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作者:山川文社

随着朝代的更迭,历史上的优秀宰相,总会在一个时间节点,“恰到好处”的出现。之后,他们辅佐帝王,维护王朝统治,书写他们个人的辉煌篇章。

但即便是这样,历史总是会挤进一些别样的小插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三位优秀的宰相。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第一个:耶律楚材,仁者之功,孰能与京。

耶律楚材,辽皇族后裔,号湛然居士。精通多门学科,1215年归降成吉思汗,主要的工作是占卜星象和随军医生。

而且,他才识过人,为人正直,1218年参政,官至中书令。因此,元朝制定的一些重要典章制度,很多都是他的成就,深得成吉思汗及其儿子的器重。当时,在政治上,他改变了蒙古“军政合一”的制度,设立长官管理政事,不仅选用儒生来担任官职,还帮助其制定了君臣礼仪制度。

自此,蒙古族才有了“尊汗”的下跪礼。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此外,他提出《便宜十八事》的临时法律,使得社会治安大为好转。而且,他反对蒙古贵族的强行征税,提出:将奴隶和农奴及驱口都变为“正式户籍”,为国家编户,推进社会进步。除此,他还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不让蒙古贵族将农田改为牧场。

在军事上,他反对野蛮屠城的做法,挽救了很多生命。在文化上,他推崇儒学,提倡保护儒士。但是,窝阔台汗死后,他就被边缘化了。死后,按照其遗愿,耶律楚材被安葬在了燕京故里的瓮山脚下。

可以说,耶律楚材的出现,不仅让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原始的游牧生活方式,还让中原的文明得以保护和发展。只是,没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纵有一身“绝学”,也只能在忧愤中抱憾余生。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第二个:张居正,遭时遇主,挺然为之。

张居正,可以说是一个神童,12岁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可是,他却偏偏遇到了顾璘,此人觉得人才就该多磨炼。因此,一篇好文章并没有打动他,直到3年后,张居正才拿到了举人文凭。之后,23岁中进士,43岁入内阁,48岁当上宰相。

此时的明朝廷,官员不为政,军队腐败,国库空虚,农民不种田,都起来造反。于是,他站在“帝王”的立场,先用“是盗就斩”的手段强力镇压,再积极推进“变革”,让国库充盈老百姓吃饱穿暖,从而,也提升了军队的作战力。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张居正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机构精简整顿;

当时,他觉得官员太多了,便将能合并的部门都并了。在户部实行统收统支,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基本都被淘汰了。而且,还明确权限职责,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办法,加强人事管理。所以,不但缩减了财政支出,还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整顿法纪风气;

在他看来,必须依法治国,只有这样,天下人心才能“服”。徐阶曾做过首辅,同时也是他的保荐人,其亲属犯法了,他一样毫不留情。此外,功臣世家黔国公沐朝弼,不止一次藐视法律,别人都觉得棘手,可是,他却不怕,照抓不误。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三、带头廉政;

当时,李成梁感谢他的“推荐”,派人送去了钱财。而他不仅果断拒绝了,还严肃地说道:“你的主人,是靠自己的战绩获得了这份殊荣,我如果拿了这个礼,那就是对皇帝的不敬。”正因为他的“身正”,使得他制定的政令,大家都会执行。

四、坚持减免“欠债”;

张居正和皇帝说:“现在,老百姓的收入有限,一年的收入勉强活一年,如果,年成不好,生活就更难了。”听后,明神宗同意了,免除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的积欠,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五、惟才用人,不问出处;

当时,张居正和皇帝说:“以后用人,要看能力,其它条件可放宽。”因此,李成梁、戚继光等人都是他举荐的。

虽然,他执政10年,朝政面貌焕然一新,但还是有人打小报告。于是,他替自己“辩护”:“我这个位置很危险,说我坏话的人认为我会滥用职权,而我所做的正是在行使我的职权。我要让别人闭嘴就会误国,而我对国家负责,就免不了被人说闲话的命。”

当时,他父亲去世,按照祖宗的规矩,他应该“守制”。但是,考虑到国事复杂,他没有“守制”,便被人弹劾了。不过,这些人都被撤职了。可是,在他去世后,这些人又回来了。之后,说坏话的人多了,皇帝也就当真了,谥号没了,家也抄了。

直到1630年,张居正才被真正平反。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第三个:曾国藩,才大而谦,气宏而凝。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喜欢读书,27岁考取进士。咸丰二年,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

这时,太平军一路“势不可挡”,他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来抗衡太平军。于是,在罗泽南乡勇的基础上,将办团与办练分开,重心放在了“练勇”。其中,骨干将领由自己的同乡、同学或亲友担任,营官则为知识分子,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兵,并进行管理。

这期间,整个湘军唯一的负责人就是曾国藩本人。因此,形成了严格的上下等级,作战力明显提升。当时,他驻扎在衡州,打造战船,鼓动大家捐款,每日都操练士兵。两年后,规模达到了17000人,成了镇压太平军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核心力量。

此外,他崇尚儒学,虽以程朱理学为主体,但依旧会汲取其它先进思想。曾国藩认为: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主张用儒学思想治兵,改世兵制为募兵制,并认为精神教育是带好兵的关键因素。

耶律楚材、张居正、曾国藩,这三人谁更优秀?

这些历史上杰出的宰相们,用他们的言行促进了那个时代的发展,用他们的言行为后人书写了“楷模”,用他们的言行践行着他们的“信条”。试想一下,这些何尝不是后人的一笔“财富”,一把解开“困惑”的钥匙?

参考资料: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张居正传》、《清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