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著名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在《中国梆子大会》上痛斥了戏曲界“拼奖”乱象,对于戏曲界人士和熟悉戏曲行业的人来说,一听就知道她在痛斥谁。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一方面是一些戏曲院团存在的不顾一切“拼奖”的问题,为了拿奖为了政绩把资金和资源全都浪费了,急功近利(史依弘语)弄出来的新戏也不好看,没人买单只能锁在仓库里,最后钱没了戏也没了,也就是何赛飞所说的“戏呢,钱呢”。

另一方面是何赛飞没说出来但能听出来的,围绕着评奖,戏曲界存在一些“艺术灰产”和“圈子文化”现象,这个问题比“唯奖论”更现实更残酷。

内行能听懂也感同身受,外行如果听不懂看看热闹倒也无妨,问题是,有些人利用何赛飞的话带节奏搞营销,这就太过分了。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一、何赛飞没有否定梅花奖

有不少媒体用的标题是“何赛飞痛斥梅花奖”,这可就太冤枉了,她根本没有否定梅花奖的意思,她看不惯的是唯奖论和背后的灰产。

梅花奖本身没有问题,就像奥运会金牌也没有问题一样,有问题的是“唯奖论”、“唯金牌论”和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举个例子,诺贝尔奖本身和诺贝尔本人都没有问题,大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些和平奖以及文学奖获得者,你不能拿近年来的个别乱象去否定整个诺贝尔奖和诺贝尔这个人。

同理,梅花奖没问题,国家设立梅花奖、文华奖也没有问题,何赛飞也没有针对这两个奖项以及绝大部分获奖的演员和从业者,这个问题必须要说清楚,以免被一些人给带了节奏。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二、借势营销

“何赛飞痛斥戏曲界乱象”上了热搜之后,有一些营销号迅速找到了营销卖点,一方面也不管听没听懂何赛飞的话就赶紧随声附和,另一方面马上把自己要吹捧的流量明星往死里夸,似乎靠一个流量明星就能彻底拯救戏曲一样。

实际上,戏曲界并不缺少明星,李胜素、史依弘、张火丁、王珮瑜他们的京剧商演也是一票难求,而且这些名角儿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真正的戏曲爱好者,他们不仅懂行,而且还真正关心戏曲行业的发展,遇到像张军波这样的优秀戏曲演员他们也会支持。

反观某些跨界的流量明星,他们到戏曲行业搞商演的首要目标是割韭菜而不是拯救戏曲,他们没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能力。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更主要的问题是,这些跨界流量明星的观众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戏曲爱好者,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爱豆今天搞没搞笑挣没挣钱,对于戏曲行业的死活他们才不关心,甚至于他们巴不得其他京剧名角儿都卖不出去票,钱都让爱豆挣去才好。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某些人花着高价买非专业戏曲演员的门票,捧着跨界的爱豆,然后集体网暴和爱豆存在竞争关系的专业戏曲演员,这些人真的热爱戏曲吗?不是,他们热爱的是爱豆。

这些人在还没搞清楚何赛飞在骂谁甚至可能连何赛飞是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涌入网络疯狂吹捧自己的爱豆,其用意真的是关心戏曲界的死活吗?非也,他们不过是借着机会大搞营销给爱豆脸上贴金,然后方便爱豆继续在戏曲界割韭菜,当然,这中间肯定也存在大量营销号为其金主摇旗呐喊塑金身的行为。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三、打压异己

在关于何赛飞发言的各个视频和图文评论区,指责中国曲协、前任曲协主席姜昆和现任曲协主席冯巩的评论络绎不绝,看起来好像是中国曲协和两任主席姜昆冯巩阻碍了戏曲行业的发展,好像何赛飞痛斥的是曲协。

实际上,戏曲和曲艺虽然都带“曲”字,但中国曲协除了和曲棍球、静脉曲张以及曲率引擎没有关系之外,和戏曲行业也没有直接关系,和何赛飞所说的“钱、戏”更没有一点关系。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戏曲行业有自己的协会,他们和话剧都属于中国戏剧家协会,现任主席是濮存昕。

但是,何赛飞痛斥的对象也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更不是濮存昕,因为那些“拼奖”的都是各地方戏曲院团,这些“钱、戏”和濮存昕以及协会的关系很小。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既然何赛飞说的话和曲协没有一毛钱关系,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人却在喷曲协喷姜昆和冯巩呢?

一方面,某饭圈的粉丝确实没有什么文化素养,认知程度比较低,他们的反智特点决定了他们根本不了解曲协、剧协、戏曲、曲艺都有什么关系,他们只知道一件事:他们的爱豆跨界哪个行业,就证明哪个行业要完了,都需要爱豆去拯救。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另一方面,某饭圈长期接受爱豆的洗脑和教育,既然爱豆把曲协和姜昆当成了假想敌炒作,他们就很听话地在爱豆的指挥棒下骂了姜昆和曲协十年,连姜昆卸任曲协主席之后也不放过。

在爱豆的精心教育下,他们一听说有个戏曲行业出事了,赶紧就往曲协和姜昆头上栽,甚至连新任曲协主席没几天的冯巩也不放过,管他呢,反正爱豆已经指明方向了,不管对不对,骂姜昆骂曲协就没错。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除了饭圈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何赛飞的话和曲协以及姜昆没关系,但他们依然还故意写文章带节奏。

比如有个读者给某作者提出了质疑,戏曲不归曲协管,这位作者是这么回答的:看破别说破,不然怎么会有话题,写濮存昕老师感觉不好。

看见没,他明知道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是濮存昕,但他自己知道骂濮存昕的话不仅没有流量也容易被一些喜欢濮存昕的网友反怼,干脆还是骂姜昆吧。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还有一个作者,也是热心读者给他指出了问题,戏剧归戏剧家协会,曲协管曲艺,但这位作者是这么回答的:明白人看文章,抠字眼没意思。

这叫“抠字眼”吗?曲艺和戏曲的区别叫抠字眼?你二舅和三舅妈能混为一谈吗?不就差一个横杠吗?

比起那些反智的饭圈来,这些明知故犯的作者显然更无耻。

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又被一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

很可惜,何赛飞的肺腑之言,却被某些人当成了营销工具,视线被转移,舆论被带偏,到最后受到损害的不光是戏曲界,甚至还有曲艺界,得利的则是那一小撮人罢了。

近些年,国内有几个文艺行业的舆论氛围快被某些饭圈搅乱了,从电视剧到电影,从戏曲到曲艺,从话剧到综艺,反正只要有他们爱豆的地方,网络空间总是被弄得乌烟瘴气,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成了他们的营销工具,到最后好事被污染,坏事被遮掩。

和戏曲界乱象一样,发生在曲艺界和戏曲界的饭圈乱象也有必要进行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