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作者:快乐正明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朝第9任君主•商王中宗太戊

商王太戊:商朝第9任君主

简释: 太戊

公元前1637年(甲辰),商王中宗太戊元年,亳有异祥征兆。“伊陟”商王太戊的宰相,大力发扬“成汤”的政德。

商王太戊确立王位,拜“伊陟”为宰相。都城亳发现异象,桑、穀共生于朝内宫廷,么晚疯长拱高。太戊知道后很恐惧,求问伊陟原因。伊陟曰:“妖怪不会胜过德。商王治理朝政可能有缺陷?商王必须善政修德。”太戊听从而为,大力修练先王善德,三天后异常的桑树枯死。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王太戊宫廷“桑穀共生”•桑树疯长图

公元前1635年(丙午),商王太戊三年,各诸侯国都来朝贺。

商王太戊亲身修德行善,讲明赡养老人的规定,赶早上朝很晚退朝,询问民间疾苦,凭吊良臣名士之丧,三年后从远方而来的诸侯国“重译”朝拜者有七十六国。又有贤臣“巫咸”、“臣扈”共同辅佐商王太戊,商朝王道政德得到复兴。

壬命“中衍”为车正(车正:职掌车服诸事的官)。

公元前1563年(戊午),商王太戊七十五年,商王太戊驾崩,庙号“中宗”,嫡子“仲丁”即位。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王中宗太戊贤臣•臣扈

【注】

1.)伊陟:太甲等前五朝宰相伊尹的儿子;商王太戊的贤相。

2.)穀:穀树,构树,又名楮树,“榖”简化“谷”,即“谷树”。

3.)重译:专指懂得两国以上语言文字的使者。

4.)巫咸:中宗太戊贤臣,别名“巫戊”,发明了“鼓”,能用筮占卜。

5.)臣扈:商朝名臣,是商初功臣仲虺的后人。帝雍己在位期间贪图享乐、荒废政事,导致商朝开始走向衰落。帝太戊即位后,臣扈与伊陟、巫咸等贤臣尽心辅佐帝太戊,让帝太戊励精图治,修德勤政,努力恢复祖先的功业,最终实现了商朝的复兴。臣扈治国有功,名列商朝六大名臣之一。《尚书》中周公评价臣扈说,臣扈和伊陟一起辅佐帝太戊,达到了上天对一个君王的要求。臣扈也是周公所学习的榜样之一,其贤臣之名倍受世人赞颂。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朝•殷商•商王中宗太戊

原文: 太戊

甲辰,商王中宗太戊元祀,亳有祥。伊陟相王,大修成汤之政。

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太戊惧,问于伊陟。陟曰:“妖不胜德。王之政其有缺与?王其修德。”太戊从之,大修先王之德,三日而祥桑枯死。

丙午,三祀,诸侯毕朝。

太戊侧身修行,明养老之体,早朝晏退,问疾吊丧,三年而远方重译来朝者七十六国。又有贤臣巫咸、臣扈共辅佐之,商道复兴。

命中衍为车正。

戊午,七十有五祀,王崩,庙号中宗,子仲丁践位。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亳有祥:“桑穀共生”•图

【评注】太戊:姓子,名伷,子伷,太戊,大戊,天戊;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诞生年不详;即位于公元前1637年(商朝建国130年);公元前1563年驾崩;在位75年; 庙号中宗;商朝第九任君主!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臣扈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商王中宗太戊: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朝第十任君主•殷商孝成王仲丁

商王仲丁:商朝第十任君主

简释: 仲丁

公元前1562年(己未),商王仲丁元年。

公元前1557年(甲子),商王仲丁六年,将都成迁到“嚣”。

“蓝夷”开始作乱为寇。

公元前1550年(辛未),商王仲丁十三年,商王仲丁驾崩,商朝开始内乱,弟“外壬”即位。

【注】

1.)迁都于嚣:仲丁刚即位,亳都(今河南商丘谷熟镇)遭遇黄河决堤之害,洪水泛滥,遂将国都自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迁于嚣(亦作隞或敖;今河南郑州商城),商朝自此开始迁都。

2.)蓝夷作寇:仲丁6年,商朝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夷族中的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

3.)国内乱:因仲丁出兵击退蓝夷,使自身势力受到重创。 仲丁13年,仲丁崩后,诸兄弟凭借着自己势力争夺王位, 造成九世之乱;商朝又开始衰落。 从此开起“谁势力大谁即位”先例!。

原文: 仲丁

己未,商王仲丁元祀。

甲子,六祀,迁都于嚣。

蓝夷作寇。

辛未,十有三祀,王崩,国内乱,弟外壬立。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评注】仲丁:姓子,名庄 ,子庄,仲丁,中丁;祖父:商王太庚子辩;父亲:商王太戊子伷;伯父:商王小甲子高、商王雍己子密;弟弟:商王外壬子发、商王河亶甲子整。 诞生年不详;即位于公元前1562年(商朝建国205年);公元前1550年驾崩;谥号孝成王;在位13年;仲丁践位初年,亳都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西迁于嚣,商朝自此开始第一次迁都;是时,东南夷族兴起,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征伐击退;商朝国力锐减,国运又开始衰落。仲丁崩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九世之乱,开“谁势力大谁即位”之先例!商朝第十任君主!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朝第11任君主•商思王子外壬

商王外壬:商朝第11任君主

简释 : 外壬

公元前1549年(壬申),商王外壬元年。

公元前1535年(丙戌),商王外壬十五年,商王外壬驾崩,商朝国内又开始混乱,弟“河亶甲”即位。

原文 : 外壬

壬申,商王外壬元祀。

丙戌,十有五祀,王崩,国内复乱,弟河亶甲立。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王朝开始都城【亳】的注释

【评注】外壬:姓子,名发,外壬,子发,子外壬;太戊之子,仲丁之弟;诞生年不详;即位于公元前1549年(商朝建国218年);公元前1535年驾崩;谥号思王;在位15年;仲丁崩后,外壬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商朝王位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外壬即位不久,诸侯不朝,“姺、邳”两诸侯国发动叛变,内外交困,商朝开始衰落。商思王外壬:商朝第11任君主!

【注】

1.)姺:姺是有莘氏的后代,商汤曾娶有莘氏之女为妃,宰相伊尹是作为媵臣来到商的。

2.)邳:邳是夏禹车正奚仲的后人,也就是成汤名臣仲虺的后代。

3.)媵臣:古代随嫁的臣仆。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朝第12任君主•商王河亶甲

商王河亶甲:商朝第12任君主

简释: 河亶甲

公元前1534年(丁亥),商王河亶甲元年,徙都城到“相”地。商朝王道逐渐衰败。

公元前1526年(乙未),商王河亶甲九年,商王河亶甲驾崩,子“祖乙”登上王位。

原文: 河亶甲

丁亥,商王河亶甲元祀,徙都于相。商道浸衰。

乙未,九祀,王崩,子祖乙践位。

【注】徙都于相:因国运衰落,内外交困,不得已而将都城从嚣(亦作隞或敖;河南郑州商城) 迁徙到相(河南内黄)的地方。商朝第二次迁徙都城。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整甲

【评注】河亶甲:姓子,名整,子整,河亶甲,整甲;太戊之子,仲丁和外壬之弟;诞生年不详;即位于公元前1534年(商朝建国233年);公元前1526年驾崩;谥号前平王;在位9年;河亶甲即位时,内外忧患,矛盾重重,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从嚣北上200公里迁都到相,以此扭转不利的局势,缓解王族内部的矛盾。稍事整饬后,河亶甲便发动了征伐蓝夷和班方的战争。河亶甲在讨伐蓝夷时,蓝夷逃往班方,于是,河亶甲令彭伯、韦伯率军征讨班方,班方臣服。同时在方国大彭的帮助下,使得邳归顺了商朝;这样姺就被孤立起来,随后也归顺了商王朝,纳贡称臣。是时,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河亶甲在位对商朝的稳定是有贡献的,为其后的祖乙复兴打下了基础。商前平王河亶甲:商朝第12任君主!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朝第13任君主•商王中宗祖乙

商王祖乙:商朝第13任君主

简释: 祖乙

公元前1525年(丙申),商王祖乙元年,都城“相”坍塌毁坏,于是将都城迁徙到“耿”。

公元前1517年(甲辰),商王祖乙九年,都城“耿”又坍塌毁坏,再将都城迁徙到“邢”。任命“巫贤”为宰相,商朝王道开始复兴,诸侯国臣服朝贡。

公元前1507年(甲寅),商王祖乙十九年,商王祖乙驾崩,嫡子“祖辛”即位。

原文: 祖乙

丙申,商王祖乙元祀,圮于相,徙都于耿。

甲辰,九祀,圮于耿,徙都于邢。巫贤作相,商道复兴,诸侯宾服。

甲寅,十有九祀,王崩,子祖辛践位。

【注】

1.)相:今河南省内黄县。

2.)耿:今山西省河津市。

3.)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商王子滕•祖乙

【评注】祖乙:姓子,名滕、胜;子滕,子胜,祖乙,亦称且乙;商王河亶甲之子;诞生年不详;即位于公元前1525年(商朝建国242年);公元前1507年驾崩;庙号中宗;谥号穆王;在位19年。商穆王中宗祖乙在位时,几次出兵平服蓝夷、班方等国,解除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任用巫贤辅政,都城因河患三次迁徙,最后迁都于庇(今河北广宗城北沙丘平台一带);利用邢和庇有利条件发展农牧业,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让国势国运再度兴盛。祖乙是很有作为的君主,孟子将其列入商朝“贤圣之君”中。《孟子·公孙丑上》记载:“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其中包括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和武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也记载:“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祖乙去世,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由其子祖辛继位。商穆王中宗祖乙:商朝第13任君主!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寿星图•万年•日月寿星

【注】“万年历”来源:商穆王中宗祖乙在位时,任命“万年”盖日晷台、漏壶亭,日月阁,又派十二童子供万年差遣。(日晷漏壶:万年发明的用以计时)。从此万年得以专心致志的研究时令;万年推算出的初步成果:“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万年研究发现“申星追上百星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祖乙定节名!祖乙说“春为岁为”,于是定名“春节”,春节由此而来。又经过数十个寒暑,万年精心制定的“太阳历”终于完成。当把太阳历献给祖乙时,万年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就是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甲骨文中称“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称为“三示”(意为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

【备注】宗庙庙号谥号:商王朝崇拜祭祀鬼神创立宗庙和庙号,商朝有九位君主有庙号,庙号是有作为的君主才能拥有。谥号是周王朝创立的,周朝为体现周代合法性而不使用商朝的庙号,而商王的谥号是后世加上的,直到刘邦把庙号和谥号统一纳入统治才结束庙号和谥号之争,并延续到清朝。

《纲鉴易知录》4.3商纪•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