥湿化痰中药,能够达到更好治疗成效。
周卫东等对60例痰湿蕴肺型肺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在单纯化疗的对照组基础上予二术二陈汤,治疗发现观察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嗳气、腹泻等不良反应减少。李晶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二陈汤,也取得良好效果。
针对肺癌伴随症状,李崔刚等化疗联合化痰健脾汤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同单纯化疗相比,更好缓解症状、减轻胸痛发生率。
脾胃居于中焦,中焦之气虚弱,水液不能正常敷布,停聚为痰湿。脾胃易受痰湿之困,两因纠缠,为胃癌的生成、进展创造条件。
从临床角度对胃癌患者辨证分型,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型为主,痰湿为胃癌细胞提供了生长环境,促进了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张东伟等以替吉奥联合四君子汤合二陈汤治疗脾虚痰湿型胃癌患者,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替吉奥联合燥湿化痰中药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患者效果明显。
曲仕宇同样选用四君子汤加二陈汤为主方对胃腺癌伴肺转移脾虚痰湿型患者进行治疗,在减轻患者相关症状、延缓疾病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疗效。
中医学将食管癌归于“噎膈”范畴,其病机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形成的“痰饮”作祟,痰湿是造成噎膈的重要原因。
刘炳男对68例III、IV期脾虚痰湿型食管癌患者采用临床观察的方式,分为TP方案联合降逆运脾方的治疗组和单纯TP方案的对照组。
通过对比得出,化疗联合降逆运脾方治疗脾虚痰湿型食管癌患者确切,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痰湿体质易罹患乳腺癌,痰湿内生为乳腺癌形成重要病机,又致乳腺癌转移复发。
万冬桂教授在临床观察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多具有痰湿体质或痰湿的证候特点,因此治疗时要燥湿化痰,常选六君子汤、二陈汤。
赵景芳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者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者在于气机失调,其邪实在于痰湿化生,以微调平衡3号方作为主方者治疗乳腺癌术后,有很好效果。
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痰湿滞留是胰腺癌发病主要病机。同时研究表明痰湿体质者较常人更易罹患胰腺癌。张利剑等以胰腺癌中晚期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
中西医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组基础联合解郁运脾汤治疗。经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解郁运脾汤可降低胰腺癌中晚期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改善疼痛状况,中医证候及体力情况有所缓解。
痰湿形成,久聚肠腑,因此治疗结直肠癌燥湿化痰是必不可少的,吴煜教授临床常予六君子汤、二陈汤治疗结直肠癌。
柴可群老师治疗气虚痰湿型肝癌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有良好效果。
甲状腺癌多因肝郁气滞,痰湿凝聚而成,单静怡等治疗甲状腺癌术后肝郁痰湿患者应用柴麦汤,中医症候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肿瘤及治疗后不良反应
目前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导致患者痛苦增加、生活质量下降。消化道反应为肿瘤常见不良反应,为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时,采用燥湿化痰方药,如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等,有良好疗效。
临床观察100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发现小半夏汤可明显减少肿瘤化疗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及减轻恶心呕吐程度。
癌性疼痛也是肿瘤并发症之一,应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可治疗肝癌癌痛、大肠癌癌痛以及肺癌癌痛。
燥湿化痰法是治疗肿瘤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相关临床及实验证实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缓药物耐药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
对于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燥湿化痰法于临床中使用广泛,但其作用相对温和,更多与放化疗等西医疗法配合发挥增效减毒作用,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补充。
其次,恶性肿瘤病因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疾病演变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不尽相同,不仅有痰湿存在,还兼杂瘀血、邪毒等实邪以及阴阳气血亏虚等虚证。
因此在精确辨证的情况下,燥湿化痰法往往需要与活血化瘀、益气扶正、清热解毒等其他治法相配合,更好发挥治疗作用。
另外,燥湿化痰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多属于病例和经验总结,循证医学等级低,临床应用需要更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经验。
最后,考虑到“痰湿”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病因病机,可针对恶性痰湿体质中的肿瘤高危人群,利用燥湿化痰法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