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斯克预言机器人数量将超人类,人形机器人就是智能家居的未来?

作者:核芯产业观察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在许多科幻电影当中,家庭中的人形机器人一直是作为管家的角色而存在,为用户处理家庭琐事,不仅可以充当家中的管家,还能当做家中的家庭助理、安全卫士、科技玩伴等多种角色,极大节省用户的时间。

在近期举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公开表示,未来将拥有大量的机器人,而长此以往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会在某个时候超过1:1,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届时,人类将进入非常富足的时代。

AI赋能,人形机器人产业提速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开始对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进行研究和开发。其中,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驱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早稻田大学的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人形机器人——WABOT-1。该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类的大小和形状,并配备了肢体控制系统、视觉系统和对话系统。它可以进行简单的动作和对话,例如握手、行走、跳跃、唱歌等。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和设计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其中,日本的本田公司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本田公司在1986年开始进行人形机器人ASIMO的研究,并在2000年发布了第一代机型。该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类的外形,能够进行简单的步行、跑步、跳跃和手势等动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也不断得到提升。例如,本田公司在2011年推出了All-New ASIMO,该机器人具有更高级别的行动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避开障碍物、识别语音指令、进行手势交流等。

除了日本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之外,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例如,美国的波士顿动力公司在2016年发布了双足机器人Atlas,该机器人具有更高级别的动态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可以进行跳跃、爬坡、平衡控制等高难度动作。

近几年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是引发了社会、产业及市场广泛的关注,同时伴随智能语音交互的成熟以及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将明显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马斯克认为,在拥有大量机器人的未来,全球生产效率将提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人形机器人可以从事人类不愿意做的危险的、重复的、无聊的劳动。例如家务、排雷、高空维修、井下勘探等。

与之相对的是,人形机器人也成为AI的最佳载体。AI大模型在语言、视觉、运动控制、降低研发成本等多方面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赋能。但这样一来,就需要允许AI像人类一样拥有意识和智慧。

马斯克认为,这就需要强化对超级人工智能的监管,这种人工智能比人类更加强大,因此具备风险和担忧。但2018年图灵奖得主杨立昆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不能因为害怕人工智能的结果,而让人工智能受到严格监管,开源才是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手段,若技术只是被少数公司来控制的话,这才不是一件好事。

市场潜力巨大,或成为智能家居的未来

从市场角度来看,机器人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但大多数并非人形机器人,而是如机械手臂、扫地机器人等形态。真正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才刚刚兴起,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15亿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超千亿市场规模指日可待。

如此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众多玩家的入场。不仅是特斯拉,还包括波士顿动力、本田、Engineered Arts、1X Technologies 等海外企业,国内企业如优必选、达闼机器人、小米、傅里叶智能、纯米科技都瞄准了人形机器人赛道。

针对智能家居领域,人形机器人可根据用户需求和喜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与智能家居设备和平台进行连接和协同,如智能灯光、空调、窗帘、电视、音响、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还可以陪伴用户娱乐、学习、健身等,提升用户生活丰富程度。

尤其在如今国内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人形机器人来辅助养老将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发展方向。当然,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售价高昂,如波士顿动力的Atlas单台价值为200万美金,本田Asimo的单台价值250万美元,小米CyberOne单台造价也高达60-70万人民币,普通人基本难以承担。

但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未来特斯拉Optimus将以低于2万美元的价格销售,并实现大规模生产,预计未来将生产100亿台。而2万美元的价格,已经足以被普通家庭所接受。

即便市场中只有Optimus,并且销量也只有马斯克所言100亿台的百分之一,那么市场规模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如果马斯克的愿景能够实现,那么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万亿美元,这个市场规模极其巨大。

相比汽车是一个家庭中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未来人形机器人就有望成为家庭中必备的重要产品。甚至随着AIoT、大语言模型、AGV、导航等技术的发展,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实体化、融入式智能家居入口。

就如同在90年代时,大多数普通用户很难拥有一台“大哥大”,不仅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但在短短30年后,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台,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或许将超乎想象。

当然,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开发程度和功能完整性尚不完全,缺乏可完全替代的丰富的刚性应用场景需求。

由于性能未完全开发及智能水平较低,许多工作人形机器人尚缺乏完全替代效益,例如家庭服务板块人形机器人尚未拥有可完全替代现有日常用品功能的能力,商业导览接待领域人形机器人尚不能对客户所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解答,而搜救领域缺乏实地搜救场景和经验的考察应用,普通用户、一般企业和市场对其接受度和需求性较低,因此人形机器人目前在服务领域多用于科研教育或者商业展览、展示等场景。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普及,该产品也将成为全屋智能场景下,继智能音箱、智能中控屏之后的又一个重要中枢,进而成为人与物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写在最后

随着AI、IoT、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步伐。而家庭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重要落地场景,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琐碎时间,并且可以解决未来人口老龄化以及许多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人群的护理问题。

尤其当人形机器人与AI大模型相结合后,将会孕育出具身智能。所谓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

就像黄仁勋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预测的那样,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而人形机器人就是具身智能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