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作者:十三的历史杂谈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前文:官和吏的意思

有一句话,叫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没钱你别进来。说的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这官府欺压老百姓的德行。

其实这里头好多事儿,说实话不是官老爷干的。咱们今天老说一词,叫官吏,其实这个词应该是拆开了说,官是官,吏是吏,官员是正式编制,咱都知道啊就不用解释了。而所谓“吏”呢,其实就是官府中那些非正式的临时工作人员啊。你像咱们都比较熟的六扇门的捕快,快、状、皂三般衙役,包括师爷都属于吏的范畴,好些个坏事其实都是那帮“吏”私自干的。

历史上,甚至有过这么一幕,有些吏胡作非为,连皇上都得亲自下场监督去,甚至发布了史上最严小吏管理条令。“吏”这个职业那是由来已久,有官有就吏,今天就聊聊跟吏有关的事。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吏的来历

《水浒传》都看过吧,里头有位大英雄。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江宋公明,这宋江上梁山之前,是山东郓城的押司。负责衙门里头的公文、抄写,文书类的工作,也就是属于“吏”的范畴。别看是小吏,有钱。仗义疏财,结交的朋友遍天下。好多人说宋江有钱是因为他们家里有钱。其实都是他工作中收受贿赂得来的,要不然怎么能随随便便街上就碰上了阎婆惜卖身葬父,就花钱帮忙,后来专门给他弄一个外宅养着。

水浒讲的是宋朝的故事,但是《水浒传》成书在元末,元末小吏都已经这样了,那到了明朝那更可怕了。

其实这事朱元璋得负责,朱元璋这人,比较勤奋,特勤勉的一个皇帝,但是他老得觉得天下官员都得像他那样勤勉才行。于是就给官员很大的工作压力,这当官的干不过来怎么办呢?那就大量的聘请小吏来帮忙,朱元璋还有一个政策,就是不让小吏科举,只要你身为小吏,那子子孙孙都不能科举。那既然仕途没戏了,那就挣钱吧,银子是凉的,攥在手里头,心是热的,没人见钱不心动。如果见钱不心动,那是因为给的不够多。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明朝小吏的故事

洪武18年。江苏溧阳县,有一个小吏叫潘富,在衙门里头,负责抄写公文,核算赋税。就跟宋押司一样,衙门里头一小喽啰,但是出了衙门,那可就是潘大爷了。利用职务之便,搞了好多钱,老百姓受不了就去上司衙门上访去了,被潘大爷知道带着一帮人一顿毒打。后来实在有人受不了了,到南京去告御状去了。

朱元璋苦出身,对老百姓呢,那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告御状的事儿,在朱元璋在位时一点儿都不新鲜。

朱元璋一听就派人把这个潘大爷押到南京受审,没想到去了几波人,愣是没抓着。朱元璋大怒,连小吏都抓不着,以后还怎么治理天下?

当然了啊,最后的最后,这小吏给抓着了,但是牵出好几百人陪葬,怎么回事呢?

这个潘富啊,跟宋江很像,也属于那种仗义疏财的,朋友也很多。也可称及时雨呼保义,他要是长得黑的话啊,那也能叫孝义黑三郎。

朱元璋圣旨刚写完,墨还没干消息就被南京的朋友传出去了,于是潘富连夜就跑了,中间辗转了十几个县,在几十户人家住过,最后愣是又跑回了溧阳县玩了一手灯下黑。

甚至最后这个官兵都把他围家里了,潘富这孙子,好家伙,纠集几百人把官兵来了一反包围。这给朱元璋气的没辙了,派禁卫军前去围剿,这才把这个什么潘富,还有那帮窝藏他的人都给抓了,押到南京给剐了。

这个故事说明这么一件事,当年小吏不光是权力大,而且势力广,就连正规军也不一定好使,一般人更是谁也惹不起他。有明一代,小吏问题都极其严重,直到大清朝入关也没治得了。康熙晚年,京城户部有这么一档子事儿。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清朝小吏的故事

户部管钱这咱都知道,当年崇文门有税官,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摆摊的,进崇文门的时候需要交税。税银每天就进入了户部,这户部里头,有一个负责收税的一个小吏,据他自己说,他是朝中某个王爷的包衣奴才,现在这个户部不是每天都收钱吗。每1200银子,你得拿出一两银子,算是给这王爷的孝敬,这好多人都明白,这钱就进他自己兜了,只是没人敢问,所以大伙儿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后来这事儿怎么暴露的呢?这得感谢愣头青李卫,李卫在康熙晚年捐了个实缺,来户部当官。这李卫可不是什么叫花子出身,人家正经富二代,家里特别有钱。就是学习成绩实在太差,看不了书。可他的梦想偏偏是当官,那只能捐一个了,好在清朝有这制度。别人捐官是为了把本捞回来,李卫不一样,有钱,就想好好当官。

李卫在户部大堂。放了一个一铁箱子,上头写着某某王爷的孝敬。公开说王爷不是缺钱吗,咱也别从税钱里扣了,咱直接给王爷捐,我先来一百两。

户部大堂里出这事,王爷赶紧说,我们家里头没有这个包衣奴才,谁也别冤枉我,这小吏一看骗不了了,连夜跑了。

李卫这名字呢,那也是闯出来了,恰好那会儿负责户部的皇子是未来的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

这个李卫就被雍正看中了,后来成为了所谓四大宠臣之一,当然这是后话了。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吏的改革

在清代,皇子代管六部这事儿,康熙朝比较常见,比较特殊,胤禛没当皇上之前,基本上在这六部都待过。太知道这里头小吏干那些脏事了,所以一登基就下令这个六部里的小吏,最多干三年,三年之后滚蛋终身不能录用。其实就是怕这帮小吏在各部待久了,什么事都门清啊,以后有更多机会干坏事,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滚到别的部门里接着干。

雍正皇上一看,得。再下一命令吧,不光在本部不能干了,其他五部也不能干,那也好办。我回家换个名字,回去再到别的部报个名就完了。那会儿没照片儿,身份信息不完全,这六部一部待三年,六部干满也就18年,挣够养老的,回家吃喝玩乐。雍正一看实在对付不了这帮人,但是没他们也不行,总不能什么事都这个六部尚书亲自干,那累死了得了,那睁只眼闭只眼吧。

六部我管不了了,但是新组建的部门那我得管,于是,雍正在组建军机处的时候,就特意强调军机处不能用小吏,级别最低的他也得是个官,就算在这只负责端茶倒水,也得是个官,绝不能让这小吏进入这最后一片所谓净土,而且特别命令了,私自进军机处斩立决。到晚清,张之洞那会还不是军需大臣呢,有一次跟公亲王奕䜣到军机处门口了啊,死活不敢进门口,张之洞说这是世宗皇帝遗训,私闯军机处者斩。连皇上都摆平不了这种小吏,那您可见这帮人多能折腾啊,对吧。

这帮小吏连当朝大学士,皇上亲戚都敢坑。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福康安贿赂小吏

乾隆57年1792年福康安,福康安率军翻越喜马拉雅山,逼迫廓尔喀投降。其实就是今天的尼布楚那边,立了这所谓惊天奇功,乾隆皇帝大喜过望,加封福康安什么武英殿大学士,一等嘉勇忠锐公。

仗是打完了,可您得到户部来报销军费。到户部这,小吏才不管你什么大学士,功不功跟我没关系,您大军在外这么长时间,这账目肯定特别复杂,但是您放心,这事儿我们加急办。福康安听了还挺美。心说料定你们也不敢难为我。随口一问,这加急得几天?小吏们面露难色,什么几天?是三年,

福康安听完都傻了,什么账你算三年。刚要发火,这小吏赶紧说“哎呦,户部每天忙您是知道的,是不是,说是加急给您办?那也不能把所有人都调来,对吧?更何况您看这事不能出岔子,万一知道您这边打仗好,军费不明,再怀疑您中饱私囊。那多得不偿失,是不是”?

所以我们这个绝对不能出错,但是这么复杂的账目,一天一天一笔一笔都得清楚了,那就费时间费大了,慢工出细活。

福康安知道这是跟跟自己要钱的,但是不想给,我都有爵位了,还得给你钱。小吏一看有门儿,赶紧又说了您这事儿真得抓紧办,回头万岁爷一问这个军费怎么样了呀?

您一说,这都算清楚了,没问题,我们跟您一打配合。说确实没问题,福康安大人不仅仗打得好,而且账目也记得全,文武双全。这多有面子。

听着是夸人的吧,实际上就是威胁,您报销军费手续好不好,那都是我们小吏一句话,福康安一听就明白了,没说话,第二天派人送来十万两银子。打赏户部上上下下,报销这事才算糊弄过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从官员到民间,为何都拿小吏没办法

后记:小鬼难缠

中国传统社会,这种小吏胡搞的事儿太平常了,除了所谓制度问题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符合人性。

咱老说一句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小鬼掌握权力,那肯定就得利用这权力挣钱去,对吧?所以说人性靠不住,那就得靠完善的制度来约束这个权力。而且就连王公贵族福康安那样的,也得被小鬼们玩弄,而且这帮小吏,无处不在,不信,您就琢磨琢磨,是不是总有这么一帮人,喜欢在意想不到之处跟您较劲。那帮人其实就是小吏,就是今天的小吏的一个体现。一旦碰上他,您说连皇上王公都没辙,咱消消气得了。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关于“吏”的那点儿事儿,今天就说这么多,你有没有被人难为过的经历。评论区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