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作者:极地战狼

本文旨在:追忆、解读、揭秘二战历史,绝无宣扬纳粹主义精神或其它意图,请勿曲解。谢谢合作!

苏军于1941年9月30日~1942年 4月20日为保卫莫斯科而进行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苏军决心保卫莫斯科,集中了全部作战兵力的30%以上。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沉着应战,以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工事,防止德军推进。12月6日苏军开始大规模反攻。1942年1月8日,苏军3个方面军计124 万多人发起总攻,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和博尔霍夫进攻战役。苏军的总攻持续到4月 20日,向西推进100~350千米,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和梁赞州等。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德军统帅部为攻占莫斯科制定了代号为“台风”的作战计划,规定以3个装甲集群分别从杜霍夫希纳、罗斯拉夫尔、绍斯特卡地域向东和东北方向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尔后以快速集团从南北两面包围莫斯科,同时以步兵兵团从正面进攻,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实施“台风”战役的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博克元帅。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辖3个集团军和3个装甲集群,以及第2航空队。总兵力为78个师,180万人,各种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判定莫斯科方向为德军主攻方向,决心保卫莫斯科。为此,集中了全部作战兵力的30%以上,并先后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3道防线,即维亚济马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和莫斯科防区。同时组织游击队在敌后活动,以配合正规军作战。苏军的企图是:依托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地区,阻止德军向莫斯科推进,大量杀伤德军,赢得时间,为反攻创造条件。苏军在莫斯科以西担任防御的有3个方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为科涅夫上将,辖6个集团军。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上将,辖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为布琼尼元帅,辖6个集团军) 。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苏军最高统帅部以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全部兵力以及预备队方面军的2个集团军占领第1道防线;预备队方面军的另 4个集团军占领第2道防线。3个方面军共有95个兵团,总兵力125万人,各种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

双方兵力对比,德军占有较大优势,其兵力为苏军的1.44倍,火炮为苏军的1.84倍,坦克为苏军的1.71倍,飞机为苏军的2倍多。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并占有乌克兰的原料和农产品。而以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上将为首的德国陆军总部却认为,必须先消灭苏军主力才能彻底征服苏联。莫斯科是苏联的权力中心,而且还是苏联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第二大工业中心,它是苏军一定不能放弃的。因此,应以莫斯科为主要目标,这样可迫使苏军主力在莫斯科城下接受会战。但希特勒坚持认为列宁格勒和乌克兰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斥责陆军将领们“头脑陈旧”,宣称:“莫斯科的确很重要,但在我看来,它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占领莫斯科应该是大戏的尾声,在此之前,应先在南方和北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941年7月16日,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莫棱斯克,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希特勒却坚令中央集团军群暂停东进,并抽调其主力去支援对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作战。而当基辅会战展开后,希特勒又突然改变了他的战略,决定等基辅会战胜利结束后,将作战重点回到莫斯科轴线上,而只对列宁格勒实施围困。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军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发起莫斯科会战。军令规定,莫斯科攻势由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实施。正在乌克兰作战的原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最迟在9月30日北返;正在列宁格勒作战的原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加上北方集团军群的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最迟在9月15日南下,赶到斯莫棱斯克一带,与中央集团军群会合。至9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集中了74个师(其中包括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4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11月7日,虽然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英国<新闻纪事报>报道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11月16日,德军“秋季攻势”开始发动。在北面,霍特第3装甲兵团向东南方向进击,23日占领了莫斯科西北的克林,28日突破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在河东岸建立了一座巩固的桥头堡,并占领了一座为莫斯科提供大部分电力的大型发电厂。在霍特的南面,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于27日占领了莫斯科西北的伊斯特腊镇,这里距莫斯科只有15英里,赫普纳从他的望眼镜里已能看见克里姆林宫塔顶的红星;在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于11月18日开始向北推进,25日,其前卫团已接近莫斯科以南的卡希拉,其主力则包围了图拉。看来,莫斯科看来已指日可下了。 苏军在冰天雪地里同德军战斗。

然而,两翼装甲兵力的成功还得依赖于克鲁格第4集团军在中央的前进。但是,克鲁格第4集团军在一开始便受到了强大苏军的正面抵抗。由于朱可夫将精锐部队都用在这个方向上,第4集团军的突击一开始就进展不快。22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亲自上阵指挥第4集团军作战,据哈尔德日记中记载:博克发挥出来了“巨大的精力”,把一切可抽调的兵力都投入了战斗,照他自己所说的,这个情况是与1914年的马恩河会战一样,“当最后一营兵力投入之后,也许就可以决定胜负。”但是,尽管博克拼了老命,第4集团军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困难。当博克以为苏军预备队已用完的时侯,越来越多的苏军西伯利亚精锐师却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他面前。博克已经害怕这次会战将变成第二次“凡尔登会战”,即激烈的消耗战。12月1日,博克挥其疲惫之师,再次发起攻势,以作最后的努力。他的努力总算取得了一些进展。12月2日,德军第258步兵师的一支部队突入了莫斯科城郊。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苏军新型坦克T-34、T-35在严寒下仍能照常发动。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劲旅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都被可怕的严寒和苏军顽强的抵抗阻止了。虽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处于他们的炮火射程之内,但他们已经精疲力尽,锐气丧尽。而苏军已做好准备,将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

12月5日,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莫斯科北面德军发起反攻。次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向莫斯科南北两面德军发起了强大的反击攻势。长期处于攻势的德军一旦遭到苏军大规模的反攻,未免有些慌乱,但经过长期征战洗炼的德军表现出少有的应变能力,他们迅速从惊慌中稳定下来,且战且退。朱可夫要求部队:“不要与敌人的后卫部队纠缠,大部队要迅速绕过他们,尽可能深入地打到德军的后方去,不分昼夜地追击敌人。”在朱可夫的催促下,苏军反攻速度不断加快。德军防线被接连突破,被迫向后撤退。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每一个人应站在其原有地位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撤退”。虽然德军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可是希特勒却认为万万不可以退却,否则就会重蹈拿破仑的覆辙。对此,英国军事史学家富勒评论说:“虽然是由于他的固执,才会使这个战役走到了惨败的边缘,可是也因为他的固执,才使他不曾跳入这个深渊。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不肯撤出俄国或是斯莫棱斯克以东的地区,才使他的大军避免了一个比1812年还更可怕的浩劫。”

到1941年12月底,苏军已收复了克林、卡卢加、加里宁等城市,解出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至此,莫斯科会战结束。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数字,德军共伤亡50多万人,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这是德军自开战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关于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失败的原因,古德里安等德军将领认为,希特勒在斯莫棱斯克叫停,将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投入列宁格勒乌克兰作战。这种功亏一篑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造成1941年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多数西方军事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则认为,俄罗斯冬天的提前来临,德军对严寒及冬季战争毫无准备,才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其<战略论>中写道:“假使要追问,在1941年战役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最适当的判词就是‘为自然因素所击败。’”

莫斯科会战中,德军损失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各种车辆1.5万辆。但苏军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企图未能实现。苏军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此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发展了苏联军事学术。苏军在防御过程中,以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取代线式防御,并重视了对坦克防御,把防御与反攻结合起来。进攻过程中,在选择有利的总攻时机,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并集中使用于战役的转折阶段,重视组织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和组织炮兵进攻,都取得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