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産黨人的明鏡”許光達

作者:七一網

黨的作風是人民的心,人民的心是繁榮的事業。在百年的努力中,中國共産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揚優良作風是黨始終保持蓬勃生機的生命力,赢得人民群衆真誠支援的重要秘訣。

1955年,當共和國首次授予該軍銜時,裝甲軍第一任司令員徐光達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份"降職申請",要求将他的将軍軍銜降格為将軍軍銜,毛澤東稱其為"一面鏡子,一面共産黨自己革命的一面鏡子"。

“共産黨人的明鏡”許光達

1955年,徐光大(左一)接受周恩來總理的稱号。

不要拿将軍軍銜

徐光大于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17歲的許光大于1925年在長沙師範學校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進入黃埔軍校,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41年起任軍委參謀長、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晉虞軍區第3縱隊長、第2團團長、裝甲兵團政治委員會司令員。

許光大雖然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并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而是虛榮而虛榮。

1955年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28周年之際,許光大在國防部組織的盛大慶典宴上得知,他将被授予上将軍銜。宴會結束後,有幾天,許光達很不高興。他說:"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和多少同志并肩作戰,如劉克明(直)、段德昌、周一群、孫一忠、李建儒......他們把鮮血灑在神聖的土地上。"一個會是一百萬骨頭死了啊!'"

焦急的許光大除了向賀龍同志提出降職請求外,還為毛澤東寫了一份特别的《降職申請》。

軍事委員會毛主席、副主席:

我被告知我已獲得該頭銜的消息。如今,這件事就像一聲小響,敲響了心鼓。我感謝軍事委員會主席和負責人對我的影響。快樂,恐慌和痛苦。我問自己:憑着美德和功德,我戴四顆星,冷靜?......

(一)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是說同樣的将軍比,有罪的人的心,以及一些更進階的海軍上将,也自我承認。而我長期與王震同志合作取得的突出成績:湘鄂園旗、南泥灣填海造地;為了安心和正義,我已要求賀副總統降職。現在,我真誠而謹慎地向總統和副總統申請海軍上将的頭銜。另一位傑出的功勳将軍。

徐光達

1955年9月10日

毛澤東拿着許光達的降職申請,感慨地說:"這是一面鏡子,是共産黨自己革命的鏡子。金錢、地位和榮耀,最容易看到一個人,古那麼!"

中央軍委沒有同意許光達的要求。他還向中央軍委報告,要求降低行政級别,以差別于其他将軍。最後,十位将領中,其他九位是行政四位,除了徐光達是行政五位。

“共産黨人的明鏡”許光達

徐光達與于景華(左一)在延安會合

"壞人的妻子不會下樓"

許光大15歲時,他和二女兒餘景華認出了這個娃娃。大革命失敗後,許光達從南昌起義軍中分離出來,回到家鄉尋找黨組織。1928年8月20日,許光達與于敬華結婚。因為叛徒告密,新婚的才十天,徐光大匆匆離家出走,離開了妻子。臨走前,靖華對丈夫說:"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在等你。"這不是十年。

1937年,徐光大從蘇聯回到延安,1938年成為抗日教育的負責人。他多次寫信給妻子,保持沉默。但徐光大一直忠于留在家裡的妻子。

1938年,闫景華被徐三介紹給延安,這對在一起十年的夫妻終于團聚了。婚十周年之際,許光大給于敬華寫了一封"情書":"我們已經結婚十年了。然而,他們隻見了兩個月零二十一天。我不知道有多少眼淚的悲傷,也遭受了艱辛和苦澀,絕不能摧毀我們的鐵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遇到風浪,一如既往,我們永遠會為榮。"這一頁已經變成了黃色的情書,京華一直儲存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光達擔任重要上司職務。根據需要,女主角可以在一些重大的儀式場合陪伴她。靖華不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艱苦的生活使她不會變老。但許光達每次都拉着她參加活動,對她說:"國家的威望,不僅展現在外表上,更要看一個國家的靈魂、士氣、民風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在這方面,你可以比較那些外國軍人的妻子。"壞人的妻子不會倒下",這是人生最起碼的道德,也展現了社會主義新的道德風格。更重要的是,你和我多年來一直是一對陷入困境的夫婦。"

“共産黨人的明鏡”許光達

徐光達與家人

嚴格對待自己,寬大對待他人

徐光大從不考慮住房品質,給全家人都能住得住的滿足。當他的家人和朋友來的時候,他不讓招待所住,隻留在家裡。管理層提出讓他蓋房子,他拒絕了。為了讓他好好休息,他自費買了一張彈簧床,這是他家裡唯一的"奢侈品"。該機構的行政部門知道,它應該作為營地工具報帳。許光達撕掉了發票,告訴管理同志:"這是從家裡來的東西,也是能承受得起讓大衆報帳的不合理。"

無論是在生活和工作上,徐光達到處都嚴格要求自己。在一家坦克廠的蹲點,他為自己做了"三不"的規定:"不額外做飯,不安排高檔酒店,不用特别照顧。他曾經說過,"我們共産黨人不會成為官員,我們将成為革命者,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在我們的生活中具有專業性。"

嚴自律、從寬,這是徐光達的宗旨。幹部來找他談工作,他總是主動站起來握手,親自倒茶。元旦那天,他去保安、司機和廚師家中求暖,感謝他們的服務。

在對待孩子時,徐光達的要求非常嚴格,從不放縱。兒子徐彥斌,無論是在國小還是中學,在填寫報名表時,徐光大隻讓他寫出母親靜華的名字。徐彥斌也嚴格遵守父親的訓練,從不向外人透露自己是将軍的兒子。每個周末,學校門口都有一些車來接學生回家,而徐彥斌總是背着書包去公共汽車站。因為成績好,學校應該推薦徐彥斌出國留學,征求許光達的意見。許光達拒絕了,說他不能先出國,因為他是國防部副部長的兒子。

1969年6月3日,徐光達去世。在整理遺物時,于敬華發現,在扉頁上的《毛澤東選集》中,許光大寫了一首詩:"100戰沙場驅趕虎豹,一切艱辛和勇氣。隻有為人民謀求解脫,粉碎骨頭等無所事事。"

1987年,長沙縣政府派人到北京商讨徐光大80歲生日修複老宅、銅像的事。于景華有意地說:"請告訴你們的父親和村民們,當地政府,感謝他們的好意。我的意見是,原來的官邸不宜修繕,像不做塑,紀念館也不會開放,騰出錢給孩子們建一所學校。這樣,老人一定會笑九泉。他是最好的紀念碑,隻要未來的人不要忘記他。"

資料來源:71網絡/黨員文摘,中國紀檢監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