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作者: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一个风靡一时的字眼,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涵盖港澳,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个珠三角城市,并以岭南文化为核心文化。

9月17日上午,"岭南文化新讲座四:岭南文化新变迁与大湾区未来"公益讲座在南丰书院举行,邀请岭南文化名人黄天轩、陈平原畅谈岭南文化,展望广东的广阔未来, 香港、澳门和大湾区。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陈平原(左)和黄天轩(右)

黄天璇1935年生于广州,现为中山大学汉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戏剧学会会长,原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学术评审组成员, 和一位国家教学教师。出版了15卷黄天轩的《诗集》和《岭南感》。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文化历史博物馆馆长。先后出版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作家之梦》、《中国散文小说史》、《感人历史与五四》《东西方研究史》等30余部作品。除了学习,写论文,这样才能关注现实生活,保持精神状态和气质的温暖。

进取务实、包容与融合

在陈平原看来,广东乃至大湾区的作风用一句话概括,即生而务实,关键在于"和",生人一般不踏实,务实的人一般不敢走弯路,而广东人有这个特点,既生又务实。"生命意味着活蹦跳跳,猛犸象不是强风,不是凶猛的意义,是很活泼的意义。黄补充说。

除了咄咄逼人之外,黄教授认为广东人还有一个特点——冷静。"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广州人不要太害怕,一边抗疫,一边唱歌跳舞,还是广东的发明,你看到这个精彩吗?"但反过来,所谓的"冷静",有时也会演变成"懒惰",因为"反正两餐我能吃,赚点钱就可以,做小生意可以,懒惰。"同样,过于激进也有问题,"有的广东人喜欢打边球,有时候很容易在地下捅。"黄天轩说。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如果说生硬、务实、冷静是广东人的特质,那么宽容、融合就是广东人的哲学。"宽容是怎样的,哪个省的人来到广东,两个儿子没有区别,来后没觉得是外国人。至于圣餐,黄天轩以食物为例:"最明显的就是和初放粥,一切都放下,就好吃。我觉得这种粥里面的鸡、牛、鱼片,都是混合的,杂交的就是混合的。不同的营养成分,不同的口味混合。中西合璧、南北、东西融合,古今融合,这就是岭南文化的融合。"

黄天轩也谈到了"羊城"这个名字的由来。最早的一个是中原人,来自彝族,彝族羊吃羊,后来又一分为二,一个去了四川地区;芜湖华时期,大批中原人来到广东,中原文化先进南都。据说,在晋代,广州刺猬吴秀梦中,梦见五仙骑五只羊,五只羊内含五种粮穗,五道祥云来到广州。说起这话,黄天轩恍然大悟:"我忽然明白了。广州叫羊城,没有羊,也不吃羊,我们其实叫羊城。解釋當時的嶿南人承認他們是落後的,我們願意接受中原的先進文化。"可以看出,岭南人非常善于将外国文化、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到岭南文化中。

岭南水土与地域文化

深情地看待你出生在老的"水和土壤"是一个古老的挑战,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带来文化变革,小文化体系基本上被摧毁,语言开始消失,文化开始衰落。对本土知识的探索、记忆、认识和传承成为重要话题,陈平原从这个意义上探讨了区域文化如何进入学术视野。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现代人除了人的意识、民族意识,还有家乡意识、家庭意识。哪一个作为研究单位更合适,更容易掌握?这个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分析框架太大了,所以我们必须尽量把它切下来做一些区域研究,所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一般是一个省来做,有些地方会稍微放几个省与区域有关的地方来做讨论, 强调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一套书。后来出来的第二套书都是这样的,一个城市是上海或北京,一个省或几个相关地区的文化研究,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到20世纪80年代末。"陈说。

同时,陈平原引用梁启超的文章《广东在世界历史上的位置》说:"就中国历史而言,广东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拥有比广东更重要的城市和地区。但是,生活在岭南南部的广东,由于交通、海运、对外开放,在世界历史上变得更加重要,所以广东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像广东在世界历史上那么重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对大型书籍充满热情。岭大作为一个分析单位,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陈平原认为,虽然岭南这个词的地理范围并不明确,但我们谈论的是岭南文化,我们谈论的是广东省的区域文化问题。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陈平原2011年在中山大学谈及城市文化的竞争,用一个词——三条腿站立。"三脚"不是粤港澳,而是尖峰、深圳、香港。这三个国际大都市,人口在1000万左右,这么小范围的岭南三大文化基因的国际大都市,未来该如何发展?在陈平原的愿景中,三座城市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和弘扬岭南文化。

明天的岭大取决于今天的教育

林雄的书《经典广东》有一段话,说80年代的广东第一,广东又开始了"北伐",电视、电影、喇叭裤、牛仔裤等等。但在陈光诚看来,这不是广东文化,而是香港文化,香港文化通过广东广州并将其推广到全国各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东的文化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确实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流行音乐、饮食文化、服装,但这种影响逐渐下降。陈指出,关键在于现代人文教育,广东高等教育不上去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岭南文化一步一个脚印,其实人才争夺,人才有两个说法,一个只要高价能进来,那就是引进。另一种自我造血,自我修养。岭南教育事业要实现自我供血,陈平原认为"当局要头脑清醒",办一所大学和办厂是不一样的,广东从"三到一补充"起步,办一家厂是有经验的,而办一所大学不一定,办一所大学百年树人, 相对不像经营一家工厂可以立即投入产出。太强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教师、大学提出一些过于苛刻、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用这种方法提高各项指标,是快速成功的体现,效果不好。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此外,高等教育必须有地方感。作为一所文教机构,大学的复杂性超乎我们的想象,大学不像工厂或超市,不能规范,必须有丰富的水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百年华人的北京大学的魅力在于它不在中国, 但长期在中国,与易受灾害、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没有矛盾,国际视野需要具备,但坚持本土感受的大学才能做好,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超时板。

陈希望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包括香港、深圳、广州,以及这么多大学,能在某种意义上形成更好的联盟,或者在某种意义上相互支持和帮助,希望这个地方再过20、50年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热点。最后,陈说:"我的母校在这个地方,我有可能尽可能多地参与这项事业。"

陈平原、黄天骥畅谈岭南文化——“生猛且务实,包容而交融”

岭南文化是一个成熟而充满活力的区域文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仍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岭南文化也在不断蜕变,以获得新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流动频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发展。黄天轩教授和陈平原教授从岭南的地域文化角度,探讨了大湾区建设的可能性,以及岭南文化传统相互支持的可能性,以及日常生活和学术教育,并为大湾区的未来勾勒出不同的蓝图。

南都记者 朱伟实习生 卢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