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试问烂的 Spring AOP 原理

Spring AOP ,应该是国内面试必问题,网上有很多答案,其实背背就可以。但今天笔者带大家一起深入浅出源码,看看他的原理。以期让印象更加深刻,面试的时候游刃有余。

Spring AOP 原理

简单说说 AOP 的设计:

  1. 每个 Bean 都会被 JDK 或者 Cglib 代理。取决于是否有接口。
  1. 每个 Bean 会有多个“方法拦截器”。注意:拦截器分为两层,外层由 Spring 内核控制流程,内层拦截器是用户设置,也就是 AOP。
  1. 当代理方法被调用时,先经过外层拦截器,外层拦截器根据方法的各种信息判断该方法应该执行哪些“内层拦截器”。内层拦截器的设计就是职责连的设计。
注意:我们尽量少贴代码,尽量用文字叙述,因为面试的时候,也是文字叙述,不可能让你把代码翻出来的。。。所以,这里需要保持一定的简洁。

开始分析(扯):

代理的创建(按步骤):

首先,需要创建代理工厂,代理工厂需要 3 个重要的信息:拦截器数组,目标对象接口数 组,目标对象。

创建代理工厂时,默认会在拦截器数组尾部再增加一个默认拦截器 —— 用于最终的调用目标方法。

当调用 getProxy 方法的时候,会根据接口数量大余 0 条件返回一个代理对象(JDK or Cglib)。

注意:创建代理对象时,同时会创建一个外层拦截器,这个拦截器就是 Spring 内核的拦截器。用于控制整个 AOP 的流程。

代理的调用

当对代理对象进行调用时,就会触发外层拦截器。

外层拦截器根据代理配置信息,创建内层拦截器链。创建的过程中,会根据表达式判断当前拦截是否匹配这个拦截器。而这个拦截器链设计模式就是职责链模式。

当整个链条执行到最后时,就会触发创建代理时那个尾部的默认拦截器,从而调用目标方法。最后返回。

题外话:Spring 的事务也就是个拦截器。

来张不是很标准的 UML 图:

面试问烂的 Spring AOP 原理

关于调用过程,来张流程图:

面试问烂的 Spring AOP 原理

大概就是这样子,具体更多的细节,请看源码,如果还不是很明白的话,请咨询本人,本人不确定这个图是否画的很浅显易懂 —— 最起码萌新看得懂才能称之为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