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 AI技术进展到哪了?

作者:亮网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 AI技术进展到哪了?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现场展示的特斯拉机器人。新华社发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视为全球AI行业风向标。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来自全球的超400家AI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拿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等“新赛道”上的“硬核产品”,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包括大模型、芯片、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展现AI技术如何加速深耕实体经济、赋能美好生活。

●“大模型”热力集体释放

AI大模型是指使用大规模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训练出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可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30多个大模型在大会上集体亮相,有的瞄准通用、有的深耕行业,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

在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体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首发推出的大模型“天际”,会场所在地附近15平方公里的实景模型,正在屏幕上推送。这一实景三维大模型,能对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实景进行高精度快速建模,清晰度能达到4K,观众不仅可以360度观测,还能在模型中挪动建筑、“修改城市”。

“未来模型将面对更加复杂多样化的交互场景,更加注重各种形式的信息融合。”中信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武超认为,大语言模型将成为个人智能助理,作为未来的人机交互界面,也会成为新一代的流量入口。

●“头雁”效应赋能实体经济

走在中信集团展台,可以实时观看位于湖北黄石的中信泰富特钢大冶特钢460钢管工厂的数字孪生图像。视频中,每一支钢料的位置都能实时追踪。

“这是首个无缝钢管全流程、全业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工厂,实现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能提升同时,工序能耗及碳排放降低。”中信泰富特钢大冶特钢钢管事业部首席工程师马金辉说。

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眼下,其赋能百业的“头雁”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现场致辞时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要走深向实,赋能产业升级,服务好千行百业、服务好科学研究。

●助力突破传统科研能力瓶颈

6日,腾讯公布“探星计划”新成果,2023年通过AI技术,从大量观测数据中发现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爆发的持续时间仅为几个毫秒,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说,从天文探索到文化研究,人工智能推进创新策源,正在拓展人类认识自然界、总结客观规律的边界。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是当下热点话题。2017年前后,科学家开始尝试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求解科学问题。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等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陆在AI for Science方面论文发表数量全球第一。

“人工智能赋能,将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成为全球科学研究新范式。”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说,当前正处于AI for Science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应持续强化研发支持、有序推动科学研究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完善基础软硬件技术生态体系、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以及深化拓展国际合作。

●尖端科技

“天际”

实现100平方公里城市实景三维建模

在7月6日召开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市测绘院发布城市级实景三维大模型“天际”,该大模型能够对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实景进行高精度快速建模。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戴勃介绍,实景三维是对一定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的数字空间。天际大模型集算法、算子、计算系统为一体,在高效训练的同时,可准确表征大规模三维城市场景,并达到高质量的神经渲染效果。

此前相关技术应用于物体或单个建筑,而天际大模型将范围扩大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百平方公里的三维实景建模,在真正的城市尺度上验证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实景技术潜力的新鲜尝试。

“无人机沿着城市飞一圈,天际大模型就能生成整个城市的实景三维模型,分辨率精度可达4K。”戴勃说。根据研发人员现场演示,观众可从任意角度查看城市实景三维模型,设置目标建筑相关参数,即可在三维模型中移除、移动或复制目标建筑。

盘古3.0

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7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AI)大模型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说:“盘古大模型是一个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要让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专家助手,让工作更高效更轻松。”

目前,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已在煤矿、铁路、气象、金融、代码开发、数字内容生成等领域发挥作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正刊北京时间7月6日发表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研发团队独立研究成果——《三维神经网络用于精准中期全球天气预报》。

“一旦中国决定迈出某个领域的步伐,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产业,中国都能够做到极好。我对中国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充满信心。”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

大陆AI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企业超4300家

记者6日从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获悉,大陆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除了提及上述产业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还表示,大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5G基站超过280万个;此外,融合应用深度拓展,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研发周期缩短了约20.7%、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4.8%、不良品率降低了约27.4%、碳排放减少了约21.2%。

(本版文字:新华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