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作者:中科教育人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从企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源配置是指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企业内各个部门实际投入和占用的劳动力总量。企业的生产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将其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都是劳动者共同协作的劳动成果,凝结着一定比例的不同性质的劳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社会都必须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

根据这一经济学原理,可以按照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将其劳动活动分为以下三类。

(1)工艺性劳动,即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劳动活动。

(2)辅助性劳动,即为了保证工艺性劳动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劳动活动。

(3)技术和管理性劳动,即从事产品设计、研发、组织、经营、统计、计量、检验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活动。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正是这三类不同性质的劳动活动,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运行。而这些劳动活动正是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由不同类别的员工按照一定比例提供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不仅要从总量上重视人力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还要特别关注各类员工数量和质量结构的优化配置,处理好企业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实现企业各类员工的合理布局。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从配置的方式上看,可以分为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从配置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数量配置与质量配置;从配置的成分上看,可以分为总量配置与结构配置;从配置的范围上看,可以分为个体配置与整体配置。

个体配置是指在工作岗位分析和人员素质测评的基础上,实现员工与岗位的优化配置。它一方面是以事为中心,为事择人;另一方面是以人为中心,经过认真测量评定,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整体配置是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达到企业的总体要求,实现人力与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从而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可以分为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层次。“素质”一词,从狭义上看,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方面的特征。而本节所涉及的“素质”,是特指企业员工在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养和特质。个体素质是指单个员工的年龄、性别、体质、性格、智力、品德等方面的特征。整体素质是指构成某一组织(如企业、部门、科室或班组)的员工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素养和特质。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总之,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要求来看,不但要构建一个以科学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实现人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还要依据能位匹配的基本原理,研究并解决好员工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从质量和数量上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实现最优化的动态配置。

注明:推荐的文章仅作为分享交流使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不允许分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