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念秦伯未誕辰120周年暨學術思想傳承研讨會如期召開

《中國日報》7月22日電(記者王曉宇)7月21日上午,紀念秦博偉誕辰120周年暨學術思想傳承研讨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平街校區舉行。會議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秦波未命名研究室主辦,北京琦黃中醫藥文化發展基金會和人民健康出版社協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任俞文明所長、北京市中醫藥局局長塗日濤、我黨書記顧曉紅、徐安龍主席、黨委副書記于雙清, 王耀賢副校長,以及秦博威先生弟子、家庭代表、我校及東直門醫院相關科室、師生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東三門醫院院長王賢主持。

在秦博威紀念館的開幕式上,顧曉紅書記表示,國家中醫藥總局和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修建秦博鈞紀念館,并依托東直門醫院設立秦博威紀念館, 這對北方的中醫藥界來說是一個祝福,也是中醫藥領域的一件大事,完成了對秦博威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精神傳承的紀念,對于中醫藥的改革和發展具有代表性的意義。秦博威紀念館的建設旨在搭建一個展示平台,發揚學習秦老的高尚品格,傳遞創新秦老學術思想的研究平台。紀念碑是秦博威先生奉獻、追求、光輝人生曆程的生動縮影,是北方中醫人安迪·霍德吉生辛勤工作的生動縮影,是現代高等中醫藥教育艱苦探索和不斷發展的生動縮影。她希望我們能系統地組織秦老的學術思想和精神品格,深入挖掘秦老爺的修行,為學習,為師,為醫學,為道藝,它能傳承善,發展好,好好利用,讓秦老從醫學、醫學、教學精神在中北醫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開花結果。

徐安龍校長在緻辭中回顧了秦博培先生為中醫藥發展所表現出的光輝事迹和高尚品格。号召大家學習精神 秦博偉先生敢于引領世界,特别是在實作新時期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一是進一步樹立民族自信,敢于開拓,勇于創新;

北京市中醫藥局局長屠嗣濤表示,秦波未命名研究辦公室的成立恰逢辦公室開業。他希望研究室能探讨秦博威先生是如何成為名師、名博士、名家法,在新時代開辟名醫藥傳承工作的新局面,從個人傳承到群體傳承,從文化自信到文化意識,確定傳承工作有設施,保證有理念的形成, 有标志性的成果,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人才的培養。

國家中醫藥總局局長俞文明表示,目前的情況是中醫藥發展、人民傳承、創新傳承的時期。在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要以老一輩中醫專家為榜樣,學習他們的道德精神、醫學精神、教育精神和服務患者的精神。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功效是關鍵,人才是基礎,名利老中藥是培養中醫特色人才的基石,是傳承精髓的正确創新導師。做好中醫藥名老學術經驗的傳承,是中醫藥振興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号召大家推動中醫藥高品質發展,堅持以傳承精髓為主線,打造中醫與西醫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健康發展模式。

還為人民衛生出版社舉行了捐贈儀式。人民衛生出版社所長張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出版社将繼續打造精品醫學學術專著及相關産品,服務臨床、教學和學術創新,為中醫藥的發展和建設健康的中國、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做出貢獻。

北京啟皇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楊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名牌中醫藥誕生百年是基金會将重點培育的公益事業,基金會将采取多元化載體和可持續的方式,繼承和延續老中藥的精神财富。

秦姻偉家族代表、秦老的孫女秦燕、孫子朱曉敏分别發言,回顧了秦老緻力于中醫事業的生活,希望大家學習秦老的精神與時俱進,熱愛傳統醫學,繼承和弘揚中醫文化,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秦波未定代表、秦波未具名研究室主任杜懷軒表示,秦老畢生緻力于中醫事業、教育事業,我們應該傳承秦老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學習秦老高尚的精神品格,不忘初心,銳意進取,與時俱進, 讓我們的人民和世界人民為衛生保健事業做出貢獻。

秦波未具名研究室代表王承祥表示,科研室的成立旨在繼承和發揚秦老的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和學術精神,建構經驗傳授、學術研修、科研交流、人才培養等功能平台。科研室将以傳承為根基,堅持醫學教育與科研同步發展,為中醫藥傳承創新貢獻力量。

會後,在秦波未命名研究室舉行了座談會和交流會。

(編輯:傅文佳徐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