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的思想: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Java-----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点:

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性:

Java-----面向对象

继承性:

Java-----面向对象

多态性:

Java-----面向对象

类与对象:

在面向对象中,为了做到让程序对事物的描述与事物在现实中形态保持一致,面向对象思想中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类和对象,在Java程序中类和对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单元,类表示某类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抽象,对象表示一个个具体的事物。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就可以表示为一个类,而一个具体的学生,就可以称为对象,一个具体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等信息,这些信息在面对对象的概念中称为属性,学生可以看书和打篮球,而看书和打篮球这些行为在类中就成为方法。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Java-----面向对象

上图所示中:

学生表示一个类,而小明,李华,大军则是学生这个类型的对象。

类用于描述多个对象的共同特征,它是对象的模板,例如小明,李华,大军的共同特征都是学生。

对象用于描述现实中的个体,它是类的实例,例如学生小明,李华,大军。

对象是根据类创建的,一个类可以对应多个对象,如上图所示,学生这个类创建了3个对象。

类的定义: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最核心的就是对象,而创建对象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一个类,类是Java中一个重要的引用数据类型,也是组成Java程序的基本要素,所有的Java程序都是基于类的。

定义格式如下:

class 类名{

成员变量; //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征-----对象的属性

成员方法; //描述对象的行为------对象的行为

}

举例:

class Student{
    String name;//定义String类型的变量name
    int age;//定义int类型的变量age
    String sex;//定义String类型的变量sex
    //定义read()方法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name+",我在看书!");
    }
}
           

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的区别:

在Java中,定义在类中的变量被称为成员变量,定义在方法中的变量被称为局部变量。

定义的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同名,这种情况也是被允许的,此时,在方法中通过变量访问到的是局部变量,而并非成员变量。

举例:

class Student{
    int age=30;
    void read()
    {
        int age=50;//age此时被定义在方法中,因此是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age+"岁了,我在看书");
    }
}
           

此时不仅在方法read中有age这个变量,在该方法之外也有age这个变量,因此,如果此时,另外一个程序调用read()方法时,输出的值为50,而不是30

对象的创建:

在Java程序中,可以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具体格式如下:

类名 对象名称 =null;

对象名称=new 类名();

上述对象的创建过程为两个步骤,其实,也可以简化为一步,具体格式如下:

类名 对象名称=new 类名();

例如,我们现在创建一个Student类的实例对象,实例代码如下:

Student stu=new Student();//stu是Student类型的一个变量

//运算符"="是将新创建的Student对象地址赋值给变量stu,变量stu引用的对象简称为stu对象

对象的使用:

class Student {
    String name;//属性----名字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 + name + ",我在看书!");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创建并实例化对象
        }
    }
}
           

上述实例中,使用new关键字创建的对象是在堆内存分配空间,stu对象的内存分配如下图所示:

Java-----面向对象

对象的使用:

当我们创建Student对象后,可以使用对象访问类中的某个属性或方法,对象属性和方法的访问通过“.”运算符实现。

语法格式如下:

对象名称.属性名

对象名称.方法名

举例:

class Student {
    String name;//属性----名字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 + name + ",我在看书!");
    }
}

    public class studen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并实例化对象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
            Student stu2=new Student();
            stu1.name="小明";//给name属性赋值
            stu1.read();//实例stu1访问read方法
            stu2.name="小张";
            stu2.read();//实例stu2访问read方法
        }
    }
           

输出:

大家好,我是小明,我在看书!
大家好,我是小张,我在看书!
           

此时内存变化如下所示:

Java-----面向对象

对象的引用传递:

类属于引用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就是指在内存空间可以同时被多个栈内存引用。

举例:

class Student {
    String name;//属性----名字
    int age;//属性----年龄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 + name + ",年龄"+age);
    }
}
    public class studen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创建并实例化对象
            Student stu2=null;//创建对象stu2,但不对齐进行实例化
            stu2=stu1;//stu1对象为stu2对象分配使用权
            stu1.name="小明";
            stu1.age=20;
            stu1.read();
            stu2.age=18;
            stu2.read();
        }
    }
           

输出:

大家好,我是小明,年龄20
大家好,我是小明,年龄18
           

下面我们对上述代码进行分析: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创建并实例化对象
 Student stu2=null;//创建对象stu2,但不对齐进行实例化
           

为对象stu1分配内存空间,如下所示:

Java-----面向对象

使stu1和stu2指向同一块内存:

Java-----面向对象

stu1对象为属性赋值:

Java-----面向对象

通过stu2修改age的值:

Java-----面向对象

注:一个栈内存只能指向一个堆内存,如果想要再指向其他堆内存空间,就必须先断开已有的指向才能分配新的空间。

访问控制:

指针类,成员方法和属性,Java提供了四种访问控制权限。分别是private,default,protected和public。

这四种访问权限按级别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Java-----面向对象

private(当前类访问级别):

private属于私有访问权限,用于修饰类的属性和方法,类的成员一旦使用了private关键字修饰,则该成员只能在本类中进行访问。

default:

如果一个类中的属性或方法没有任何的访问权限说明,则该属性或方法就是默认的访问权限,默认的访问权限可以被本包中的其他类访问,但是不能被其他包的类访问。

protected:

属于受保护的访问权限,一个类中的成员使用了protected访问权限,则只能被本包及不同包的子类访问。

public:

public属于公共访问权限,如果一个类中的成员使用了public访问权限,则该成员可以在所有的类中被访问,不管是否在统一包中。

通过下述图表更能直观的显示这几种访问控制:

Java-----面向对象

举例:

public class studen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ublic int a;//a可以被所有类进行访问
    protected boolean b;//可以被所有子类及本包的类使用
        void cc () {//未申明访问控制,因此为默认default-----能在本类使用
            System.out.println("包访问权限");
        }
        private class InnerClass {//访问控制为private----只能在本类中进行使用

        }
}
           

局部变量是没有访问权限控制的,因为局部成员只在其所在作用域起作用,不可能被其他类访问到。

举例:

Java-----面向对象

如果一个Java源文件中定义的所有类都没有用public修饰,那么这个Java源文件的文件名可以是一切合法的文件名,如果源文件中定义了一个public修饰的类,那么这个源文件的文件名必须与public修饰的类名相同。

封装:

类的封装是指将对象的状态信息隐藏在对象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而是通过该类提供的方法实现对内部信息的操作访问。

实现封装的原因:

在Java面向对象的思想中,封装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数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分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封装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保护屏障,防止本类的代码和数据被外部类定义的代码随机访问。

举例:

class student{
    String name;
    int age;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name+",年龄"+age);
    }
}
public class student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new student();
        stu.name="张三";
        stu.age=-18;//将年龄赋值为负值
        stu.read();
    }
}
           

输出:

虽然程序是成功通过编译的,但是年龄为负值,在现实生活中显然是不符合常规的,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我们在设计类的时候,应该对成员变量的访问做出一些限定,不允许外界访问,这就需要实现类的封装。

实现封装的方法:

在Java中,在定义一个类时,将类中的属性私有化,即使用private关键字修饰类的属性,被私有化的属性只能在类中被访问,如果外界想要访问私有属性,则必须通过setter和getter方法设置和获取属性。

举例:

class student1 
{
    //声明名字和年龄都是私有属性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获取名字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设置名字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获取年龄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设置年龄
        if (age <= 0) 
        {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年龄有误!");
        } 
        else 
        {
            this.age = age;
        }
    }
    public void read () 
    {
        System.out.println("大家好,我是" + name + ",年龄" + age);

    }
}
           
public class 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1 stu = new student1();//创建实例
        //调用方法,传递实参
        stu.setName("张三");
        stu.setAge(-18);
        stu.read();
    }
}
           

输出:

您输入的年龄有误!//年龄小于0时,提示错误
大家好,我是张三,年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