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學上篇 金融範疇

金融學上篇 金融範疇

前言

金融,融金,是資源的再配置設定。核心是貨币,由信用建立借貸關系,一個講存錢和借錢的學科。

​​金融學(第一課)筆記​​。之前原本打算按課堂去寫筆記,但是老師講課大都比較随性,有時候少講,有時候提前講,這樣不利于系統地寫筆記。是以先提前按照書本來寫筆記。

​​《金融學》導論 金融的界定、功能、結構及學習方法​​

參考教程:《金融學》曹龍骐(第五版)

内容按知識結構摘要,偶爾補充了解。

原本計劃按一篇一篇寫。但是這樣内容太零散了。故而把金融學的内容劃分為四部分。導論、上篇、中篇、下篇。

我學金融學的意圖是,了解金融機構的套路,明白存錢和借錢。

不想鑽牛角尖,咬文嚼字。看不懂的部分就跳過,挑重點看。

文章目錄

  • ​​金融學上篇 金融範疇​​
  • ​​前言​​
  • ​​金融範疇篇​​
  • ​​貨币-金融的本源性要素​​
  • ​​貨币制度​​
  • ​​信用、利息與利率​​
  • ​​外彙與匯率​​
  • ​​結尾​​

金融範疇篇

貨币-金融的本源性要素

貨币是什麼

貨币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産物,是一般等價物。

貨币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兩個基本特征:貨币是表示一切商品價值的工具;貨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想交換的能力。

貨币反映特定社會形态的生産關系。

貨币的職能是貨币本質的具體展現。馬克思的貨币理論體系認為,貨币在于商品的交換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币五種智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币最基本職能。

貨币形态:實物貨币(金銀)、代用貨币(紙币)、信用貨币(電子貨币)

看得好難受,這一部分内容幹巴巴的,不太想記筆記。我想記錄的筆記是我不懂的内容,而不是懂的内容。比如外彙與匯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中央銀行。

故這上篇我就選擇性做筆記。有欠缺的等期末再補充。

什麼的貨币

按貨币量來劃分貨币。

分層定義貨币。

  • 現金(即通貨,流通的貨币)
  • 活期存款
  • 定期存款
  • 所有存款

貨币制度

貨币制度的構成要素

貨币金屬:整個貨币制度的基礎,确定不同的金屬作貨币材料,就構成不同的貨币本位。如銀本位、金本位、金銀複本位制;

貨币機關:規定貨币機關名稱及其所含的貨币金屬的重量。

各種通貨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式:本位币、輔币

準備制度:準備金

貨币制度的演變

貨币制度自産生以來,其存在形态經曆了銀本位制、金銀複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兌換的信用貨币制度四大類型。

銀本位制:16世紀到19世紀,銀本位制盛行;19世紀中後期白銀産量猛增,白銀的市場價格産生波動,持續下跌,許多國家放棄銀本位制;

金銀複本位制:16世紀上半葉以前,世界的金銀産量不高,但是随着航海時代的進行,航海家在美洲發現了大量金銀。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彙兌本位制

不兌換的信用貨币制度:以紙币為本位币,且紙币不能兌換黃金的貨币制度。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币制度

預感電子貨币将是第五種貨币制度。

中國的貨币制度

新中國的貨币制度

香港的貨币制度

澳門的貨币制度

台灣的貨币制度

國際貨币制度

國際金币本位制:1880年末到1914年一戰爆發。

金彙兌本位制:1914-1929

美元本位制:1973年3月結束

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至今

貨币制度感覺就是制定一個标準。

信用、利息與利率

信用含義

信用指以借貸為特征的經濟行為,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是不發生所有權變化的價值單方面的展示讓渡或轉移。

文绉绉的。信用就是說到做到。欠債還錢。

在借貸過程中,當事人一方是債權人,他将商品或貨币借出,稱之為授信;另一方為債務人,他接受債權人的商品或貨币,稱之為受信。債務人還錢,稱之為守信。

信用實質是财産使用權的暫時讓渡,這種讓渡不是無償的,而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

信用的特征

以互相信任為基礎,以還本付息為條件,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标

信用制度

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國際信用。

每個機關都想收利息,但是又不想擔風險,那麼就找信得過的機關存錢。

金融業在經濟活動中就像二道販子。像一個資金平台。以前能越來越吃香,那是因為資訊差,随着資訊的透明,賺錢的還是制造業。

賺資訊差的産業,随着時代發展,隻會萎縮。隻要創造價值才獲得價值。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受信人不能還本付息而使授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是經濟風險的集中展現。

所白了就是不能預期還本付息。投資人的錢打了水漂,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收回來。

信用工具

信用活動以信用工具為載體。信用工具是信用契約關系的法律證明。也被稱為融資工具

如欠條、合同

在經濟學中,把任何一個經濟機關的财富總量成為資産。通常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實物資産成為實質資産;把以信用工具形式存在的資産,如貨币、存單、債券、股票成為金融資産。

信用工具有:商業票據、股票、債券、抵押契約、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形式的借款;銀行本票、銀行彙票、存折、可轉讓存單、人壽報帳單等;

票據:彙票、本票、支票

信用證

信用卡

股票: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給投資者的入股憑證。

債券:債務人向債權人承諾在指定日期償還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價證券。

利息與利率

利息就是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報酬;

利率決定理論:古典學派的儲蓄投資理論、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和新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理論;

利率的經濟杠杆功能:宏觀調節功能、微觀調節功能(激勵、限制)

外彙與匯率

外彙的動态含義是國際彙兌,即将一國貨币兌換成另外一個國家的貨币,用以支付國際債權。

外彙的靜态含義是對外支付,即以外币表示的、用以對外結算的國際支付手段或支付工具。

匯率是兩國貨币之間的比價。

外彙風險

典型的代表就是1973年結束的美元本位制。一個國家的匯率不穩定了。

人民币越便宜,對出口越好。這是2002年加入wto之後的一個主旋律。因為同樣人民币的物品出口到國外換成美元更便宜,價格越低,銷量越高,這是最簡單的微觀經濟學原理。出口又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其餘倆是投資、消費),是以,為了促進出口,國家是不可能讓人民币使勁升值的。任何國家都是。日本當年廣場協定,受美國壓迫,一次性大幅升值日元,經濟也遭受了重創,這就是例子。

但是,除了出口,人民币還要有個别的角色,在大國崛起中,币種自由兌換的問題。你一直貶值,或者币值極不穩當,就無法擔當這個角色。無論是成為全球交易貨币,還是成為各國央行一攬子資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都需要人民币向美元一樣相對有個穩定的價值。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