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躺平”之風席卷網絡,有支援的聲音,自然也少不了批判。
後浪們高喊躺平無罪,前浪們撰文痛批。
清華一位副教授對“躺平”二字進行一番長篇大論,結果被2萬人罵上了熱搜。
在教授看來,“躺平”是極不負責的,對不起父母,還對不起努力工作的納稅人。
而“内卷”才是對社會有益的,因為“内卷”恰恰說明社會是可以通過競争獲得上升機會,否則階級固化,怎麼努力都白費力氣,最終導緻“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通過競争獲得“逆襲”的機會,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可是網友們并不買單,微網誌近2萬條評論,幾乎都在罵。
因為,合理競争與無序内卷是有差別的。
本來一天隻需工作8小時,偏偏有人工作10小時,甚至12小時,14小時......
晉升機會是有限的,要想獲得老闆的認可,你隻有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不停地“卷”。
到了最後,人累垮了也不一定能“卷”出頭來。
教授一番看似有理的論調,卻脫離了普通群眾真正關心的基本生存問題。
真正讓網友感到不滿的,是教授作為社會精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用“國家發展”、“社會責任”等宏大的詞彙來綁架普通人。
《武林外傳》裡有一段經典台詞:“站在天堂看地獄,人生就像情景劇;站在地獄看天堂,為誰辛苦為誰忙。”
身處的環境不同,又怎麼會感同身受?
随着“躺平”一詞日趨火熱,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紛紛加入讨論,表達對年輕人這種态度的看法。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檔節目裡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樣被廣大年輕人怼上熱搜。
他說:“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後工作到出随便找?然後一點壓力都沒有?然後隻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會吧!”
誠然,想要的東西需要付出努力去争取,可現實是哪怕你已經拼盡全力,也難以獲得想要的結果。
就房價而言,普通人要想靠自己買一套房,首先要有一定積蓄,付完首付後至少要背上幾十年的貸款,并且在這期間要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
再說到工作,大學生的數量逐年上漲,就業一年比一年難,幹着996的活,拿着兩三千的薪資。
在生活的重壓之下,找對象更是難上加難。
不是努力無用,而是努力之後,往往還有個人無能為力的困境,索性隻好說一句:“算了,躺平吧!”
可是,當代年輕人真的都躺平了嗎?
共青團中央曾釋出一篇通稿,明确強調“當代年輕人從未選擇躺平”。
疫情爆發期間,白衣戰士逆行出征;邊境戰疫,年輕子弟軍沖鋒陷陣保家衛國;航天中心,平均年齡隻有31歲的科研人員不在少數......
那些高喊“躺平即正義”的年輕人,也許他們真正能“躺平”的時間,隻有加完班回到家後的幾個小時。
工廠工廠中的房間的流水線上,依舊有三班倒的身影;零點的寫字樓裡,依舊有一盞耀眼的燈;清晨五點的圖書館門前,依舊排着長隊......
網際網路上個個喊着“躺平”,實際上“真躺平”的沒幾個。
沒有幾個人真的在當“三和大神”,也沒有多少人真的躺在家裡啃老,他們嘲諷自己鹹魚一條,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隻是需要機會,需要資源,需要平台。
自嘲過後,該加班的加班,該幹活的幹活。
車貸、房貸、家庭,這幾座大山不是靠一句“躺平”就能移除的,每個人都在拼盡全力去生活。
年輕人高喊“躺平”,不過是對“内卷”的抗議,對現狀的無可奈何,他們渴望擁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競争環境。
《奇葩說》的辯手陳銘曾說過一個觀點:“那些說擺爛的一般都是學霸。”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臨近期末考試,宿舍四個人有的躺在床上,有的玩電腦,有的出去約會。
剩下一個人一臉懵地問:“你們都不複習嗎?”
得到的回答是:“擺爛了,擺爛了。”
但他們真的擺爛了嗎?
躺在床上的不是在睡覺,而是在偷摸背書;開着電腦的也不是在打遊戲,而是在看題;出門約會的也不是在外面玩,而是去圖書館複習。
用努力的姿态,說着最喪氣的話。
職場中也一樣,高喊“躺平”的聲音一個比一個響亮,而做出來的方案卻一個比一個完美。
要知道,真正“躺平”的人,是不會抱怨生活苦累的。
大家都明白,我們都是普通人,除了奮鬥别無選擇,如果連努力都放棄了,那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你呢,是真的“躺平”,還是背着所有人偷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