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产业集群|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共建?

作者:产城杂志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已成为重要载体。

2023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强调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会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2019年以来,工信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采取“赛马”方式遴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作为世界级集群的重点培育对象。2022年,工信部公示《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功入选,这也是全国首个入选的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将打造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点和备份基地。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区域研究室研究员张兆泽指出,培育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将增强大陆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话语权和生态主导权,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深入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一方面可借鉴此前集群发展经验,进一步促进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在一定区域空间内的高度集聚。

产业集群|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共建?

张兆泽 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区域研究室研究员

制造进化论:集群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产业集群|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共建?

Q:自2019年工信部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至今,大陆已确定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集群具备怎样的发展特点,当前形成了哪些发展成果?

张兆泽:从区域分布来看,集群覆盖范围广,涉及19个省(自治区)、43个地市,其中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30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2个;从行业分布看,集群覆盖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多传统产业少,新一代信息技术12个、原材料工业7个、装备制造业17个、轻工消费5个、生物医药4个,成为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创建170多家单项冠军企业,22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内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占全部数量的70%,对人才、金融等要素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Q:今年以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新项目投资、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上市的主要方向。这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张兆泽: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代表,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以高端智能绿色为代表的先进制造能力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之一。

推动集群高端化发展,除了要拥有中高端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一批制造业高端品牌,还要加强集群自身的品牌建设,擦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张“金名片”。集群数字化转型,是点(企业效率提升)、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面(社群网络生态打造)的系统性升级。要推动集群创新的数字化赋能、引导集群大中小企业数字协同、强化集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集群数据要素有效使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集群内企业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化转型,加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推广绿色产品,在集群内形成绿色制造体系。

率先探索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

产业集群|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共建?

Q: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缘何入选“国家队”?对于区域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张兆泽: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在前期进行了一些探索,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一是顶层设计先行。当前成渝地区从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集群发展,累计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发展布局及产业链全景图》等多项产业政策文件;二是合作平台初显。从发展载体来看,两地按照“一轴双核、两带三区”总布局,正构建集群协同发展新格局,如眉山市与重庆渝北区、垫江县围绕电子材料、光电仪器等建立了合作园区。三是一体化标准初建。为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两地联合出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共建川渝统一互认的市场规则体系、互联互通的市场基础设施。四是高能级平台共建。目前成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开通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成渝干线”。2022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2万亿元。

可以预见,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选“国家队”之后,针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相关顶层设计将加速落地,推动集群步入发展“快车道”。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成渝地区第一支柱产业,将带动成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能级跃升,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并进一步增强大陆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话语权和生态主导权,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将深化两地科技、金融、人才等往来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集群作为两地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将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

Q:跨区域协同培育发展将解决集群建设哪些问题?作为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在哪些方面可以先行先试?

张兆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推动集群跨区域培育成为落实战略重要抓手。通过突破集群地理边界和行政边界重合的思维,跳出特色产业集聚区、特色化城市单一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定式,打破条块分割,可以实现集群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通过跨区域协同培育集群,可以避免产业发展空间与城市分割、离散甚至相冲突的问题。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作为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探索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是将现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推动资源合理分配,着力共同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环的产业生态,如共建定位明确的创新及产业化承载专业园区,打造检测服务、研发中试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支持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促进组织等第三方组织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沟通交流、政企对接、自律规范等作用,通过促进组织,展开两地协同联动工作。三是在行政管理协同机制、行政管理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进一步“破壁”,在两地形成标准一致的一体化监管,构建互认互信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落户成本。

善用“他山之石”

产业集群|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如何共建?

Q: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涌现出多项典型案例与典型做法,推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建设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张兆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以来,遴选出的国家级集群发展各有特色,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一是注重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强化集群内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发挥集群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协同研发、设计、制造,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以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为例,集群内拥有鹏城实验室、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立了协同高效的产学研创新网络,推动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

二是推动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前文已经提到,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集群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当前各集群根据行业特点,开展了如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智慧供应链建设,绿色低碳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工作,可为培育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提供相应经验。

三是培育一批一流企业。企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主体力量。先进制造业集群皆拥有一批引领国内行业发展的优质企业,要注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如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引导六大主机企业共同签订了《长沙工程机械主配协同合作意向书》,共享集群配套供应商资源,进一步带动本地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四是加快培育产业发展生态。目前各集群都在推动优质要素向集群汇聚,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如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产业人才队伍、引导金融机构为集群提供针对性商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合肥智能语音集群为例,集群设立了总规模达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用以专门配套“中国声谷”建设。

五是支持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建设。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在推动企业抱团发展、组织协同创新、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要支持集群发展促进组织能力建设,更好地为集群提供专业服务,以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其促进组织武汉光电工研院通过场景搭建,助力超200家中小企业与中国电建等大型央企合作,帮助企业有效对接市场资源。

来源:《产城》杂志2023年5月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