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抢占式和非抢占式内核

非抢占式内核

非抢占式内核:高优先级的进程不能中止正在内核中运行的低优先级的进程而抢占CPU运行。进程一旦处于核心态(例如用户进程执行系统调用),则除非进程自愿放弃CPU,否则该进程将一直运行下去,直至完成或退出内核

中断服务可以使一个高优先级的任务由挂起状态变为就绪状态。但中断服务以后控制权还是回到原来被中断了的那个任务,直到该任务主动放弃CPU的使用权时,那个高优先级的任务才能获得CPU的使用权。非抢占式内核如下图所示。

抢占式和非抢占式内核

非抢占式内核的优点有:

中断响应快(与抢占式内核比较);

允许使用不可重入函数;

几乎不需要使用信号量保护共享数据。运行的任务占有CPU,不必担心被别的任务抢占。这不是绝对的,在打印机的使用上,仍需要满足互斥条件。

非抢占式内核的缺点有:

任务响应时间慢。高优先级的任务已经进入就绪态,但还不能运行,要等到当前运行着的任务释放CPU。

非抢占式内核的任务级响应时间是不确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才能拿到CPU的控制权,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什么时候释放CPU。

可抢占式内核

内核抢占(可抢占式内核):即当进程位于内核空间时,有一个更高优先级的任务出现时,如果当前内核允许抢占,则可以将当前任务挂起,执行优先级更高的进程。

如果是中断服务子程序使一个高优先级的任务进入就绪态,中断完成时,中断了的任务被挂起,优先级高的那个任务开始运行。抢占式内核如下图所示。

抢占式和非抢占式内核

抢占式内核的优点有:

使用抢占式内核,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什么时候可以执行,可以得到CPU的使用权是可知的。使用抢占式内核使得任务级响应时间得以最优化。

参考文章

  1. ​​Linux内核态抢占机制分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