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国华:充分发挥进博会促消费稳增长的溢出效应

作者:上观新闻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是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和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合作平台,而且对中国建设国际优质消费市场和稳定消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驾马车"推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消费"短板"急需进一步拉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1990年,美国GDP为5.9万亿美元,中国为3600亿美元,美国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6倍。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的70%。尽管美国在2020年推出了一项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使美国GDP达到约20.89万亿美元,但实际下降3.4%,为19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位居世界第二位,超过同年排名世界第三至第六的日本、德国、印度和法国的GDP总和。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的增长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驱动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但从三大需求分析来看,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即消费率)平均为53.4%,而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率仍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即投资率)11.2个百分点,消费仍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然而,与发达经济体70%和80%的消费率相比,中国的消费明显不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前三的发达经济体是美国、日本和德国,近40年来,它们占最终消费支出GDP的70%以上。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主要由消费驱动,早在1970年,消费就占GDP的80%以上。

消费量相对较小,消费比例较低,是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小于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体。在2020年20.89万亿美元的美国GDP中,个人消费为14.05万亿美元,即67.2%,约占三分之二,政府支出仍为2.03万亿美元,加起来为16.08万亿美元,占GDP的76.96%。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美国消费者支出占GDP的比例将超过80%。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GDP支出将达到102.59万亿元,将人民币6.8974元换算成1美元,或14.87万亿元人民币,年均以美元计算,其中消费支出为5.61万亿美元,消费率为38%,政府消费为2.46万亿美元, 消费者消费与政府消费合计为8.07万亿美元,最终消费率为54.3%。在最终消费率方面,中国比美国低约23个百分点;到2020年,美国的GDP将仅比中国大6万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的最终消费量与美国一样大,中国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当前消费影响的稳步增长不仅体现在最终消费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还体现在居民平均消费趋势的下降上。消费率增速疲软,主要在于近年来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总体下降趋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居民平均消费趋势(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0.85以上下降到2019年的0.70左右,2020年疫情期间居民平均消费趋势将创下0.66的历史新低。2013-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3.2%降至8%。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从上一年的21559元降至2121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

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农村居民。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62,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8。高收入地区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地区居民。2020年,上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59,上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京和浙江城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59、0.55和0.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2。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甘肃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趋势分别为0.73、0.65和0.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消费率从2010年的48.9%提高到2019年的55.7%,美国消费率从2010年的84.7%缩小到2019年的81.8%,中美消费率的差距缩小了, 但中国的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抓住中国进口博览会的机遇,加快建设强劲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改善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最终消费对稳定增长的贡献

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近两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未达到2019年水平,给稳增长带来不小压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将为中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家庭消费带来机遇,并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强势国内市场,推动中国向高质量消费社会转型,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格局。

(1)要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机遇,充分发挥博览会国际采购平台的溢出效应,构建"买世界"消费市场,大力优化市场供给,改善高收入阶层的本地消费倾向。我国高收入人群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求,高端产品和服务还相对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收入人群消费低或消费外流。例如,在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居民一年在国外消费的总金额超过了北京和深圳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积极参与,为国内企业从世界各地引进优质商品和服务创造了难得的机会。针对国内高端商品服务不够丰富的问题,聚焦"买天下",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刺激更多中高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倾向。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涉及智能和高端设备,汽车,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服装和消费品,食品和农产品,医疗设备和医疗保健部门,每个部门都与中国的消费升级密切相关。走进世博会对于企业来说,要趁机买到家门口,要充分把握,培养挑剔的买家。加快收集国际优质品牌和服务,不一定是奢侈品,不一定是世界知名品牌,而是国家优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我们应该鼓励各类企业抓住中国消费市场稳步发展的机遇,用"买全球",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此次进博会的举办将促进我国进口商品在数量、质量、品种等方面大幅提升,加快贸易创新,引导新消费,培育新动能。

(2)要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机遇,充分发挥进博会的投资促进平台效应,推动参展商成为投资者和生产者,构建最合理的价格消费市场,促进舒适消费。不断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世界主要消费品牌聚集在中国,世界商家与台湾竞争,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品牌,将有助于提升中国进口商的国际议价能力。国内相关进口企业未来应建立进口产业联盟,形成大规模的国际采购量,增强市场采购影响力和与国际品牌的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要更加注重针对性投资,推动参展商将高附加值产品投入中国生产,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从而提高相应地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本土化生产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供应链成本,再加上中国较低的租金、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从而推动世界名品的销售价格低于世界一些国际大都市的水平,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还可以吸引外国游客增加在中国的购物消费。例如,特斯拉在上海投资生产后,不仅吸引了中国居民购买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而且今年还从中国出口了大量新能源汽车,仅在9月份就出口了3万多辆。要适当鼓励欠发达国家进口优质农副产品,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居民从事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3)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机遇,打造最诚信的消费市场,促进安全消费。国内消费市场喜忧参半,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我们应该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借鉴国际惯例,加强市场对接,提高国内市场治理水平,打造诚实、守信的消费市场,打造真正的市场、无子女市场。要大力改善和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探索以商业信用为核心的现代流通管理模式,让诚信成为成功的通行证,使失信成为失败者的墓志铭。大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机遇,充分发挥博览会人文交流平台的效果,促进思想碰撞,集思广益,打造高档、创新、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圈、购物街,促进商业文明融合,汇聚,激发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出道、亮相,以新产品、新服务激活新需求,建设更多国际级消费载体。利用博览会,鼓励更多全球优质商品、优质品牌齐聚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完善这些城市商圈,提高购物街、品牌集中度、国际知名度,建设一些国家商品和服务聚集社区,开展一些全国性商品销售周等活动,推动这些城市尽快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广泛推出中国新旧异国产品、特色商品、民族商品、科技产品等,讲述中国好故事,开创中国品牌,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品牌展览和销售。鼓励支持重点商圈和购物街开展新零售试点,加快引入新零售业、新模式,创造新的消费亮点,提高聚集和聚集顾客的能力。要加强消费集聚的推进,激发世博会各方的消费潜力。例如,直到2018年,上海的大部分年份都是淡季,该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小于10月和12月,最后三年的11月大于10月和12月。

(五)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机遇,充分发挥进博会开放合作平台的溢出效应,打造世界最高水平、综合消费市场的标准对接。为开放推进改革,深入推进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适用,对接RCEP和CPTPP标准,稳步扩大开放,坚决完善市场监管标准,使国内市场标准与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无缝对接,吸引世界各地新产品和服务在中国与世界同步上市, 甚至第一次销售,第一次使用。完善商品和商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支持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最高水平的商品服务标准。创新消费市场体系供给,支持新业务模式、新模式发展,采用开放包容的审慎监管模式。高水平的国际消费环境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接近悦园。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召开,要抓住机遇,全面扩大溢出效应,更深层次的对接、融合,引领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标准,达到最高水平,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载体,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放心消费、安心消费、舒适消费, 打造优质消费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专栏编辑:王多 标题 来源:新华社 照片编辑:严凯

来源: 作者: 张国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