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这周,广州、深圳、上海,还有四川南部等地的高温纷纷破了纪录,多地发布了高温预警,就连我们办公室的其中一台空调因外机温度过高而罢工了半天,可怕的是有科学家推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有可能会再现,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喊闷叫热了。

受不了这高温的又岂止是人,手机等电子设备面对如此热浪,也往往会因高温而限制功耗以保证内部器件安全,性能被大大地限制了 —— 像我们去年就出过一期户外 36℃ 高温测《原神》的视频,所有手机都无一幸免,手机不仅烫手,各方面性能都非常差。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且有效的方法就是给手机降温,其实不仅是高温气候,平日想要让手机进一步释放硬件性能,降温、提升散热效能也是一个非常奏效的方法 —— 市场由此诞生出一种主动制冷的背夹式散热器,用制冷晶片+导热片+风扇的形式加速带走手机的热量,不过以往的散热背夹降温效果大多比较缓慢,看似比较鸡肋。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最近似乎有厂商把散热背夹的工作功率提升到了 27W,像 vivo 新的散热背夹 Pro,看似人畜无害的洁白外壳下,就藏了一块 2000mm² 的制冷晶片,散热效果可能是如今市面 TOP 级的。

27W

对散热背夹来说意味着什么?

功率 27W 的散热背夹是什么概念?官方称最快 6 秒钟就能降温 10℃,实际呢?于是我们这里对 vivo 散热背夹 Pro 不上机空载状态下的功率、噪声、表面温度等指标做了监测。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它有三档可调,我们首先用电表计测一下各档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功率状态 —— 首先一档功率 10W~12W,已经到达如今市面上大多普通散热背夹功率水平;而二档功率 16~18W,就是如今市面上走性能路线的那批散热背夹水平;第三档就是官方宣传的 27W 最高功率,而实际测得正常工作功率在 26~28W 之间,而且整体工作的功率还是挺稳定的。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另一方面,我们在室内(25℃±1℃ 温度、50%±5% 相对湿度环境)对它的冷却面分别作了 5 秒为一个时间单位,共计 3 分钟的温度记录,其三档强度的温度变化如下。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可见档位越高,温度下降的幅度自然越高,一档能降到 1.2℃;而二档、三档空载甚至能降低到零下,二档最低 -2.8℃,三档 -6.3℃。另外前面 20 秒的温度下降速度还是比较接近,三个档都能做到「前 5 秒钟降 7℃ 左右」、「前 10 秒降 13℃ 左右」、「1 分半钟基本能降至最低温」—— 跟官方宣称的「6 秒降 10℃」基本吻合,背后有这块 2000mm² 的制冷晶片一大功劳;这就是我最近用过降温最快的散热背夹之一了。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功率高、降温效率也高,那噪声呢?我们模拟了日常上机的工作状态,在安静室内面向手机 30cm 距离用声量计收集 vivo 散热背夹 Pro 的噪声 —— 这是一个日常游戏比较近的操作距离。

首先我们实际录得室内较安静环境的声量为 30dB,而其中第一档只录得 31dB 的声量,较安静室内基本感知不到风扇的声音;二档为 34.6dB,在较安静室内环境下声音还是不容易被感知的;直到三档 44.3dB,这时在较安静的室内环境就能听到散热背夹风扇细微的沙沙响声,如果外放游戏声音能把它掩盖掉,这基本不成问题。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这里简单汇总一下,vivo 散热背夹 Pro 三个档位的实测功率、空载降温能力,以及噪声给大家整理在上面这张表里了。不过实际散热效果,还得继续上机实测才能见真章。

治得了《原神》,

才是好散热背夹?

上机实测的部分,我们选来了最近发布,且首发了联发科天玑 9200+ 平台的 iQOO Neo8 Pro,直接上半小时《原神》来测试,对比看使用 vivo 散热背夹 Pro 与否,对帧率、画面抖动、机身温度和功耗的影响。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首先是没有散热背夹加持的 iQOO Neo8 Pro 裸机《原神》跑半个小时,整体看来还算可以,但看帧率曲线有不少较细碎的浮动,录得共 22 次的画面抖动里,有 4 次较严重的抖动;而平均功率 5.7W 左右,机身最高温几乎来到 47℃ 的水平了。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等充分冷却后重启,再给 iQOO Neo8 Pro 扣上 vivo 散热背夹 Pro 跑半小时《原神》,对比之前的成绩,首先是温度,无论是背夹直接接触的背面,还是裸露的正面,机身最高温都比之前降低了 11℃ 多。手机远离了温度墙,性能释放也会更稳更彻底,从帧率曲线看,iQOO Neo8 Pro 的细碎抖动更少了,而且抖动幅度也小了,录得较严重抖动的次数仅两次,另一方面,手机的平均功耗也下降了 0.8W。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散热再好,

若设计不好也是白搭?

vivo 其实还有一个设计是独一份的,就是这个「双 C 口 L 型」设计,底部这个口用来供电的没错,而旁边另一个 C 口竟然可以分流给手机,配合这个附配的 L 型分接线,就能实现边给背夹供电,边给手机充电。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这里我再用电流表测试了这两个口的供电情况,除了第三档无法给手机供电外,一档、二档最多会分流 10W 的功率给手机充电,而散热背夹本身仍然能在各自档位中满功率运行 —— 想依靠它给手机实现快充是不太实际的,但这就非常适合配合部分手机绕过电池,用「外部供电」模式来进一步降低电池负载,再进一步降低手机游戏发热来释放硬件性能了。

还有一点是 vivo 考虑得比较周全的,它的风道设计为上下方向,而不是大多散热背夹的左右,或者全向风道 —— 如此的设计在上机工作时,风道导出热风一来能避开手指吹,不易感受到热量,二来直接避免热量重回手机背面,造成冷热干扰。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用过不少散热背夹都基本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伸缩架和按键的冲突。首先绝大多数手机生来就是没有为散热背夹考虑作设计的,只能由背夹来适应手机的形态。几乎所有散热背夹都是做的弹簧式夹扣设计,夹在手机腰间边框上;而手机兼顾操作舒适,基本都把开关放在右侧边框的中间,音量键放在开关上方或另一侧边框中间,散热背夹的夹扣就很容易卡住按键,导致锁屏、长按关机之类的,甚至说手机越薄越容易被夹扣卡死,要么只能把背夹向下偏移。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 华为 nova 11 Ultra、小米 Civi3、vivo S17 Pro 上机

vivo 散热背夹 Pro 却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据说它的夹扣做了新的梯形设计,即使夹在按键的位置也不会直接接触到按键,以免误触 —— 即使是最近主打轻薄的几款机子,像华为 7.88mm 厚的 nova 11 Ultra、小米 7.56mm 的 Civi3,还有 vivo 7.46mm 的 S17 Pro,实测都不会卡键。

这类散热背夹产品还是鸡肋吗?在以前我可能会说这类产品有用但实际效果有限;但 vivo 把制冷芯片提升到了 2000mm²、功率提升到 27W 之后,可以说是明确有效的,加上合理的细节设计,整体体验不错。

降温交给 vivo 散热背夹 Pro,性能释放就交给手机

这类产品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对较重度的手机游戏爱好者来说,就是一个提升体验感的好物;而 vivo 散热背夹 Pro 大晶片、高功率的设计,可能就是如今市面上无法被忽视的一款通用式散热背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