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作者:山川文社

随着朝代的更疊,曆史上的優秀宰相,總會在一個時間節點,“恰到好處”的出現。之後,他們輔佐帝王,維護王朝統治,書寫他們個人的輝煌篇章。

但即便是這樣,曆史總是會擠進一些别樣的小插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三位優秀的宰相。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第一個:耶律楚材,仁者之功,孰能與京。

耶律楚材,遼皇族後裔,号湛然居士。精通多門學科,1215年歸降成吉思汗,主要的工作是占蔔星象和随軍醫生。

而且,他才識過人,為人正直,1218年參政,官至中書令。是以,元朝制定的一些重要典章制度,很多都是他的成就,深得成吉思汗及其兒子的器重。當時,在政治上,他改變了蒙古“軍政合一”的制度,設立長官管理政事,不僅選用儒生來擔任官職,還幫助其制定了君臣禮儀制度。

自此,蒙古族才有了“尊汗”的下跪禮。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此外,他提出《便宜十八事》的臨時法律,使得社會治安大為好轉。而且,他反對蒙古貴族的強行征稅,提出:将奴隸和農奴及驅口都變為“正式戶籍”,為國家編戶,推進社會進步。除此,他還制定了新的賦稅制度,不讓蒙古貴族将農田改為牧場。

在軍事上,他反對野蠻屠城的做法,挽救了很多生命。在文化上,他推崇儒學,提倡保護儒士。但是,窩闊台汗死後,他就被邊緣化了。死後,按照其遺願,耶律楚材被安葬在了燕京故裡的甕山腳下。

可以說,耶律楚材的出現,不僅讓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原始的遊牧生活方式,還讓中原的文明得以保護和發展。隻是,沒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縱有一身“絕學”,也隻能在憂憤中抱憾餘生。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第二個:張居正,遭時遇主,挺然為之。

張居正,可以說是一個神童,12歲中秀才,13歲參加鄉試。可是,他卻偏偏遇到了顧璘,此人覺得人才就該多磨煉。是以,一篇好文章并沒有打動他,直到3年後,張居正才拿到了舉人文憑。之後,23歲中進士,43歲入内閣,48歲當上宰相。

此時的明朝廷,官員不為政,軍隊腐敗,國庫空虛,農民不種田,都起來造反。于是,他站在“帝王”的立場,先用“是盜就斬”的手段強力鎮壓,再積極推進“變革”,讓國庫充盈老百姓吃飽穿暖,進而,也提升了軍隊的作戰力。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張居正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機構精簡整頓;

當時,他覺得官員太多了,便将能合并的部門都并了。在戶部實行統收統支,考核不合格的官員,基本都被淘汰了。而且,還明确權限職責,制定了嚴格的官員考核辦法,加強人事管理。是以,不但縮減了财政支出,還提高了辦事效率。

二、整頓法紀風氣;

在他看來,必須依法治國,隻有這樣,天下人心才能“服”。徐階曾做過首輔,同時也是他的保薦人,其親屬犯法了,他一樣毫不留情。此外,功臣世家黔國公沐朝弼,不止一次藐視法律,别人都覺得棘手,可是,他卻不怕,照抓不誤。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三、帶頭廉政;

當時,李成梁感謝他的“推薦”,派人送去了錢财。而他不僅果斷拒絕了,還嚴肅地說道:“你的主人,是靠自己的戰績獲得了這份殊榮,我如果拿了這個禮,那就是對皇帝的不敬。”正因為他的“身正”,使得他制定的政令,大家都會執行。

四、堅持減免“欠債”;

張居正和皇帝說:“現在,老百姓的收入有限,一年的收入勉強活一年,如果,年成不好,生活就更難了。”聽後,明神宗同意了,免除了農民在萬曆七年以前的積欠,進而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五、惟才用人,不問出處;

當時,張居正和皇帝說:“以後用人,要看能力,其它條件可放寬。”是以,李成梁、戚繼光等人都是他舉薦的。

雖然,他執政10年,朝政面貌煥然一新,但還是有人打小報告。于是,他替自己“辯護”:“我這個位置很危險,說我壞話的人認為我會濫用職權,而我所做的正是在行使我的職權。我要讓别人閉嘴就會誤國,而我對國家負責,就免不了被人說閑話的命。”

當時,他父親去世,按照祖宗的規矩,他應該“守制”。但是,考慮到國事複雜,他沒有“守制”,便被人彈劾了。不過,這些人都被撤職了。可是,在他去世後,這些人又回來了。之後,說壞話的人多了,皇帝也就當真了,谥号沒了,家也抄了。

直到1630年,張居正才被真正平反。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第三個:曾國藩,才大而謙,氣宏而凝。

曾國藩,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耕家庭,喜歡讀書,27歲考取進士。鹹豐二年,母親去世,他回家守孝。

這時,太平軍一路“勢不可擋”,他奉命在湖南幫辦團練,來抗衡太平軍。于是,在羅澤南鄉勇的基礎上,将辦團與辦練分開,重心放在了“練勇”。其中,骨幹将領由自己的同鄉、同學或親友擔任,營官則為知識分子,招募身強力壯的農民為兵,并進行管理。

這期間,整個湘軍唯一的負責人就是曾國藩本人。是以,形成了嚴格的上下等級,作戰力明顯提升。當時,他駐紮在衡州,打造戰船,鼓動大家捐款,每日都操練士兵。兩年後,規模達到了17000人,成了鎮壓太平軍維護統治階級政權的核心力量。

此外,他崇尚儒學,雖以程朱理學為主體,但依舊會汲取其它先進思想。曾國藩認為: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主張用儒學思想治兵,改世兵制為募兵制,并認為精神教育是帶好兵的關鍵因素。

耶律楚材、張居正、曾國藩,這三人誰更優秀?

這些曆史上傑出的宰相們,用他們的言行促進了那個時代的發展,用他們的言行為後人書寫了“楷模”,用他們的言行踐行着他們的“信條”。試想一下,這些何嘗不是後人的一筆“财富”,一把解開“困惑”的鑰匙?

參考資料:

【《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張居正傳》、《清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