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匆匆进入海宁西山公园,无暇风景,只为拜访一人而停留,因为这里的白水泉畔有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之墓。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其墓地最先在海宁东山,后动乱被毁,故乡百姓在一九八三年将其墓地迁葬到西山公园白水泉边。

沿三十五级(寓意诗人虚岁三十五岁英年早逝)石阶上来,墓地古典,墓碑沧桑,上书“诗人徐志摩之墓”。是海宁籍书法大家张宗祥根据胡适之原文补题碑文。墓地呈半圆形,如一弯新月,它寓意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墓地左右两侧有书本型雕刻,左侧刻有诗人《偶然》中的诗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右边则是《再别康桥》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两首诗似乎和他空难离去有种莫名的宿命感,其实西山墓地内只放了一本《徐志摩年谱》,虽是纪念墓,每年他的遇难日,来自各地徐志摩的诗迷都会前来祭奠,上次来的时候,在墓碑前看到一束鲜花,卡片上写着“摩摩!眉眉来看你来了...”眉是陆小曼的小名,不知哪位多情女子自比“眉”来寄托相思了。

陆小曼临终前希望自己和徐志摩葬一起,但遭到徐家的强烈反对,徐家承认的是当年被徐志摩非常绝情抛弃的原配张幼仪,张幼仪似乎并不痛恨他,她晚年说:“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在和徐志摩离婚后是在饭桌上见过陆小曼的,见到他们两人的亲密互动,张幼仪明白她输在哪里了,她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但她太不了解他的男人了,没有林徽因还有木徽因、李徽因吧?因为那个男人从来没有爱过她。连她自己都说“他对谁都好,就是对我不好”。当时十六岁的林徽因面对徐志摩热烈追求,交往后毅然抽身的勇气,让人佩服的 ,对于这段过往,林徽因是这样和家人和儿女解释的:“志摩爱的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而不是真实的林徽因。”1947年林徽因病榻中曾见过张幼仪并对她说:“张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这句话让张幼仪想了很多年也无法理解,这就是林徽因情商超凡、不失高贵的女性魅力所在。

徐志摩是“多情才子”还是“民国渣男”?论才情和林徽因相当但和林的家国情怀格局不合,和张幼仪的才情格局都不合(徐是文人傲骨而张在抗战时期大发国难财),和陆小曼才情个性才最合,(都曾脱离指配婚姻追求自由爱情,尽管婚后一地鸡毛),林徽因只是他得不到的白月光而已。

1932年,林徽因路过海宁,特意写了一首诗纪念徐志摩: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持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徐志摩终究是回到了故乡 ,墓地面朝东北与苏州东山的陆小曼墓遥遥相望。曾经的三个女人都可以写成一部书吧,但命运却大相径庭,不需详叙。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徐志摩和陆小曼

陆小曼(1903~1965)其墓碑刻“先姑母陆小曼之墓” ,落寞而无处话凄凉,有识之士曾多方呼吁将徐陆合葬,至今尚未实现。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徐志摩和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墓地在八宝山公墓,墓碑刻“建筑师林徽因墓” ,墓也曾坎坷,现已成景点,后人敬仰鲜花不断。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徐志摩和张幼仪

张幼仪(1900~1988)飘零半生后嫁苏姓医生,安葬在纽约市郊,墓碑刻“苏张幼仪”,身在异国他乡, 神游故国。

“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徐志摩其感情故事不失为一束别样的光,穿越风云激荡的民国岁月映射出凄美与悲悯的爱情影像,至今仍留下爱与不爱的亘古话题任后人评说。偶然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