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2日电(记者王晓宇)7月21日上午,纪念秦博伟诞辰120周年暨学术思想传承研讨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举行。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秦波未命名研究室主办,北京琦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人民健康出版社协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任俞文明所长、北京市中医药局局长涂日涛、我党书记顾晓红、徐安龙主席、党委副书记于双清, 王耀贤副校长,以及秦博威先生弟子、家庭代表、我校及东直门医院相关科室、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东三门医院院长王贤主持。
在秦博威纪念馆的开幕式上,顾晓红书记表示,国家中医药总局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修建秦博钧纪念馆,并依托东直门医院设立秦博威纪念馆, 这对北方的中医药界来说是一个祝福,也是中医药领域的一件大事,完成了对秦博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精神传承的纪念,对于中医药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意义。秦博威纪念馆的建设旨在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发扬学习秦老的高尚品格,传递创新秦老学术思想的研究平台。纪念碑是秦博威先生奉献、追求、光辉人生历程的生动缩影,是北方中医人安迪·霍德吉生辛勤工作的生动缩影,是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艰苦探索和不断发展的生动缩影。她希望我们能系统地组织秦老的学术思想和精神品格,深入挖掘秦老爷的修行,为学习,为师,为医学,为道艺,它能传承善,发展好,好好利用,让秦老从医学、医学、教学精神在中北医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徐安龙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秦博培先生为中医药发展所表现出的光辉事迹和高尚品格。号召大家学习精神 秦博伟先生敢于引领世界,特别是在实现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是进一步树立民族自信,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北京市中医药局局长屠嗣涛表示,秦波未命名研究办公室的成立恰逢办公室开业。他希望研究室能探讨秦博威先生是如何成为名师、名博士、名家法,在新时代开辟名医药传承工作的新局面,从个人传承到群体传承,从文化自信到文化意识,确保传承工作有设施,保证有理念的形成, 有标志性的成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才的培养。
国家中医药总局局长俞文明表示,目前的情况是中医药发展、人民传承、创新传承的时期。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以老一辈中医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道德精神、医学精神、教育精神和服务患者的精神。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功效是关键,人才是基础,名利老中药是培养中医特色人才的基石,是传承精髓的正确创新导师。做好中医药名老学术经验的传承,是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号召大家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传承精髓为主线,打造中医与西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健康发展模式。
还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举行了捐赠仪式。人民卫生出版社所长张珂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出版社将继续打造精品医学学术专著及相关产品,服务临床、教学和学术创新,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建设健康的中国、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做出贡献。
北京启皇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名牌中医药诞生百年是基金会将重点培育的公益事业,基金会将采取多元化载体和可持续的方式,继承和延续老中药的精神财富。
秦姻伟家族代表、秦老的孙女秦燕、孙子朱晓敏分别发言,回顾了秦老致力于中医事业的生活,希望大家学习秦老的精神与时俱进,热爱传统医学,继承和弘扬中医文化,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秦波未定代表、秦波未具名研究室主任杜怀轩表示,秦老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教育事业,我们应该传承秦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学习秦老高尚的精神品格,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让我们的人民和世界人民为卫生保健事业做出贡献。
秦波未具名研究室代表王承祥表示,科研室的成立旨在继承和发扬秦老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构建经验传授、学术研修、科研交流、人才培养等功能平台。科研室将以传承为根基,坚持医学教育与科研同步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会后,在秦波未命名研究室举行了座谈会和交流会。
(编辑:傅文佳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