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作者:美丽武清官方号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这边是“通武廊”三地12位技艺传承人的绝活展示,那边是电梯安装维修选手在紧张比拼……回忆起前不久现在武清举办的“2023年海河工匠杯——第四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刘胜柱依然记忆犹新。此次大赛只是武清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武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京津冀特别是“通武廊”三地就业服务协同、人才培养协同、劳动保障协同。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01

挖掘潜力、强链补链,推动就业服务协同

以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载体,着力为三地企业、个人提供同等、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今年以来,通过武清区就业服务地图这一平台为10家北京、河北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为128人次北京、河北籍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开辟省际劳务协作渠道,赴河北唐山、承德、邢台等地开展劳务合作对接,建立4家劳务协作基地,为武清企业输送员工300余人。

信义玻璃是区内重点用工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仅靠区内招聘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区人社局积极拓展与河北的劳务协作,帮助信义玻璃与河北省沙河市达成劳务意向,开展劳务输送,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需求。

信义玻璃天津事业部办公室主任吴及娟表示:“武清区人社局让我们搭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不仅解决了当前的用工紧缺问题,而且搭建了可持续用工的输送渠道!”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02

创新机制、畅通渠道,推动人才培养协同

加强“通武廊”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成功举办了“2023年海河工匠杯——第四届‘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并与通州、廊坊联合签署了《通武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三地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围绕承接京津冀学业考试、公务员招考等各类考试,积极推动京津冀人力资源考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开发区、诚通人力签署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组建运营机构。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与廊坊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学院等2家院校达成合作协议。今年以来,组织招聘活动10场,达成就业意向2200余人。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区人社局主办的“通武廊”大赛给众多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来自武清职教中心的参赛选手时代表示:“平时我一直努力钻研技术,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武廊技能大赛给了我们技术人员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也呼应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使武清、通州、廊坊三地的技术人员增进了友谊,互通了心得、交流了技术,对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后,我将继续用好这个平台,不断与两地人才加强交流协作,持续提升自身技能,为京津冀地区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03

加强合作、消除障碍,推动劳动保障协同

深化京津冀社会保险政策协同,不断简化三地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今年以来,共为北京、河北960余人办理了社保转入手续,为470余人办理社保转出,为三地人员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加强跨区域劳动保障案件协查合作,推动重大案件的案情交流、协同处置、结果通报常态化。

因地制宜 种好协同发展“试验田”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保转移业务全面实现“无纸化”转移,取消纸质表单邮寄传递,以电子数据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让办事群众方便快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可以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完达山乳业每年都有外省市员工需要办理跨省社保转移业务,目前,企业通过人力社保APP,就可以很方便的办理转移业务,省去了参保人从转出地到转入地的往返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