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作者:青荷露尖520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

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和传统架构的区别》

1、IO转发或控制:前者由于是分布式架构,每个节点都能处理和转发IO,可以做到负载均衡;后者得依赖控制器机头,一般情况下,双控为主,即便是高端存储,配置了4控,其实在大型数据中心,业务繁忙时控制器一定是瓶颈,因为所有io转发和处都得由1控制器去调度。

2、前期投入成本:在同等性能下,两者投入相差不会太大,但传统架构的投入肯定会比超融合大,毕竟超融合只需普通的万兆交换机即可组网,且采购服务器就同时具备了计算和存储功能。传统架构别的不说,光一台48端口的存储光交就比一台48端口的万兆交换机至少贵2倍。

3、性能对比:性能相关的特性中,多节点并发和性能扩展依旧是超融合的优势,比如数据本地化是超融合架构独有的,传统架构无法实现,当然代价就是计算资源的占用。SSD是即使传统架构存储都会使用的,但双控无法发挥SSD的性能。

4、可靠性对比:超融合通常通过三副本去实现,可以带来比双控更好的冗余度,代价当然就是损耗更多的容量。管理的粒度部分,各家实现不同,有的是基于资源池设置两副本或三副本。传统架构通常是通过双控+分布式RAID+热备盘去实现可靠性,即控制器允许坏一个,一个硬盘域允许故障的硬盘数量得看RAID级别。总体而言,在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

5、安装和日常维护:

从开局安装初始化角度来看,超融合确实简单,大部分厂商其实都能做到开箱即用了,而传统架构则需要划zone,配置硬盘域,存储池,划卷,添加主机,映射等系列操作。

从兼容性和稳定性考虑,一般实施的时候,都要考虑设备的驱动,固件是否与运行的虚拟化版本兼容,但超融合一体机通常在出厂时就帮各位考虑好,不用实施人员去考虑。但传统架构不一样,上述提及的驱动,固件一定要考虑周全,不然业务化后出问题,又得中断业务去维护。

处理故障方面:其实两者都差不多了,不存在网上有些超融合厂商的软文说传统架构更换一块故障盘影响性能或重构时间长的情况了,这是瞎扯,有失公允。毕竟现在的磁盘阵列都采用分布式RAID了,大部分存储厂商都能做到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重构速度都可以去到300MB/s或以上了。超融合重构速度也差不多是这个值,因为不可能牺牲业务性能的情况下,不限速度去进行数据重构的。

6、扩展性:扩展性其实毋庸置疑了,超融合一定是极大优势的,毕竟高横向扩展是超融合的天然优势。超融合在扩展节点的同时可实现性能和容量的扩容。另外,超融合在扩容时,不受服务器品牌限制,灵活性强。传统架构的磁盘阵列则不一样,扩展性受控制器性能限制,因为你不可能加很多扩展柜的,毕竟IO路径过长和控制器的性能有限会导致不是说加越多扩展柜,存储性能就越好的。

网页链接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私有云建设是采用超融合方案还是采用传统共享存储+服务器架构#以下内容摘抄本人写的文章《从项目经验的角度去深度分析超融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