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委员饶漱石(7)

作者:赵连军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委员饶漱石(7)

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

1939年,饶树石和陆明主动回国参加国内反对日本救赎的斗争,后来获准。饶树石首先从美国乘船回国,而卢则前往加拿大为白求恩援助中国医疗队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筹集资金。抵达延安后,饶树石于1940年4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协助东南局书记项英,负责江西、浙江以及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党的工作。6月,饶树石随周恩来赴重庆,会见了周恩来、波谷、叶建英等人,当时新任四军总司令叶廷在重庆,并奉周恩来接叶廷君回新四军政治部部长袁国平。周恩来在谈话中,再次宣布新四大发展方向是长江以北,要求新四军部迁至苏南南部。会后,周恩来、饶树石分别会见了袁国平并转达了中央的决定:"确定东南局仍由项英担任书记,饶树石、曾山担任副书记。8月,饶树石和叶婷从重庆来到闽南,饶树石以笔名梁普、萧瑶住在鼎嘉山东南局。

饶树石到东南局,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调研,发现东南局与省地方党组织之间沟通困难,指导不力,率先致力于完成浙江党务。10月中旬,饶树石召集福建省委书记、浙江省委代表和浙江省专委会代表到闽南开会讨论工作,决定在浙江省基层地区设立分局,东南局则向东迁至苏南。会后,饶树石以东南局的名义,于11月6日正式向党中央发出电报,建议"(一)东南局迁往苏南;同月14日,东南局召集党中央,建议在浙江省边缘设立东南局或支部,领导由饶树石主持的浙江、浙江、福建、闽南地方党到浙江省,而曾山则全权负责苏南党的工作。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同意萧瑶提出的去浙江省、增山到苏南的建议"。然而,由于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该计划未能实施。12月14日,中共中央在《叶婷、项英》中修改决定同意饶书石到浙江省,提出"关于小姚行动,向南的太阳游击队区很容易引导东南各省休息,如果有这样的条件, 跟增山去苏南当好,如果不可能,那就去江北吧。同日,项英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肯定道:"萧瑶来的时候,就是想安排的。"这些安排,对于后来饶树石本人从闽南事件爆发后,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饶树石还安排了闽南秘密特委会。当时,闽南地区地方党的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闽南特别委员会,书记李斯特新,直接由东南局领导。闽南专委会牵头惠州中央县委和泸县委、南陵、昌昌、铜陵、芜湖、宁国、宣城、渝德等县委,共计1.2万名党员,其中泸县1700名党员,南岭铜陵、长昌各有1000人。在闽南事变的白色恐怖中,近千名散落的新四军士兵在当地党的政策下安全抵达江北,闽南地区绝大多数地方党组织,由于这种精心安排,没有被国民党摧毁。

饶书石抵达闽南前不久,毛泽东在1940年5月4日向东南局起草的起草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中,对项英在发展军队、建立抗日政权、统一战线和处理国民党的突发事件等方面所犯的右倾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 甚至提到"1927年的错误将重演"的高度。但项英一再强调闽南的特殊性,不愿意传达和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结果,饶树石和项英争吵得很厉害,用饶树石的话说,"四五个小时"。后来,项英到处警惕饶树实,警惕他在公开场合讲话,不参加有关会议,对周围的人说:"抗战后从国外回来,他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为此,饶树石不得不用一种温和的语气向中共中央反映,闽南不需要自己的,让很多案件不知道是否要为自己做其他安排。中共中央立即回豫向项英通报闽南的一切情况,并指示增设饶书实为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支部委员。10月,饶树石也是新四军支部成员。但项俊荣在上任之初不允许饶毅出席军事部门的会议。

12月28日上午,新四军支部在军部召开会议室,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北调的指示。饶树石作为军兵团成员,第一次参加了这样的会议。项英首先介绍饶树实说,这是东南局新任副局长梁朴同志。这让包括叶婷在内的参与者大吃一惊,因为饶树石已经在云岭待了将近半年,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会上,项英拒绝了叶婷等人的意见,决定采取南线换乘。会后,饶树石紧急召集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安排新四军撤军后的工作。胡明、洪林、刘贵生等几位同志接到紧急通知,立即从玉德赶到中国共产党东南局和闽南特别委员会定家山所在地。饶树实和闽南特别委员会书记李博信与胡明交谈,决定胡明等人留在闽南坚持斗争,胡明欣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随后饶树石对入住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宣布成立黄耀南为闽南秘密特别委员会书记,地址设在沪宁县(闽南事变几个月后,黄耀南调到新四军第7师驻扎在渭江县), 胡明担任尤泰中央县委专委、书记;除了离开坚持干部工作外,还有洪琦、叶碧珍等。最后,饶树石指示,像李博信这样的同志,因为身份暴露,就要随军部调走,你留下同志,要做好思考的准备,军部离开闽南后,敌人要搞白恐怖,你要独立工作,准备挨打3个月。三个月后,我们将发送政治流量与您联系。饶毅还安排了一些地方武装力量来报道党的工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