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預言機器人數量将超人類,人形機器人就是智能家居的未來?

作者:核芯産業觀察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在許多科幻電影當中,家庭中的人形機器人一直是作為管家的角色而存在,為使用者處理家庭瑣事,不僅可以充當家中的管家,還能當做家中的家庭助理、安全衛士、科技玩伴等多種角色,極大節省使用者的時間。

在近期舉辦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斯克公開表示,未來将擁有大量的機器人,而長此以往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會在某個時候超過1:1,機器人的數量将超過人類,屆時,人類将進入非常富足的時代。

AI賦能,人形機器人産業提速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在這個時期,日本的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始對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和控制進行研究和開發。其中,早稻田大學的加藤一郎教授被認為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先驅之一。

在他的上司下,早稻田大學的人形機器人實驗室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人形機器人——WABOT-1。該機器人具有類似人類的大小和形狀,并配備了肢體控制系統、視覺系統和對話系統。它可以進行簡單的動作和對話,例如握手、行走、跳躍、唱歌等。

在随後的幾十年裡,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和設計不斷得到發展和改進。其中,日本的本田公司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先者之一。

本田公司在1986年開始進行人形機器人ASIMO的研究,并在2000年釋出了第一代機型。該機器人具有類似人類的外形,能夠進行簡單的步行、跑步、跳躍和手勢等動作。

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也不斷得到提升。例如,本田公司在2011年推出了All-New ASIMO,該機器人具有更進階别的行動能力和判斷能力,可以避開障礙物、識别語音指令、進行手勢交流等。

除了日本的研究機構和公司之外,美國和其他國家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開發。例如,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在2016年釋出了雙足機器人Atlas,該機器人具有更進階别的動态運動能力和平衡能力,可以進行跳躍、爬坡、平衡控制等高難度動作。

近幾年特斯拉釋出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更是引發了社會、産業及市場廣泛的關注,同時伴随智能語音互動的成熟以及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将明顯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準。

馬斯克認為,在擁有大量機器人的未來,全球生産效率将提高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水準,人形機器人可以從事人類不願意做的危險的、重複的、無聊的勞動。例如家務、排雷、高空維修、井下勘探等。

與之相對的是,人形機器人也成為AI的最佳載體。AI大模型在語言、視覺、運動控制、降低研發成本等多方面為人形機器人産業賦能。但這樣一來,就需要允許AI像人類一樣擁有意識和智慧。

馬斯克認為,這就需要強化對超級人工智能的監管,這種人工智能比人類更加強大,是以具備風險和擔憂。但2018年圖靈獎得主楊立昆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不能因為害怕人工智能的結果,而讓人工智能受到嚴格監管,開源才是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手段,若技術隻是被少數公司來控制的話,這才不是一件好事。

市場潛力巨大,或成為智能家居的未來

從市場角度來看,機器人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中,但大多數并非人形機器人,而是如機械手臂、掃地機器人等形态。真正的人形機器人市場才剛剛興起,據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将從2022年15億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255億),超千億市場規模指日可待。

如此大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衆多玩家的入場。不僅是特斯拉,還包括波士頓動力、本田、Engineered Arts、1X Technologies 等海外企業,國内企業如優必選、達闼機器人、小米、傅裡葉智能、純米科技都瞄準了人形機器人賽道。

針對智能家居領域,人形機器人可根據使用者需求和喜好,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建議;與智能家居裝置和平台進行連接配接和協同,如智能燈光、空調、窗簾、電視、音響、冰箱、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等;還可以陪伴使用者娛樂、學習、健身等,提升使用者生活豐富程度。

尤其在如今國内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使用人形機器人來輔助養老将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發展方向。當然,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售價高昂,如波士頓動力的Atlas單台價值為200萬美金,本田Asimo的單台價值250萬美元,小米CyberOne單台造價也高達60-70萬人民币,普通人基本難以承擔。

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未來特斯拉Optimus将以低于2萬美元的價格銷售,并實作大規模生産,預計未來将生産100億台。而2萬美元的價格,已經足以被普通家庭所接受。

即便市場中隻有Optimus,并且銷量也隻有馬斯克所言100億台的百分之一,那麼市場規模也将超過2萬億美元,如果馬斯克的願景能夠實作,那麼市場規模将超過200萬億美元,這個市場規模極其巨大。

相比汽車是一個家庭中重要的交通工具,那麼未來人形機器人就有望成為家庭中必備的重要産品。甚至随着AIoT、大語言模型、AGV、導航等技術的發展,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實體化、融入式智能家居入口。

就如同在90年代時,大多數普通使用者很難擁有一台“大哥大”,不僅昂貴,使用也不友善。但在短短30年後,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台,而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或許将超乎想象。

當然,目前來看,人形機器人的開發程度和功能完整性尚不完全,缺乏可完全替代的豐富的剛性應用場景需求。

由于性能未完全開發及智能水準較低,許多工作人形機器人尚缺乏完全替代效益,例如家庭服務闆塊人形機器人尚未擁有可完全替代現有日常用品功能的能力,商業導覽接待領域人形機器人尚不能對客戶所提出的所有問題進行解答,而搜救領域缺乏實地搜救場景和經驗的考察應用,普通使用者、一般企業和市場對其接受度和需求性較低,是以人形機器人目前在服務領域多用于科研教育或者商業展覽、展示等場景。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随着人形機器人的普及,該産品也将成為全屋智能場景下,繼智能音箱、智能中控屏之後的又一個重要中樞,進而成為人與物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

寫在最後

随着AI、IoT、大語言模型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步伐。而家庭也将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重要落地場景,幫助使用者節省大量的瑣碎時間,并且可以解決未來人口老齡化以及許多行動不便需要照顧的人群的護理問題。

尤其當人形機器人與AI大模型相結合後,将會孕育出具身智能。所謂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與機器人的感覺、行動和環境互動等能力結合,使機器人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與周邊環境進行互動并完成各種任務。

就像黃仁勳在今年的一次演講中預測的那樣,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而人形機器人就是具身智能的外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