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一股“躺平”之风席卷网络,有支持的声音,自然也少不了批判。

后浪们高喊躺平无罪,前浪们撰文痛批。

清华一位副教授对“躺平”二字进行一番长篇大论,结果被2万人骂上了热搜。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在教授看来,“躺平”是极不负责的,对不起父母,还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而“内卷”才是对社会有益的,因为“内卷”恰恰说明社会是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否则阶级固化,怎么努力都白费力气,最终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通过竞争获得“逆袭”的机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网友们并不买单,微博近2万条评论,几乎都在骂。

因为,合理竞争与无序内卷是有区别的。

本来一天只需工作8小时,偏偏有人工作10小时,甚至12小时,14小时......

晋升机会是有限的,要想获得老板的认可,你只有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不停地“卷”。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到了最后,人累垮了也不一定能“卷”出头来。

教授一番看似有理的论调,却脱离了普通民众真正关心的基本生存问题。

真正让网友感到不满的,是教授作为社会精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用“国家发展”、“社会责任”等宏大的词汇来绑架普通人。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武林外传》里有一段经典台词:“站在天堂看地狱,人生就像情景剧;站在地狱看天堂,为谁辛苦为谁忙。”

身处的环境不同,又怎么会感同身受?

随着“躺平”一词日趋火热,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纷纷加入讨论,表达对年轻人这种态度的看法。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档节目里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样被广大年轻人怼上热搜。

他说:“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出随便找?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会吧!”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诚然,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努力去争取,可现实是哪怕你已经拼尽全力,也难以获得想要的结果。

就房价而言,普通人要想靠自己买一套房,首先要有一定积蓄,付完首付后至少要背上几十年的贷款,并且在这期间要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

再说到工作,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涨,就业一年比一年难,干着996的活,拿着两三千的薪资。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找对象更是难上加难。

不是努力无用,而是努力之后,往往还有个人无能为力的困境,索性只好说一句:“算了,躺平吧!”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可是,当代年轻人真的都躺平了吗?

共青团中央曾发布一篇通稿,明确强调“当代年轻人从未选择躺平”。

疫情爆发期间,白衣战士逆行出征;边境战疫,年轻子弟军冲锋陷阵保家卫国;航天中心,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那些高喊“躺平即正义”的年轻人,也许他们真正能“躺平”的时间,只有加完班回到家后的几个小时。

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依旧有三班倒的身影;零点的写字楼里,依旧有一盏耀眼的灯;清晨五点的图书馆门前,依旧排着长队......

互联网上个个喊着“躺平”,实际上“真躺平”的没几个。

没有几个人真的在当“三和大神”,也没有多少人真的躺在家里啃老,他们嘲讽自己咸鱼一条,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只是需要机会,需要资源,需要平台。

自嘲过后,该加班的加班,该干活的干活。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车贷、房贷、家庭,这几座大山不是靠一句“躺平”就能移除的,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去生活。

年轻人高喊“躺平”,不过是对“内卷”的抗议,对现状的无可奈何,他们渴望拥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奇葩说》的辩手陈铭曾说过一个观点:“那些说摆烂的一般都是学霸。”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临近期末考试,宿舍四个人有的躺在床上,有的玩电脑,有的出去约会。

剩下一个人一脸懵地问:“你们都不复习吗?”

得到的回答是:“摆烂了,摆烂了。”

但他们真的摆烂了吗?

躺在床上的不是在睡觉,而是在偷摸背书;开着电脑的也不是在打游戏,而是在看题;出门约会的也不是在外面玩,而是去图书馆复习。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

用努力的姿态,说着最丧气的话。

职场中也一样,高喊“躺平”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而做出来的方案却一个比一个完美。

要知道,真正“躺平”的人,是不会抱怨生活苦累的。

大家都明白,我们都是普通人,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如果连努力都放弃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你呢,是真的“躺平”,还是背着所有人偷偷努力?

清华教授痛批“躺平”:年轻人真的“摆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