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文|令狐伯光

上海电影节闭幕了,之前围绕着陈可辛的发言写了多篇文章分析,实际上这个电影节《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也有过发言,而《流浪地球2》郭帆参加各种活动的发言,我关注了下大概都围绕三个方面。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一是关于科幻和科幻衍生的科学和社会问题的一些看法,二是希望能在中国孩子心中种下科幻的种子就好了,第三点则基本离不开,那就是围绕中国影视工业的学习、复盘、搭建、还有下一步计划之类的。

比如他透露:“《流浪地球3》预计现场拍摄团队可能会从2000多人减少到只剩几百人,同时在线上实现万人级别的工业化细分共同协作。”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与此同时,和郭帆《流浪地球1》同时期拍摄,但因为疫情和公司暴雷的乌尔善《封神第一部》定档7月。这部电影的各种宣传也离不开“中国影视工业”如何如何。但是关于郭帆也好,乌尔善《封神》也罢,我们不时总能看到这样的言论。

中国导演别太把特效当回事,那玩意儿也就是个新奇感,看多了自然就审美疲劳了。你看好莱坞大片特效不好吗?现在漫威宇宙,还有大量好莱坞大片不是垮的很厉害么?最终决定作品质量的,是剧情,是演技。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他们还举例子86版《西游记》多少年了,特效多差,但是观众还是喜欢看。为什么后续拍出来的受欢迎程度远远不如这一版?大部分国人喜欢的是演员的演技,是剧情,而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特技特效。

答案就是有点二元对立了,谁说追求特效就要放弃追求剧本和演技?它们不能并存吗?

审美降级,连特效也越来越烂?中国电影为何还要学习好莱坞大片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上面观点的根本逻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好莱坞大片特效越来越烂,观众越来越审美疲劳,这跟你中国电影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对于全球电影行业的发展,都没有一个最简单的认知。

我们现在嫌弃的越来越烂的“数字特效”,好莱坞大片当初可是靠它产业升级成功,以更高的工业革命,像是工业国对农业国一样,对于全球电影产业进行降维打击,最终统治了全世界电影行业票房排行榜。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是的,你没有看错,好莱坞大片真正风靡全世界就是这30年的事情。

“数字特效”这个技术很早就有了,同时好莱坞电影从二战后就进入黄金时代(他们眼中的黄金时代是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的时代),并且在70年代末好莱坞迎来因为成功革新迎来第一波商业化暴涨。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这一波就是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再到卡波拉《教父》系列的时代。但同时期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地区的电影行业,说了你们可能不信不输,和好莱坞打得有来有回,而且时不时还能反攻好莱坞市场,大概有三个国家和地区。

一是欧洲和苏联的文艺片,苏联因为国家敌对和意识形态反攻美国本土较为孱弱。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而欧洲当时有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再到法国电影新浪潮主义,涌现一大批文艺片宗师和大导演,拍了一堆非常厉害的电影,有效狙击了好莱坞电影在欧洲的占领,并且反过来影响了大量美国电影。

二是日本电影,日本电影是从文艺片宗师,类型片,再到商业动画和游戏等领域都很强势,甚至可以说是电影世界第二大国。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等电影大导演总听过吧。

而日本《铁臂阿童木》《阿基拉》以来动画填补了日本商业电影的空缺,这让日本直到现在都是全世界动画第一国家,就是这个国家电影市场动画电影票房永远都是最高的,其它什么都不好使。

最后就是香港电影,香港商业片不止是华语地区,当时是包括东南亚,整个亚洲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李小龙就属于成功反攻好莱坞市场的成功例子。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我一度觉得世界电影史,欧美国家加东亚占了7成,剩下苏联占2成,其它国家1成。欧洲的文艺片+美国类型片和商业大片。东亚是内地台湾文艺片+日本文艺片、类型片、动画+香港商业大片。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90年代之前,欧洲电影,日本电影和好莱坞大片都能打得有来有回。但90年代早期《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再到《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指环王》等数字特效时代过后,全球电影市场就沦陷了。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还是那句话,你们现在觉得好莱坞大片特效审美疲劳,那是人家统治世界市场的根本。

中国还没有成熟建立影视工业就已经先审美疲劳了?请问哪有这样的道理。

审美疲劳?剧本才是一剧之本?中国特效大片“大有可为”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郭帆说要在电影工业方面弯道超车,我认为是可以的。电影这个行业是个成熟的行业,整个电影界近些年被美西方的英雄类的电影所占有,具体的说是被美国好莱坞所占有,占据的电影的C位,其它电影很难超越。

但有个最关键的点在于,从人类文明角度上来讲,这个异于欧美文明有伊斯兰文明,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也是可以的,但就像南美洲,非洲文明和东南亚一样,国力决定现在无法在工业文化层面有所发力。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而这些文明如果学到美国电影工业那一套,是明显能做出区别于欧美电影,包括文化审美、人文表达,并且伴随国家实力进行全世界传播的(印度电影就有点那味儿了),中国电影当然也能办到。

比如科幻电影,好莱坞大片已经把他们那边的题材拍烂了,但就像《花木兰》一样再给美国人拍多少也拍不好中国古装片。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这方面中国电影是大有作为的。我们科幻电影在这方面已经有不错的表现了,现在只有《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宇宙探索编辑部》等,但是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

所以,你看中国科幻电影方面为起点全面超越好莱坞,它不是不可能的?只要科幻电影方面拍出中国文化特色,有着他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在中国文化与美西方的价值观有所不同。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那么你在拍摄的时候肯定不能拍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人家已经把英雄主义拍的完美了,你再来相同方式来拍摄肯定是不自量力了。好莱坞的电影是美西方价值观的体现,所以要用中国的文化来拍摄电影。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你就是把刘慈欣的几十部小说都能拍成《流浪地球》《三体》那样的影视剧,再加上市场肯定还会出现其它科幻作品。我们倒不能说超越好莱坞,人家上百年的积累太难,世界第二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科幻这个题材世界第二基本上是日本,代表就是动画和游戏(欧美算是一体)。

成也特效,败也特效?中国电影为何还要学好莱坞大片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这些年好莱坞大片的问题主要是商业化走火入魔和政治正确害的,这两点基本能囊括当前好莱坞电影8成问题,剩下2成才是其它。政治正确的问题不讲了大家都懂,商业化走火入魔,特效只是其中一项。

比如现在好莱坞大片题材越来越匮乏,每年大片全是知名IP续集、前传、外传、重启、衍生影视剧;创意来来回回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式伐木累,全是套路,最后才是越来越烂的审美和特效。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相反,中国正儿八经影视工业像样的特效大片,这几年才刚起步。

也就是《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现代战争动作片,再到《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科幻特效大片这两个。《八佰》《长津湖》等战争大片算一个,但是后者工业上都不太成熟;一如《哪吒》追光的国产商业动画一样。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都没能建立能够输出到世界的现代化,商业化的中国动画审美)。

剩下的《唐探》等悬疑片不算商业大片对吧,难道还要算上狂轰滥炸的香港警匪大片?

目前还有一个可能的就是《刺杀小说家》,再到《封神三部曲》这样的古装神话大片。但前者不算太成功,后者要看表现了。更早的古装大片,武侠片,动作片,功夫片,警匪片,那就是前面说的香港电影做到的事情了。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就好比科幻一样,各种题材的中国电影大片都还大有可为。

比如我们都知道86版《西游》剧本和演技很好,但因为时代原因它特效就是很粗糙,难道你不想用《流浪地球》的特效做出那个宏大瑰丽,同时剧本和表演上乘的东方神话世界?并且最终用新时代的中国影视工业,建立《西游》流行文化传播全世界,86版《西游记》还能在现在传播出去吗?

先是郭帆,大豪赌《封神》又来了?电影工业成了中国电影救命良药

现在很多人把目光放到明年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它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用新时代的影视工业,包裹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发达的流行文化传播出去。中国通过先进的影视工业手法来制作想象力,为电影表现形式来加分,吸引观众,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来看电影是必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