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 -- 基础】多态的实现原理

一、简介

【Java -- 基础】多态的实现原理

二、原理

2.1 实现原理

通过将 子类对象实例 赋值给 父类引用变量,使得编译时的静态变量和运行时的动态变量不一样,在实现动态方法调用时,多态就发生了

2.2 应用示例

// 设 B类是A类的子类

A b = new B();  //编译时变量 = A b 、运行时变量 = new B()
b.name;  // 调用了父类A的成员变量name 
b.move();  // 调用的是子类B重写后的2个方法move()、content()
b.content(); 

// 结论:因将 子类对象引用 赋值给 父类对象变量,即A a = new B(),即 编译时变量和运行时变量不一样,所以多态发生      

2.3 实现过程(直接指针 访问)

JVM 虚拟机通过 引用类型(reference,即A的引用)查询Java栈中的本地变量表

得到堆中的对象类型数据的地址

根据地址,从而找到方法区中的对象类型数据(B的对象类型数据)

查询 对象类型数据中的方法表 定位到 实际类(B类)的方法,从而运行

注:基础知识补充

要充分了解多态的实现过程,还需了解以下JVM的基础知识

对于:A a = new B()

a. 数据存储方式

【Java -- 基础】多态的实现原理

b. 引用类型访问实现方式

问:建立对象后,该如何访问对象呢?

实际上需要访问的是 对象实例数据 & 对象类型数据

答:Java程序 通过 栈上的引用类型数据(reference) 来访问Java堆上的对象

由于引用类型数据(reference)在 Java虚拟机中只规定了一个指向对象的引用,但没定义该引用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去定位、访问堆中的对象的具体位置

  • 句柄 访问
  • 直接指针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