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作者:極地戰狼

本文旨在:追憶、解讀、揭秘二戰曆史,絕無宣揚納粹主義精神或其它意圖,請勿曲解。謝謝合作!

蘇軍于1941年9月30日~1942年 4月20日為保衛莫斯科而進行的一系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蘇軍決心保衛莫斯科,集中了全部作戰兵力的30%以上。在斯大林的上司下,沉着應戰,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工事,防止德軍推進。12月6日蘇軍開始大規模反攻。1942年1月8日,蘇軍3個方面軍計124 萬多人發起總攻,實施了瑟喬夫卡-維亞濟馬進攻戰役、托羅佩茨-霍爾姆進攻戰役、勒熱夫進攻戰役和博爾霍夫進攻戰役。蘇軍的總攻持續到4月 20日,向西推進100~350千米,收複了莫斯科州、加裡甯州、圖拉州和梁贊州等。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德軍統帥部為攻占莫斯科制定了代号為“台風”的作戰計劃,規定以3個裝甲叢集分别從杜霍夫希納、羅斯拉夫爾、紹斯特卡地域向東和東北方向實施突擊,割裂蘇軍防禦,圍殲蘇軍主力于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地區。爾後以快速集團從南北兩面包圍莫斯科,同時以步兵兵團從正面進攻,在冬季到來前攻占莫斯科。實施“台風”戰役的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為博克元帥。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轄3個集團軍和3個裝甲叢集,以及第2航空隊。總兵力為78個師,180萬人,各種火炮1.4萬門,坦克1700輛,飛機1390架。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學營判定莫斯科方向為德軍主攻方向,決心保衛莫斯科。為此,集中了全部作戰兵力的30%以上,并先後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縱深300公裡的3道防線,即維亞濟馬防線、莫紮伊斯克防線和莫斯科防區。同時組織遊擊隊在敵後活動,以配合正規軍作戰。蘇軍的企圖是:依托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地區,阻止德軍向莫斯科推進,大量殺傷德軍,赢得時間,為反攻創造條件。蘇軍在莫斯科以西擔任防禦的有3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司令員為科涅夫上将,轄6個集團軍。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為葉廖緬科上将,轄3個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叢集。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為布瓊尼元帥,轄6個集團軍) 。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以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全部兵力以及預備隊方面軍的2個集團軍占領第1道防線;預備隊方面軍的另 4個集團軍占領第2道防線。3個方面軍共有95個兵團,總兵力125萬人,各種火炮7600門,坦克990輛,飛機677架。

雙方兵力對比,德軍占有較大優勢,其兵力為蘇軍的1.44倍,火炮為蘇軍的1.84倍,坦克為蘇軍的1.71倍,飛機為蘇軍的2倍多。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是以奪取列甯格勒和烏克蘭為主要目标,這樣即可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并占有烏克蘭的原料和農産品。而以勃勞希契元帥和哈爾德上将為首的德國陸軍總部卻認為,必須先消滅蘇軍主力才能徹底征服蘇聯。莫斯科是蘇聯的權力中心,而且還是蘇聯最大的交通樞紐和第二大工業中心,它是蘇軍一定不能放棄的。是以,應以莫斯科為主要目标,這樣可迫使蘇軍主力在莫斯科城下接受會戰。但希特勒堅持認為列甯格勒和烏克蘭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斥責陸軍将領們“頭腦陳舊”,宣稱:“莫斯科的确很重要,但在我看來,它隻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而已。占領莫斯科應該是大戲的尾聲,在此之前,應先在南方和北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941年7月16日,中央集團軍群攻占斯莫棱斯克,扣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希特勒卻堅令中央集團軍群暫停東進,并抽調其主力去支援對列甯格勒和烏克蘭的作戰。而當基輔會戰展開後,希特勒又突然改變了他的戰略,決定等基輔會戰勝利結束後,将作戰重點回到莫斯科軸線上,而隻對列甯格勒實施圍困。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釋出了第35号軍令,代号“台風”行動,确定10月2日發起莫斯科會戰。軍令規定,莫斯科攻勢由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實施。正在烏克蘭作戰的原中央集團軍群的古德裡安第2裝甲兵團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最遲在9月30日北返;正在列甯格勒作戰的原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加上北方集團軍群的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最遲在9月15日南下,趕到斯莫棱斯克一帶,與中央集團軍群會合。至9月底,中央集團軍群已集中了74個師(其中包括14個裝甲師、8個摩托化師),180餘萬人,1700輛坦克、14000門大炮和迫擊炮,1390架飛機。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11月7日,雖然德軍兵臨城下,蘇聯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傳統的10月革命節慶祝大會和閱兵式,全副武裝的蘇軍從列甯墓前經過,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英國<新聞紀事報>報道說:“通往莫斯科的要沖鏖戰正酣,而莫斯科卻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傳統閱兵,這是英勇和無畏的榜樣。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11月16日,德軍“秋季攻勢”開始發動。在北面,霍特第3裝甲兵團向東南方向進擊,23日占領了莫斯科西北的克林,28日突破莫斯科—伏爾加運河,在河東岸建立了一座鞏固的橋頭堡,并占領了一座為莫斯科提供大部分電力的大型發電廠。在霍特的南面,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于27日占領了莫斯科西北的伊斯特臘鎮,這裡距莫斯科隻有15英裡,赫普納從他的望眼鏡裡已能看見克裡姆林宮塔頂的紅星;在南面,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于11月18日開始向北推進,25日,其前衛團已接近莫斯科以南的卡希拉,其主力則包圍了圖拉。看來,莫斯科看來已指日可下了。 蘇軍在冰天雪地裡同德軍戰鬥。

然而,兩翼裝甲兵力的成功還得依賴于克魯格第4集團軍在中央的前進。但是,克魯格第4集團軍在一開始便受到了強大蘇軍的正面抵抗。由于朱可夫将精銳部隊都用在這個方向上,第4集團軍的突擊一開始就進展不快。22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親自上陣指揮第4集團軍作戰,據哈爾德日記中記載:博克發揮出來了“巨大的精力”,把一切可抽調的兵力都投入了戰鬥,照他自己所說的,這個情況是與1914年的馬恩河會戰一樣,“當最後一營兵力投入之後,也許就可以決定勝負。”但是,盡管博克拼了老命,第4集團軍每前進一步都異常困難。當博克以為蘇軍預備隊已用完的時侯,越來越多的蘇軍西伯利亞精銳師卻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他面前。博克已經害怕這次會戰将變成第二次“凡爾登會戰”,即激烈的消耗戰。12月1日,博克揮其疲憊之師,再次發起攻勢,以作最後的努力。他的努力總算取得了一些進展。12月2日,德軍第258步兵師的一支部隊突入了莫斯科城郊。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此時,氣溫已跌到了零下40攝氏度。大部分德軍身無禦寒之衣,數以千計的人員被凍傷,數以百計的人員被凍死。可怕的嚴寒不僅摧殘士兵的身體,而且還使機器停轉、武器失靈。與德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軍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戰裝備,蘇軍新型坦克T-34、T-35在嚴寒下仍能照常發動。12月4日,當氣溫降至零下52攝氏度時,德軍再也不能作戰了。古德裡安懷着一顆沉重的心,他決定先撤退了。這是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勁旅自從踏平波蘭以來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軍在各個方向的進攻都被可怕的嚴寒和蘇軍頑強的抵抗阻止了。雖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處于他們的炮火射程之内,但他們已經精疲力盡,銳氣喪盡。而蘇軍已做好準備,将對疲憊不堪凍德半死的德軍發起強大的反攻。

12月5日,科涅夫指揮的加裡甯方面軍率先對莫斯科北面德軍發起反攻。次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也向莫斯科南北兩面德軍發起了強大的反擊攻勢。長期處于攻勢的德軍一旦遭到蘇軍大規模的反攻,未免有些慌亂,但經過長期征戰洗煉的德軍表現出少有的應變能力,他們迅速從驚慌中穩定下來,且戰且退。朱可夫要求部隊:“不要與敵人的後衛部隊糾纏,大部隊要迅速繞過他們,盡可能深入地打到德軍的後方去,不分晝夜地追擊敵人。”在朱可夫的催促下,蘇軍反攻速度不斷加快。德軍防線被接連突破,被迫向後撤退。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職務,自己親自兼任陸軍總司令。他釋出指令說:“每一個人應站在其原有地位上打回去。當後方沒有既設陣地時,絕對不許撤退”。雖然德軍将領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裡安和赫普納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職,可是希特勒卻認為萬萬不可以退卻,否則就會重蹈拿破侖的覆轍。對此,英國軍事史學家富勒評論說:“雖然是由于他的固執,才會使這個戰役走到了慘敗的邊緣,可是也因為他的固執,才使他不曾跳入這個深淵。毫無疑問的,因為他不肯撤出俄國或是斯莫棱斯克以東的地區,才使他的大軍避免了一個比1812年還更可怕的浩劫。”

到1941年12月底,蘇軍已收複了克林、卡盧加、加裡甯等城市,解出了德軍對圖拉的包圍。至此,莫斯科會戰結束。據蘇軍最高統帥部公布的數字,德軍共傷亡50多萬人,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汽車15000多輛。這是德軍自開戰以來遭到的第一次大失敗。

此仗是德軍二戰中的首次大失敗,徹底粉碎希特勒對蘇閃電戰計劃

關于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失敗的原因,古德裡安等德軍将領認為,希特勒在斯莫棱斯克叫停,将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投入列甯格勒烏克蘭作戰。這種功虧一篑的戰略指導思想,是造成1941年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而多數西方軍事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則認為,俄羅斯冬天的提前來臨,德軍對嚴寒及冬季戰争毫無準備,才是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其<戰略論>中寫道:“假使要追問,在1941年戰役中,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其最适當的判詞就是‘為自然因素所擊敗。’”

莫斯科會戰中,德軍損失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餘人,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各種車輛1.5萬輛。但蘇軍殲滅“中央”集團軍群的企圖未能實作。蘇軍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破産。此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而且發展了蘇聯軍事學術。蘇軍在防禦過程中,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取代線式防禦,并重視了對坦克防禦,把防禦與反攻結合起來。進攻過程中,在選擇有利的總攻時機,重視戰略預備隊的組建并集中使用于戰役的轉折階段,重視組織各兵種的協同動作群組織炮兵進攻,都取得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