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作者:这位主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1538年冬天,28岁的陆炳被嘉靖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成为嘉靖最信任、可以托付性命的正三品武官。

年轻的陆炳没有辜负嘉靖这份信任,担任指挥使的第二年,1539年,他跟随嘉靖到南方巡视,到达卫辉之后,半夜时分行宫突然起火。正当百官惊慌失措、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嘉靖时,陆炳却已经撞开大门,将昏昏沉沉的嘉靖背了出来。

有了舍命救驾的资本,陆炳更受嘉靖的信任,官职一升再升的同时还受到嘉靖多次加封,终于成为当时唯一的一位“三公兼三孤”的重臣,这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同时兼封三公、三孤的大臣。

虽然陆炳权倾朝野,他却始终没有官架子,他待人和善,尤其对有才能的士大夫持有平等态度。在嘉靖多次兴起冤狱之时,陆炳还凭借权势救人无数,从来没有构陷过一人,所以朝廷内外人们都说他的好话。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明史》中却被列入《佞幸传》,和明武宗朝有名的奸臣江彬、钱宁等人同列,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1、嘉靖幼时的玩伴

陆炳家显然有锦衣卫的“家族传承”:陆炳的祖父陆墀是锦衣卫,陆炳的父亲陆松袭职也成为锦衣卫。陆松后来跟随兴王朱祐杬,也就是嘉靖朱厚熜的父亲,去湖北安陆就藩。

陆炳在安陆出生、长大,他的母亲是朱厚熜的乳母,所以他从小出入兴王府,跟随在朱厚熜身边,既是朱厚熜的玩伴,同时又护卫朱厚熜的安全。

1521年4月,明武宗去世,14岁的朱厚熜接受太后懿旨到京城即位,陆炳全家就跟随在他身边一起到了京城。到京城后,十几岁的陆炳在锦衣卫担任“舍人”一职。

当时的陆炳虽然年纪小,但是因为生于锦衣卫“世家”,所以他做起来锦衣卫来可以说有模有样。

根据历史记载,陆炳的相貌很有特点,《明史》形容他“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整个人看上去健壮威武,很有威仪。

陆炳很擅长学习,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王佐十分欣赏他,亲手教他处理锦衣卫办案过程中的各种事务,陆炳学得很快,同时对王佐的悉心教导心怀感激。

1532年,陆炳参加武会试考中武举,被授予锦衣卫副千户之职。后来陆松去世,陆炳袭职,担任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因为从小陪嘉靖长大,陆炳深受嘉靖的信任,在官职授予上嘉靖对陆炳十分慷慨。陆炳袭职指挥佥事不久,嘉靖就让他暂代指挥使,1538年,28岁的陆炳接管锦衣卫,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官职。

2、密结关系网

嘉靖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错,比如注重培养陆炳的王佐,他担任指挥使时曾经尽力保全张鹤龄兄弟的性命;王佐的继任者陈寅也性格宽厚,待人友善。

陈寅之后就是陆炳,作为嘉靖的幼时玩伴,陆炳接任锦衣卫指挥使后,他所拥有的权势超过了任何一位前辈。

以陆炳的年龄,和他同时担任重要官职的人几乎都是他的父辈。在这些父辈人面前,陆炳始终保持着十分恭敬的态度,但是背地里却使用计策除去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

综观陆炳的为官生涯,这大约是最容易让人诟病的地方。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对于陆炳的所作所为,嘉靖表现出十足的偏袒,即使陆炳做的这些事被御史发现、上书弹劾,嘉靖都会置之不理,从来不会因此治陆炳的罪。

这纵然有嘉靖喜欢“护短”的因素,陆炳擅长逢迎的特点也由此可见。

陆炳深谙为官之道,除了有嘉靖做他的强硬背景之外,他还热衷于和内阁大臣夏言、严嵩、徐阶等人搞好关系,他将次女嫁给严嵩的孙子严绍庭,三女儿嫁给徐阶的儿子徐瑛,通过联姻建立了严密的关系网。

对嘉靖忠心的同时还用心经营和权臣的关系,这样的人在朝廷自然混得风生水起,永远保持着屹立不倒的姿势。

虽然陆炳有如此紧密的关系网,但是真到需要救助的时候他并不吝惜用真金白银铺路。

3、救好友俞大猷

俞大猷是历史上有名的抗倭名将,他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因为严嵩当权,他经常受到冤枉和压制。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1558年,俞大猷与戚继光共同抗倭,倭寇来势凶猛,俞大猷率军先后斩杀敌军四五千人,几乎平灭这股贼寇。偏偏此时明军对抗倭寇的整体形势严峻,统帅胡宗宪认为暂时放走倭寇对整个形势更为有利,于是暗暗放开一个缺口让贼寇逃脱而去。

结果,抗倭形势的不利很快招来御史李瑚的弹劾,胡宗宪在辩白时将此事的责任推到俞大猷身上。

俞大猷立刻被逮捕入狱,嘉靖还下旨取消了他世袭荫庇的特权。

陆炳和俞大猷的关系很好,他知道俞大猷被捕入狱后,马上筹集资金准备营救。

陆炳虽然有严密的关系网,但是他知道逮捕俞大猷是嘉靖的旨意,嘉靖的性格他了解得非常清楚,想把俞大猷救出来势必不能明目张胆地营私,所以他筹集了千两黄金之后没敢大白天拜访严府,而是在凌晨四点多时悄悄地溜了过去。

此时,严府上下都在沉睡之中,陆炳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此时却免不了对严府的看门人好一番央求,看门人这才答应进去给他回禀。

严世蕃和陆炳是儿女亲家,所以他虽然在睡梦之中被惊醒,还是十分客气地接待了陆炳。陆炳待人本来就诚挚和善,此时又有求于人,于是就十分委婉地表达了想救俞大猷的心情。

看在重金和陆炳的面子上,严嵩和严世蕃父子答应了陆炳的请求。

俞大猷被释放,得以再次驰骋疆场、作战立功。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在救俞大猷的整个过程中,陆炳既肯舍弃金银,又不顾个人的身份尊严,低声下气地向严氏父子求情,这样的举动放眼当时整个朝廷,想必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做得出来。

4、帮严嵩扳倒夏言

嘉靖朝时,夏言是少见的一位可以和严嵩分庭抗礼的内阁大臣,他最后倒台和陆炳有着直接关系。

陆炳本来和夏言的关系还不错,但是陆炳平时也做了些不法之事,于是受到御史的弹劾。虽然有嘉靖护着,但是内阁大臣夏言却不肯放过,夏言声称要拟旨将陆炳按罪处治。

陆炳连忙再次使用送金求解的办法,没想到夏言却不吃这一套。

陆炳没办法,只好跪在夏言跟前,不停地向他谢罪。夏言这才答应放过陆炳。

虽然被夏言放过,但是就算在嘉靖面前陆炳都没这么狼狈过,他怎能不怀恨在心?于是他和严嵩一样,心里始终想着要扳倒夏言。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有严嵩和陆炳这两位朝廷大员的“惦记”,夏言的好日子怎么可能长久?1548年,陆炳审讯边关将领时得到了夏言和将领来往的书信,由此坐实了夏言的“罪名”。在严嵩等人的弹劾下,夏言被逮捕,不久即被处决,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处死的内阁首辅。

夏言被处决后,陆炳因功被升职为右都督。

有夏言在,严嵩做坏事还有所顾忌,现在夏言倒了,从此严嵩做事再没顾忌。

严嵩十分感激陆炳帮助自己扳倒夏言,从此以后他就和嘉靖一样,对陆炳的所作所为十分放纵,有什么坏事需要找人合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陆炳。

助长严嵩作恶,或许这也是陆炳被列入“佞幸传”的原因之一。

5、风光无两

1551年,陆炳再次因为立功被升职为左都督。1552年,嘉靖加封陆炳为太子太保,不久又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1557年,嘉靖再次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

太保、太傅虽然是虚职,但是位列三公,地位极其尊显;少傅、少保属于“三孤”,官职仅低于三公,普通大臣能被加封其中一个已经极为显耀,但是陆炳却同时兼而得之,这在明朝历史上是头一位。

大明锦衣卫陆炳:陪嘉靖长大,救护多人,为何被列入《佞幸传》?

在加封陆炳这件事上,嘉靖毫不掩饰他的厚爱,他知道明朝以前从来没有哪位大臣以三公兼三孤的先例,但是仍然坚持把这个殊荣给了陆炳,嘉靖还特地为陆炳下手谕说道: “以公兼孤亦可!”

以陆炳对嘉靖的忠心而论,陆炳显然无愧于嘉靖这份厚爱。

但是历史评价却并非如此,因为即使是嘉靖本人在历史上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价,作为嘉靖最看重的近臣,陆炳难免因为自己为嘉靖做得太多、自己也得到得太多而被列入“佞幸”一类。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一九五》、《明史·列传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