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即便新冠病毒出现大的变异,也有能力快速反应和应对

作者:马庐山高速交警大队

科技日报记者 傅秀英

"除了新冠疫苗的基因重组正处于I/II临床研究过程中,中国生物新冠疫苗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上市和紧急使用,80个国家接受了中国对新冠疫苗的援助,100多个国家提出了明确的使用需求, 疫苗接种覆盖率达196个国家,是国内疫苗接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新冠疫苗。27日,参加由科技日报主办的2021年全国科技周重大示范活动"MSTA系列讲座"第六期"国家医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即便新冠病毒出现大的变异,也有能力快速反应和应对

摄影:科技日报记者周伟海

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制药集团China Bio出版的首款新型冠灭活疫苗III期临床数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截至5月2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接种了5467.14万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杨晓明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我们最终要控制疾病,关键是要靠疫苗。过去,我们通过免疫接种消灭了天花,基本消灭了脊髓灰质炎、鼠疫,有效遏制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的传播,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实现了预期寿命的显著提高。

"面对新冠的传播,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疫苗接种,为社区免疫设置障碍。CDC免疫项目首席专家王华清表示,要在我国筑起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多亿人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率越高,免疫屏障就会越强。

"如果我们能尽快接种疫苗,我们就能越早建立免疫屏障,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杨晓明说。

杨晓明表示,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也在积极发挥其地理优势,利用其在北京、武汉、长春、兰州、成都、上海等六大生物制品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包装能力,全力以赴,确保疫苗的生产和供应,满足公众对疫苗接种的需求。

杨晓明透露,4月9日,中国生物研究所基因重组新冠疫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复,4月24日,该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在河南商丘启动。目前,临床试验进展有序。

他说,与灭活疫苗不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是另一种技术途径。基于新冠病毒民族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自然结构特征,利用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自主设计开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细胞株,重组抗原蛋白的表达,靶点明确,靶点明确。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靶向中和抗体,从而阻断病毒与受体细胞的结合,起到保护作用。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的技术路线成熟,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备过程中不涉及活病毒等传染性物质,不需要在高等级的生物安全环境中进行。

杨晓明强调,无论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是重组基因蛋白疫苗,只要被证明是有效的,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大流行。

针对公众对疫苗对变异病毒有效的担忧,杨说,目前,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变异更具代表性,并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新冠疫苗II期、III期临床试验中免疫后血清已对包括南非和英国发现的10多种新冠病毒株进行了交叉中和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毒株具有有效的中性作用。

他解释说,病毒的变异性将永远存在,人类将无法阻止病毒突变,但小的突变不会影响病毒的抗原,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保护性抗原突变,疫苗就会有效,特别是整个病毒灭活疫苗。

"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在疫苗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即使新冠病毒出现较大变异,我们在疫苗类、FDA等部门的快速有力指导下,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杨晓明说。

编辑:刘益阳

评论:朱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