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本篇内容为系列策划《塞尔维亚体育为啥这么强?》的第二篇。

在上一篇解读了塞尔维亚人的体育天赋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后哇“塞” | 约基奇、德约称雄体坛,塞尔维亚体育为啥这么强,我们接下来看一看这个体育大国的精神内核。

————正文分割线————

就像尼古拉·约基奇最为人所知的绰号——小丑(Joker)一样,他,可是很多面的。

2021年的一场NBA常规赛,世人记住了他凶悍、睚眦必报的一面。当时,约基奇在球场上被热火的莫里斯撞了一下,约基奇怒不可遏,立刻几个跨步冲上前去,右肘以巨大的力量顶在了莫里斯后背上,身高2.06米、体重111公斤的莫里斯如同小孩子般跌飞出去,踉跄倒地。说这一肘力量巨大,是受到了当事人亲口认可的。因为这一肘,莫里斯一口气休战了30场。时间这么长,就有网友社媒发表观点:看上去约基奇那一下子也不重啊,莫里斯太脆了。莫里斯看到这里生气的在网上回怼:“这是真的受伤!想象一下,有个

136公斤的胖子全力冲击你的脊椎!我说了我很快就会回来。”

关于莫里斯的回归,一度有传闻说,他会对约基奇复仇,直到比约基奇还睚眦必报的哥哥也下场为弟弟撑腰,莫里斯才勉强咽下这口恶气。

而与这样的约基奇形成极大反差的是,队友眼中的他低调谦逊,境界高到足以忽视被恩比德剥夺的MVP三连庄,心无旁骛地追随更高级的永恒荣耀——总冠军,以及家乡松博尔的几匹马。这个超过250斤的大孩子,和小球迷互动时稍不小心磕着碰着都会一脸羞赧地逗笑他们,自打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又多了一重“女儿奴”的身份。不过夺冠后,还是如哲学家一般说了句:“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应该仰望我,他们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

但故事的另一面,约基奇几乎每年都会成为NBA赛场“全武行”的主角。从2021年对卡梅隆·佩恩那记用力过猛的“强硬犯规”,到今年场边对太阳队老板伊什比亚下的“黑手”——不过这两次冲突的双方都在约基奇不再“上头”后冰释前嫌,倒是那年和大莫里斯结下的梁子,非但没有谁服软,甚至还上升到家族层面的“茬架”。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约基奇今年季后赛与太阳老板发生冲突,但第二场两人就冰释前嫌。

因为站在金字塔尖而被世界审视地更透彻,约基奇就是这样的矛盾共同体。其实推而广之,从迪瓦茨、佩贾这些把塞尔维亚送上世界篮球之巅的前辈,到德约科维奇为代表的个人项目翘楚,塞尔维亚的体育巨星总给人相似的印象——打球聪明,灵活,巧妙,甚至带着些蔫坏;可同时总有一丝不轻易言表的不安全感,夹杂着睚眦必报的执拗,或许与近30年里这一代塞尔维亚人的经历有关。

深剖他们的精神内核,并不为臧否,只是证明了人是历史与环境的造物。

矛盾体:友善亲近但没有朋友,各为其主但没有敌人

这话听着拗口,却是德约科维奇对于竞技体育残酷性的最好概括。

前不久被问及他和“天王”费德勒的关系,德约并没有说那些永远不可能错的场面话。他的回答有些让人意外:“我们从来不是朋友,对手不可能成为朋友;但我们也从来不是敌人,我一直很尊敬罗杰(费德勒)。”这话同样也适用于他和纳达尔。只是比起性格温和的瑞士人,棱角更分明的塞尔维亚人和西班牙人,在场上场下互掐近20年后,全都化作费天王退役赛上的眼泪汪汪和温情脉脉。

曾经担任德约教练多年,自己当球员时同样个性鲜明的鲍里斯·贝克尔,在德约身上也看到了性格的矛盾和多元。“在球场上,他像机器一样,是冷静的、充满智慧的竞争者,总是想赢得比赛。在球场下,他则是一个可亲可爱的人。如果你需要,他会把自己的最后一件衬衫送给你。”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德约很尊重费德勒,却也认为竞技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

其实并不难理解。在竞技体育赛场上结识的朋友,注定及不上血脉联系的兄弟、朝夕相处的家人。可你要说长年各为其主,甚至剑拔弩张,就必定会滋生仇恨,那也未免大谬不然。对于塞尔维亚人来说,真正称得上仇恨的情感,是留给侵略者的,是掠夺、轰炸、封锁和杀戮带来的。

把赛场上和赛场下的世界变得泾渭分明,会更清醒,以及省去很多麻烦。当年同样以性格耿直闻名的“大炮”罗迪克,在2008年美网期间列举了德约的一连串伤病名来讽刺他“诈病”“诈伤”(此举堪比2011年NBA总决赛詹韦VS诺维茨基的“咳嗽门”),可最终德约也只是稍稍拌嘴没将事态扩大,毕竟自己是场上的赢家。到后来,“95后”的克耶高斯都敢口无遮拦地对德约阴阳怪气,在列举网坛GOAT时故意发问“德约是谁”;可德约甭管是作为长者、前辈还是境界更高的球员,始终是相逢淡淡一笑。

如此看来,这些年在季后赛期间频繁“上头”的约老师,还处在德约10年前年轻气盛的状态。但今年,特别明显,性格随着球技一样迎来了质的蜕变。跟太阳老板伊什比亚推推搡搡被罚下场后,下一站赛前就笑盈盈地把一个球递给对方,亲切拥抱,冰释前嫌,还声称要伊什比亚帮他把2.5万美元的罚款交了。到了总决赛,2年前推倒大莫里斯并引发“兄弟茬架”的往事又被重提,可别忘了当年带头堵门的巴特勒还在呢。可约老师态度非常明确,丝毫不理会这些可能引发舆论让人分心的细枝末节。

所谓睚眦必报,都留在场上;而场下的人生,属于自己,未见得要示人。

当年事:战火纷飞的年代,带来了惶恐却也塑造了坚韧

德约曾经诉说过这样一段年少往事:“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树林里,遇到了一只狼,我感到深深的恐惧。”可后来,他与这匹狼凝视了十秒钟,却骤然感受到了某种“灵魂的连接”。

这是德约童年记忆里一匹真实的狼,而那个年代的塞尔维亚年轻人心中也许都有一匹抽象的狼,那就是战争。

"我的成长环境和很多球员不同,我来自一个没有网球传统的国家,我的家人没有什么资金,我的童年还经历了战争。”德约说,“我的家人中没人打网球,他们不得不问很多网球方面的专家,我是否真的有潜能,然后就全身心地相信和支持我。我的母亲让所有家人团结在一起,而我的父亲则是我见过的信念最坚强的人。"

战争首先带来的是恐惧和创伤,那之后,在发现沉湎于此毫无帮助之后,它反而内化为一种坚韧的力量。

比约老师更早一辈,出生在1970和1980年代的塞尔维亚人,对于上世纪最后10年这片土地所经历的劫难,都有切肤之痛般的体会。

1999年,当时的南联盟共和国遭遇北约长达2个多月的轰炸时,身在贝尔格莱德的德约,和身在大洋彼岸美国的迪瓦茨、佩贾过得同样煎熬。德约常常因为不期而至的炮弹而在凌晨2、3点钟醒来,然后和无数受难者一道躲进潮湿难闻的防空洞,眼瞧着大好青春只能在下棋打牌中虚度,有些少年甚至开始吸毒或从事其他非法勾当。自律的德约目睹这一切,却更明白自己得赢得冠军、收获成功。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佩贾和迪瓦茨是那支国王队的塞尔维亚双核。

迪瓦茨和佩贾当时已经在萨克拉门托成为队友。新秀赛季结束后,佩贾无法返回祖国,而作为老大哥的迪瓦茨虽然每天靠着祷告和香烟麻痹自己,却还要安慰年少不经事、还会哭鼻子的佩贾:“没事,战争总会结束的。”但短暂的精神沉沦后,迪瓦茨毅然在局势未稳的情况下返回了祖国,和妻子一道建立基金会,用于救助战争中的流离失所的同胞,夫妻俩还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

也是在那一年,红星队VS游击队的“贝尔格莱德德比”赛场上,有极端的球迷朝看台发射火箭弹,导致一名8岁男孩死亡。带有浓重塞尔维亚民族色彩的红星队,遇上军方背景深厚的游击队队,近80年的互掐历史中,从“前南斯拉夫→塞黑→塞尔维亚”的历史沿革中,除了成为本国足球的造星工厂外,也时刻警醒着人们,战争的缔造者不仅是域外的侵略,也可能是“自己人”的极端思想。当体育成为仇恨的载体时,那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贝尔格莱德德比”经常变得血光四溅。

幸好,对于迪瓦茨→佩贾→德约→约老师这差不多10年一代的塞尔维亚体育人,这些得到机会站在各自领域的塔尖“张眼看世界”的幸运儿,体育非但是从战争硝烟中的逃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塑造。当心中的那匹狼凝视着你却没有毁灭你之后,一如德约当年的感受,是恐惧内化成了不屈和坚韧。

新一代:真的战斗民族,是高举着旗帜却不耽溺于创伤

提起塞尔维亚,以及他的前身南斯拉夫。博班一脚引发内战的故事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话题。

1990年,克罗地亚的马克西米尔体育场,代表塞尔维亚人的红星队与代表克罗地亚人萨格勒布迪纳摩队打响国家德比。赛前,双方球迷就已经给开始出现了寻衅滋事的现象,但当地警察并未对此进行管理,这导致到了比赛中,双方紧张的气氛因比赛的高对抗性进一步升级。两队球员在比赛中近乎肉搏,飞铲、肘击频繁出现,但裁判却无动于衷。此时,主场的克罗地亚球迷再也忍耐不住,冲击球场,追打红星队员。而塞尔维亚球迷则立即开始反击,拿起身边能拿起的一切,砸向克罗地亚球迷。双方缠斗了1个小时,警察才出动镇压,但他们却主要针对克罗地亚球迷。

这惹恼了当时21岁的克罗地亚球员博班。当他看到一名警察追打克罗地亚球迷时,博班冲上去就是一踹。而这一踹的画面被在场记者用照相机捕捉了下来,并在第二天刊登在当地报纸上。一时间,博班成为克罗地亚的英雄,而南斯拉夫分裂也就此拉开序幕。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如果说,彼时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矛盾还只被当地人知晓的话,到了随后的1990年篮球世锦赛上,这一矛盾刺眼地被摆在全世界的眼前。

当时,克罗地亚的独立运动已经呼声日高,在比赛现场随处可见克罗地亚国旗。可这并未影响南斯拉夫队的出色表现。凭借来自塞尔维亚的迪瓦茨和来自克罗地亚的彼得洛维奇的出色发挥,球队一路打到决赛,并最终击败苏联取得冠军。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然而,矛盾在南斯拉夫篮球最荣光的时刻爆发。

当所有人在庆祝夺冠时,一名克罗地亚球迷举着克罗地亚国旗冲进赛场。这使得来自塞尔维亚的迪瓦茨大为光火,他一把枪过这面旗帜,扔在地上。这一瞬间,被全世界的摄影、摄像机记录下来,并在全球进行传播。同时,这也导致了迪瓦茨和彼得洛维奇关系的决裂。从此,他们再也没能在为同一支球队效力。曾经是兄弟,如今成仇敌。

把这两件世界体育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起来看,你既为这样一个体育大国的轰然倒塌而扼腕叹息,也能从中感觉到,塞尔维亚人性格中睚眦必报的一面。这也让南斯拉夫最终走向了分裂。

随后,随着前南解体后出生的那一代年轻人在各项目崛起,成为世界体坛新的领导者,“前南球员”这个定义也正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上一代记忆中塞尔维亚与其他族裔的龃龉,不应该由新一代来继承。

德约本人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的顶尖球队、球员在公开场合相互支持、褒奖。2018年男足世界杯决赛前,当德约公开表达对克罗地亚队的支持后,包括拉基蒂奇在内的克罗地亚球员都去给他的社交账号留言:“谢谢你,传奇。”跟来自斯洛文尼亚的东契奇惺惺相惜,还冷不丁地出现在斯洛文尼亚男篮聚会的合影中。德拉季奇就毫不避讳地说,我们本就曾是同一个国家的啊。

虽然有别的塞尔维亚的网球选手们曾经抱怨过,本国政府将大量的经费都用来资助团体球类项目,而更重个人的项目则只得由球员自负盈亏,但在运动员本身,尤其是世界顶级的运动员之间,心思有时格外简单,尊重强者,不问其他。

哇“塞” | 战争没有摧毁塞尔维亚,却让约基奇和德约更强大

德约毫不避讳他和前南其他国家球员的友谊。

当然,总有看不惯的人。上面说到的红星队部分极端球迷,因为德约与克罗地亚体育界过从甚密的表现,纷纷发来责难:“我们无条件的支持你,无论你是胜利还是失败,但是你却选择支持我们的敌人。”但德约的表现颇有些以德报怨的意思,他数次亲临红星队的比赛现场助威,还时常亲切地与球迷合影。

这份执念,其实毫无来由。如今的塞尔维亚年轻人们,虽然未必如迪瓦茨、佩贾、德约那几代球员真的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但多数也是在灾后漫长的家园重建、民族融合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若是论最近30年的风雨历程,塞尔维亚人也堪称真正的“战斗民族”。但所谓“战斗民族”的要义,更应该是以战斗的精神投入各项具有建设性的事业,而非耽溺于战胜的创伤、误解、仇恨之中,不可自拔。

所以我们更欣慰地看到的,是像塞尔维亚的博格丹·博格达诺维奇和克罗地亚的博扬·博格达诺维奇,在NBA赛场相遇时因为同一个姓氏而倍感亲切,不问那些毫无来由的仇恨。

我们所见证的塞尔维亚体育人,乃至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也随着时间推移悄然发生着变化。带着这所有厚重的传统、残缺的梦想、重生的希望,无论是捧起第23座大满贯金杯的德约,还是收获总冠军和FMVP荣耀的约基奇,他们所承载的塞尔维亚梦想,不狭隘,更具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