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金融》|王晓明:改善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

作者:烹饪界推荐家常菜谱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最基本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韧性和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金融浇灌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之一。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将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生命力,对促进发展、扩大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金融服务个体工商户困难重重

个体工商户有三个突出特点:个体规模小但总量大,单户经营范围有限但整体覆盖面广,资源投入小但社会效益大。目前,我国个体工商户拥有9500多万户,是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的企业,带动就业2亿多人,在经济繁荣、稳定就业、促进创新、方便人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可以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可持续经营、生产、收入的扩大,通过生产、就业、收入、消费和再生产的连锁反应带来正外部性,促进社会效益的扩大。同时,个体工商户也是我国最"脆弱"的市场主体,投入小、技术轻、管理不善、利润微薄是其基本特征。由于规模小、标准化差、信息匮乏等先天性缺陷,加上金融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适合它,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对于个体工商户来说相对较差,长期处于金融供给萧条之中。

从需求方面看,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承载能力不足。一是经营活动稳定性差。大量个体工商户集中在农贸市场、餐饮和便利店等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极易受到环境、季节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经营稳定性不足。其次,缺乏可用的抵押品。个体工商户规模小,资本少,固定资产中持有的资产少,大部分经营场所均为租赁,缺乏信贷以增加信贷。第三,信息不规范和可用。大量小规模个体工商户缺乏专业管理,没有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不规范,生产与生活物资的界限模糊,难以界定和区分,无法提供准确、完整的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等信息。

从供给侧看,改善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面临三大困难。一个是成本高。个体户位置分散、缺乏抵押品、金融账目不清、经营活动不稳定等因素导致金融机构支付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承担较高的客运成本、风控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风险很大。受个别工商户地理位置和成本限制,金融机构进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难以有效开展,同时,个体工商户信用违约成本相对较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较为突出。第三,金融服务与需求匹配度不高。个体工商户对资金规模、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时效性等有不同的要求,企业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难以有效满足个体工商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总的来看,要完善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既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金融供给能力的提升,又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块状服务框架,通过融合创新解决制约个体工商户金融承载力的突出问题。

天津金融服务个体工商户新探索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个体工商户领域金融服务,从小额信贷到小额信贷再到普惠金融,金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有效解决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受阻的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天津创新打造"小两生"服务平台,以"支付加"赋能个人工商户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慢,形成普惠效率、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金融支撑个体工商户的新模式。

创建聚合的支付包容性金融服务模型。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引导金融机构打造基于银联云闪购APP的"小两生"服务平台,以早餐车、菜摊、餐厅、便利店等个体工商户为目标。通过银行和合作技术公司为商户提供线下"聚合收款码",支持消费者通过云Flash支付、微信、支付宝等多渠道码扫码消费,将资金实时结算到商户的银行账户,为商户节省提款费用,并在限额内降低费用,降低商户费用和开支。同时,还可以为商户提供现金核算、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转移等增值服务。通过聚合商户交易数据,为商户设置电子账本,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充分掌握商户的业务情况,监控商户的业务热度,还可以解决商户财务数据不足的问题,提高商户的金融承载能力。截至2021年6月底,"小两条命"服务平台已累计个人工商户12万户,活跃商户占80%,日均成交额70万,6000万元。

缓解"白户信贷"先贷难的问题。在商户认可的基础上,"小两生"服务平台利用聚合支付方式,收集商户的日常交易流信息,提供给合作银行,形成单个商户的完整运营数据,并通过锁定交易地理位置,对店铺注册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分析, 交易用户数据及接收账户名称等,对汇总数据进行过滤,确保交易场景真实。银行制定信用评估模型,根据商户交易流程信息,结合工商、司法等多数据对商家情况的描绘,一般收集信用后45天正常日常交易流程,从而帮助无贷款记录、无抵押但现金流稳定的"信用白户"获得资金支持。商户肖像和信用评估仅作为银行信用的依据,不向"小两生"服务平台提供或公开发布,充分保障商户数据安全。截至2021年6月底,共有12000家商户获得信贷10.32亿元,个体工商户批准率达到80%;

满足商家"短频、短频"的资金需求。个体工商户通过银行APP申请贷款,银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对商户的营业收入数据进行在线批量分析处理,并采用后台数据模式自动审批,全程无需人工参与,有效降低银行贷款审核成本。个体工商户在线申请贷款,在线还款,手续简单快捷,方便商家及时获得资金,信用额度在一年内随贷款、回收,信用期满后可继续被信用。在"小两生"模式下,个体工商户户信用贷款户为6万元,平均笔数为4.2万元,平均授信审批时间仅为3~5分钟,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与个体工商户"短频"资金需求的匹配。

使用政策工具指导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将把所有工商户的信用贷款纳入再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支持范围,拓宽银行利润空间,直接向个别工商户发放政策红利。同时,引导银行依托"小两生"服务平台,基于真实交易数据,准确评估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开发能力和偿付能力,提高科学定价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贷款利率。通过这种商业模式,银行实现了资产、负债、客户和社会影响力等收入,实现了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综合效益的双重效果。"小两人寿"信用贷款产品的年利率低至3.95%,平均每商户利息支出降低约30%。

金融服务微运营商的国际经验

在国际上,与我国个体工商户一般对应的主营业务包括个体户、小企业等。该领域金融服务的国际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支付数据应用的价值。通过应用数字支付系统,获取小企业和商户的交易数据,掌握其实际运行情况。阿根廷中央银行开发了一个移动数字支付平台(PPM),墨西哥中央银行与墨西哥银行家协会(ABM)和墨西哥大众金融协会(AMSOFIPO)合作,推出了一个国家数字支付平台(Cobro Digital),允许商家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实时支付,同时提高商家财务数据的质量并增强商家信贷的可用性。日本金融科技公司NetSTARS建立了一个聚合支付平台,汇集了37家移动支付机构,覆盖约30万家商户,并在此基础上为商户提供支付以外的增值服务,如多元化的金融科技产品。肯尼亚金融科技公司Kopo Kopo推广在小型微商户中使用移动聚合支付,通过分析其历史支付数据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

实施"开放银行"发展模式。英国于2015年推出了开放银行计划,允许银行与第三方共享和使用银行零售客户许可的数据,例如客户交易,个人身份数据和客户财务历史。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可以利用更多维度的数据,优化信用风险管理和定价体系,向商户和微型企业放贷,并提供定制化的信贷产品。桑坦德银行使用金融科技数据,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Kabbage共享数据,为小型微型公司提供信贷。瑞典金融科技公司Tink与包括ABN Amtek和BNP Pari在内的银行合作,将金融科技技术集成到银行的移动应用程序中,使银行能够利用他们提供的多样化数据为微型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澳大利亚支持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让消费者有权访问企业持有的消费者拥有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消费者认可的第三方机构。

开发数字识别技术。法定、唯一和数字识别码(ID)是提高微商融资效率的关键要素。塞尔维亚为所有商家提供唯一的数字识别码,简化了商家的银行尽职调查程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印度开发了一个国家数字身份系统(Aadhaar),该系统将商家和小企业主的信息联系起来,金融机构能够在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时,通过查询数字身份系统进行审计和取证来降低服务成本。

建立信用机构服务平台。通过数据积累、共享和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财政支持。美国的小企业金融数据平台(SBFE)专注于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贷款机构,收集总结美国各地商家的信用数据,授权信用局处理分析,并形成信用参考产品,包括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供具有平台成员资格的信用机构使用。日本经济产业省与中央银行联合建立了信用风险数据库(CRD),为银行提供信用风险评级、认证、预测等服务,方便小型微型企业的信用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员已覆盖日本近70%的银行。

推出特殊时期服务计划。针对新一轮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国家通过提供低息信用贷款和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了对小额经营者的财政支持。美国中小企业局(SBA)为小企业,自雇人士和其他人推出了工资保护计划(PPP),以1%的利率提供低息信用贷款,包括工资,租金,水电费,健康福利,抵押贷款利息等。爱尔兰小额信贷项目为微型企业启动了一项紧急贷款计划,在发放利息前六个月取消支付利息,以减轻危机期间的初始债务负担。英国为微型企业推出了"反弹贷款计划",为高达50,000英镑的贷款提供100%的政府担保。德国联邦政府已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供了8220亿欧元的担保,以支持其向自雇人士和微型企业提供的贷款。

进一步提高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质量

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凸显出来。完善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不仅要立足当下,着力解决突出的障碍点问题,而且要着眼长远,坚持普惠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双重定位,完善金融政策和服务体系,提供覆盖面广的金融服务, 个人工商户高匹配度强。

改善数字金融服务。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画像,为个体工商户,并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个体工商户开发个性化、便捷的在线信贷产品,满足其"短频"融资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与数字支付平台和本地信用平台的合作,拓展挖掘支付结算数据、政务数据等信用替代数据的应用价值,探索金融服务个体企业主新模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动"开放银行"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在业务发展、信息共享、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整合创新,特别是利用多元化数据,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合适的信贷产品,加强匹配, 金融服务的可用性和商业可持续性。

加强对个体工商户融资的支持。降低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准入门槛,加大对个别工商户贷款的担保支持力度,适当降低担保费。深化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开发满足个别工商户融资需求的担保模式和担保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对享受担保的个体工商户贷款给予优惠利率。通过贷款贴现、风险补偿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首次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比例。建立健全个体工商户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加大信息评价和应用力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完善金融服务政策体系和配套设施。加强对个体工商户融资的政策支持,提高政策准确性和直接可及性,完善支持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的统计监测、评估和评价机制,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服务供给与个体工商户需求的匹配。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提高个体工商户的可得性和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提高行政协调效率,有效解决个体工商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见效。探索建立个体工商户数字化服务平台,研究建立个体工商户无贷款融资培育银行,以税收、就业吸收、信用状况为准入依据,在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过程中为身份识别、信用评价等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作者|王晓明,"中国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8期

本文摘自《中国金融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