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爱情故事之第一篇:青涩的少年——初中那点事

作者:熊大在越南

情窦初开的年纪,很青涩,很内敛,还有点儿自闭。

1991年,我小学毕业升入乡里的初中,那个时候还没有9年制的义务教育,读书还是要努力的,乡里的初中——#姚庙中学#,学校当时并没有宿舍,我们就要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亲戚或者熟人家里,我和我姐姐是同一年考入初中,所以我们就一起住在离学校大约2公里的一个村庄里。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姐姐是寄宿一天,回家一听,但离家近5公里的路程,让那个时候只有1米2的我,实在是太吃力了,所以,后来就住在了学校。

我的爱情故事之第一篇:青涩的少年——初中那点事

那时候的孩子们,追星是非常流行的,杨钰莹青春靓丽的形象,让我们这些孩子们着迷的不行,那时候条件有限,追星的最大限度停留在买上一张海报,贴在墙上,或者把歌手的歌词写在本子上,一遍一遍的写。那个时候的歌词很多也是情与爱,所以,让我们这些情窦初开的孩子们萌发了爱慕的冲动。

我们班有50多人,我的大舅舅是我的班主任,小舅舅是我的英语老师,大舅妈掌握着学校里两家摆摊中的其中一家,小舅妈也是英语老师,这样的条件决定了我不走寻常路,成绩一直不错,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都是来自山村的孩子,对稍微好点的家庭的孩子还是比较崇拜的。

我的爱情故事之第一篇:青涩的少年——初中那点事

当时有个电视剧《婉君》,讲的是三兄弟与婉君的故事,实际上在当时的乡村,电视也是个稀罕物,道听途说的知道了一些电视剧里的剧情,然后小伙伴们就在同学中寻找可以还原的人。班里有个女孩子,是我们乡里油厂的厂长的女儿,家庭条件那是相当的好,另一个是我们乡里的邮政所所长的女儿,家庭当然也是不差,并且都生的水灵,依稀还记得他们的名字,一位丁明明,一位杨晓琼。将电视剧情还原到学习中,是那个年代最容易干的事情,所以,我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三兄弟中的一位,婉君就由丁明明扮演。小纸条传递着对彼此的仰慕,流言蜚语也让这什么都不是的同学友谊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沾沾自喜的同时,也小心谨慎,毕竟那个时候这种事情父母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毕竟那个时候我们才13岁。

学习之余,最有可能纠结在一起的条件就是做作业,天真的我们,以为能在一起学习,就是谈恋爱,被小混混们警告,被同学举报。教室的位子是轮流调整的,她坐在窗户边的时候,我就会从家里带上化肥袋里面的内胆,给她的那扇窗户钉上(那时候的学校窗户是缺少玻璃的,如果大家看过赵本山老师的小品《马乡长》,在哪个时代的人,是很有同感的),这样她就不会被冬天寒风吹到,不会被夏天的暴雨淋到。

我的爱情故事之第一篇:青涩的少年——初中那点事

虽说那个时候有那么点意思在,也不过是彼此好感而已,因为过于的封闭,我们那个时候看到电视上演吻戏就感觉是黄色的,所以,在那种情形下,与其说是早恋,还不如说是过家家的意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因为关注多了学习自然就落下了。

初二以后的初三上学期,我们几个男同学还有这几位女同学已经有点玩疯了, 那个时候我已经搬到了一个更大的房子里单独住,所以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每天我们几个都会疯玩到深夜,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家人管不着,但成绩的表现还是让我舅舅发现了端倪。

在一次全校的中考动员会上,他点名批评了我们这一帮人,特别是我,更是着重的“关注”了,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们走散了。随着中考的到来,大家鸟兽散,读了中专的同学回到乡下拿着铁饭碗,当乡里领导的,做校校长的,但彼此都没有了联系。我也因为从高中后就不怎么在老家呆着,慢慢的把这些同学都忘记了,名字也叫不起来了。

今年4月份的时候回去,带父亲去镇上办理大病医疗,我父亲和我讲,我的一个同学现在就是社会保障局的领导,让我联系一下,我电话过去,惊讶之余,非常客气,因为他不在镇办公室,到队里支援了,所以没有办法帮我办事,寒暄几句也就作罢了。

至于其他的女同学,已经没有一个在我的同学录中了,30年没有见面,也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样子,我也老了。不过回想起那个时候的点点滴滴,确实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我想如果他日我们再能相聚,一定是人生中最开心的事情之一了。

我的爱情故事之第一篇:青涩的少年——初中那点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