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融学上篇 金融范畴

金融学上篇 金融范畴

前言

金融,融金,是资源的再分配。核心是货币,由信用建立借贷关系,一个讲存钱和借钱的学科。

​​金融学(第一课)笔记​​。之前原本打算按课堂去写笔记,但是老师讲课大都比较随性,有时候少讲,有时候提前讲,这样不利于系统地写笔记。所以先提前按照书本来写笔记。

​​《金融学》导论 金融的界定、功能、结构及学习方法​​

参考教程:《金融学》曹龙骐(第五版)

内容按知识结构摘要,偶尔补充理解。

原本计划按一篇一篇写。但是这样内容太零散了。故而把金融学的内容划分为四部分。导论、上篇、中篇、下篇。

我学金融学的意图是,了解金融机构的套路,明白存钱和借钱。

不想钻牛角尖,咬文嚼字。看不懂的部分就跳过,挑重点看。

文章目录

  • ​​金融学上篇 金融范畴​​
  • ​​前言​​
  • ​​金融范畴篇​​
  • ​​货币-金融的本源性要素​​
  • ​​货币制度​​
  • ​​信用、利息与利率​​
  • ​​外汇与汇率​​
  • ​​结尾​​

金融范畴篇

货币-金融的本源性要素

货币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两个基本特征:货币是表示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想交换的能力。

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体系认为,货币在于商品的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智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职能。

货币形态:实物货币(金银)、代用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看得好难受,这一部分内容干巴巴的,不太想记笔记。我想记录的笔记是我不懂的内容,而不是懂的内容。比如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故这上篇我就选择性做笔记。有欠缺的等期末再补充。

什么的货币

按货币量来划分货币。

分层定义货币。

  • 现金(即通货,流通的货币)
  • 活期存款
  • 定期存款
  • 所有存款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金属: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如银本位、金本位、金银复本位制;

货币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辅币

准备制度:准备金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自产生以来,其存在形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四大类型。

银本位制:16世纪到19世纪,银本位制盛行;19世纪中后期白银产量猛增,白银的市场价格产生波动,持续下跌,许多国家放弃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16世纪上半叶以前,世界的金银产量不高,但是随着航海时代的进行,航海家在美洲发现了大量金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预感电子货币将是第五种货币制度。

中国的货币制度

新中国的货币制度

香港的货币制度

澳门的货币制度

台湾的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金币本位制:1880年末到1914年一战爆发。

金汇兑本位制:1914-1929

美元本位制:1973年3月结束

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至今

货币制度感觉就是制定一个标准。

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含义

信用指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展示让渡或转移。

文绉绉的。信用就是说到做到。欠债还钱。

在借贷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是债权人,他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之为授信;另一方为债务人,他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之为受信。债务人还钱,称之为守信。

信用实质是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这种让渡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信用的特征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信用制度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每个单位都想收利息,但是又不想担风险,那么就找信得过的单位存钱。

金融业在经济活动中就像二道贩子。像一个资金平台。以前能越来越吃香,那是因为信息差,随着信息的透明,赚钱的还是制造业。

赚信息差的产业,随着时代发展,只会萎缩。只要创造价值才获得价值。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还本付息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所白了就是不能预期还本付息。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来。

信用工具

信用活动以信用工具为载体。信用工具是信用契约关系的法律证明。也被称为融资工具

如欠条、合同

在经济学中,把任何一个经济单位的财富总量成为资产。通常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实物资产成为实质资产;把以信用工具形式存在的资产,如货币、存单、债券、股票成为金融资产。

信用工具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形式的借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存折、可转让存单、人寿报销单等;

票据:汇票、本票、支票

信用证

信用卡

股票: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利息与利率

利息就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宏观调节功能、微观调节功能(激励、约束)

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动态含义是国际汇兑,即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用以支付国际债权。

外汇的静态含义是对外支付,即以外币表示的、用以对外结算的国际支付手段或支付工具。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

外汇风险

典型的代表就是1973年结束的美元本位制。一个国家的汇率不稳定了。

人民币越便宜,对出口越好。这是2002年加入wto之后的一个主旋律。因为同样人民币的物品出口到国外换成美元更便宜,价格越低,销量越高,这是最简单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出口又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余俩是投资、消费),所以,为了促进出口,国家是不可能让人民币使劲升值的。任何国家都是。日本当年广场协议,受美国压迫,一次性大幅升值日元,经济也遭受了重创,这就是例子。

但是,除了出口,人民币还要有个别的角色,在大国崛起中,币种自由兑换的问题。你一直贬值,或者币值极不稳当,就无法担当这个角色。无论是成为全球交易货币,还是成为各国央行一揽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人民币向美元一样相对有个稳定的价值。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