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共产党人的明镜”许光达

作者:七一网

党的作风是人民的心,人民的心是繁荣的事业。在百年的努力中,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扬优良作风是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的生命力,赢得人民群众真诚支持的重要秘诀。

1955年,当共和国首次授予该军衔时,装甲军第一任司令员徐光达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份"降职申请",要求将他的将军军衔降格为将军军衔,毛泽东称其为"一面镜子,一面共产党自己革命的一面镜子"。

“共产党人的明镜”许光达

1955年,徐光大(左一)接受周恩来总理的称号。

不要拿将军军衔

徐光大于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7岁的许光大于1925年在长沙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41年起任军委参谋长、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晋虞军区第3纵队长、第2团团长、装甲兵团政治委员会司令员。

许光大虽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并不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而是虚荣而虚荣。

1955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28周年之际,许光大在国防部组织的盛大庆典宴上得知,他将被授予上将军衔。宴会结束后,有几天,许光达很不高兴。他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和多少同志并肩作战,如刘克明(直)、段德昌、周一群、孙一忠、李建儒......他们把鲜血洒在神圣的土地上。"一个会是一百万骨头死了啊!'"

焦急的许光大除了向贺龙同志提出降职请求外,还为毛泽东写了一份特别的《降职申请》。

军事委员会毛主席、副主席:

我被告知我已获得该头衔的消息。如今,这件事就像一声小响,敲响了心鼓。我感谢军事委员会主席和负责人对我的影响。快乐,恐慌和痛苦。我问自己:凭着美德和功德,我戴四颗星,冷静?......

(一)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是说同样的将军比,有罪的人的心,以及一些更高级的海军上将,也自我承认。而我长期与王震同志合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湘鄂园旗、南泥湾填海造地;为了安心和正义,我已要求贺副总统降职。现在,我真诚而谨慎地向总统和副总统申请海军上将的头衔。另一位杰出的功勋将军。

徐光达

1955年9月10日

毛泽东拿着许光达的降职申请,感慨地说:"这是一面镜子,是共产党自己革命的镜子。金钱、地位和荣耀,最容易看到一个人,古那么!"

中央军委没有同意许光达的要求。他还向中央军委报告,要求降低行政级别,以区别于其他将军。最后,十位将领中,其他九位是行政四位,除了徐光达是行政五位。

“共产党人的明镜”许光达

徐光达与于景华(左一)在延安会合

"坏人的妻子不会下楼"

许光大15岁时,他和二女儿余景华认出了这个娃娃。大革命失败后,许光达从南昌起义军中分离出来,回到家乡寻找党组织。1928年8月20日,许光达与于敬华结婚。因为叛徒告密,新婚的才十天,徐光大匆匆离家出走,离开了妻子。临走前,靖华对丈夫说:"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在等你。"这不是十年。

1937年,徐光大从苏联回到延安,1938年成为抗日教育的负责人。他多次写信给妻子,保持沉默。但徐光大一直忠于留在家里的妻子。

1938年,闫景华被徐三介绍给延安,这对在一起十年的夫妻终于团聚了。婚十周年之际,许光大给于敬华写了一封"情书":"我们已经结婚十年了。然而,他们只见了两个月零二十一天。我不知道有多少眼泪的悲伤,也遭受了艰辛和苦涩,绝不能摧毁我们的铁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风浪,一如既往,我们永远会为荣。"这一页已经变成了黄色的情书,京华一直保存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光达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根据需要,女主角可以在一些重大的仪式场合陪伴她。靖华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艰苦的生活使她不会变老。但许光达每次都拉着她参加活动,对她说:"国家的威望,不仅体现在外表上,更要看一个国家的灵魂、士气、民风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这方面,你可以比较那些外国军人的妻子。"坏人的妻子不会倒下",这是人生最起码的道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新的道德风格。更重要的是,你和我多年来一直是一对陷入困境的夫妇。"

“共产党人的明镜”许光达

徐光达与家人

严格对待自己,宽大对待他人

徐光大从不考虑住房质量,给全家人都能住得住的满足。当他的家人和朋友来的时候,他不让招待所住,只留在家里。管理层提出让他盖房子,他拒绝了。为了让他好好休息,他自费买了一张弹簧床,这是他家里唯一的"奢侈品"。该机构的行政部门知道,它应该作为营地工具报销。许光达撕掉了发票,告诉管理同志:"这是从家里来的东西,也是能承受得起让大众报销的不合理。"

无论是在生活和工作上,徐光达到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家坦克厂的蹲点,他为自己做了"三不"的规定:"不额外做饭,不安排高档酒店,不用特别照顾。他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不会成为官员,我们将成为革命者,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专业性。"

严自律、从宽,这是徐光达的宗旨。干部来找他谈工作,他总是主动站起来握手,亲自倒茶。元旦那天,他去保安、司机和厨师家中求暖,感谢他们的服务。

在对待孩子时,徐光达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不放纵。儿子徐彦斌,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在填写报名表时,徐光大只让他写出母亲静华的名字。徐彦斌也严格遵守父亲的训练,从不向外人透露自己是将军的儿子。每个周末,学校门口都有一些车来接学生回家,而徐彦斌总是背着书包去公交车站。因为成绩好,学校应该推荐徐彦斌出国留学,征求许光达的意见。许光达拒绝了,说他不能先出国,因为他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儿子。

1969年6月3日,徐光达去世。在整理遗物时,于敬华发现,在扉页上的《毛泽东选集》中,许光大写了一首诗:"100战沙场驱赶虎豹,一切艰辛和勇气。只有为人民谋求解脱,粉碎骨头等无所事事。"

1987年,长沙县政府派人到北京商讨徐光大80岁生日修复老宅、铜像的事。于景华有意地说:"请告诉你们的父亲和村民们,当地政府,感谢他们的好意。我的意见是,原来的官邸不宜修缮,像不做塑,纪念馆也不会开放,腾出钱给孩子们建一所学校。这样,老人一定会笑九泉。他是最好的纪念碑,只要未来的人不要忘记他。"

资料来源:71网络/党员文摘,中国纪检监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