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乞丐皇帝------朱元璋

作者:古山海月

明太祖名叫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由贫苦的小牧童起家,抓住庄元末五世之机,叱咤沙场,转战南北、最终称雄政坛,开创了延续276年的大明王翻。面他本人,则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大明王朝的版图,并为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乞丐皇帝------朱元璋

传奇皇帝的苦难人生

床元章,元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生于安徽濠州(今安徽风阳县东),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父亲朱世珍有四子二女,朱元璋是他的第四子。朱元璋初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后来又改名元璋。他的家境非常贫困。朱世珍是一个无地的农民,只好靠租种别人的田地维持生计。他与妻子陈氏辛勤劳动,却仍然难以养活一家人。尽管如此,朱氏夫妇对幼子朱元璋还是十分疼爱。朱元璋就在这个贫困而又温馨的家庭中慢慢长大。

朱元璋自小就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村边的皇觉寺玩耍,寺中长老也比较喜欢他,就时常教他读书识字。小小的朱元璋聪慧过人,几乎过目不忘,时日一长,他也初通文墨了。朱元璋逐渐长大,他的家境依然贫困。3个哥哥为了生计,早就去地主家做长工了朱元璋也不得不去地主刘大秀家放生,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朱元璋自小就胆识过人,又很讲义气。他和一群同样贫穷的孩子们一起放牛,一次,孩子们实在是太饿了,朱元璋就指挥大家杀了一头自己放牧的生来炖着吃。填饱肚子后,大家伙就开始害怕了,生怕遭到地主的责打朱元璋就挺身而出,说自己一人承担责任。他先指挥伙伴们掩埋了生骨等物,然后将牛尾巴插进了石头缝里。回去后,朱元璋就对地主刘大秀谎称生钻进山洞,被夹在石头缝里出不来了。这种小孩子的伎俩实在是很拙劣,刘大秀根本不信,很快就发现了真相。他恼羞成怒,将朱元璋毒打了一顿,并赶了出去。朱元璋放牛的差事没有了,不过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拥戴,成了他们中的孩子王。

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已经是17岁的大小伙子了。这一年淮SHOT ONMMXZ此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旱灾又引发了蝗灾和瘟疫、很多农民都被饥饿和瘟疫折磨致死。朱元璋家也是如此,他的父母、兄长等人相继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大嫂、侄子三人了 朱元璋悲痛欲绝地理葬了儿位亲人后,生计又成了大问题。大嫂只好带着侄子回娘家求助、而朱元璋只能靠自己了他见皇觉寺的和尚们还有饭吃,就剃度为僧,进了皇觉寺。

朱元璋做了和尚后,虽然暂时不会饿死,但日子也很不好过。每日不仅要辛苦地劳作,而且要受长老、师父们的气。就是这样的日子,朱元也只过了几十天。因为皇觉寺是靠收租和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度日的,饥荒之年,和尚们也坐吃山空,长老高彬只好把徒弟们都打发出去云游化缘,自力更生。朱元璋就这样出了皇觉寺,四处流浪谋生。几年的漂泊生活重,他尝尽了世间艰辛,目睹了各地百姓的苦难,但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手富了人生阅历。

乞丐皇帝------朱元璋

从小和尚到乱世枭雄

元至正八年(1348年),流浪三年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不过此时导空人散,满目凄凉,他便留下来,暂时当了皇觉寺的住持。但他并不甘心当和尚来了此一生,此时元末的农民起义如灭如茶,其中最著名的是红币军起义,朱元璋每天听着战事,心里也跃跃欲试。正好此时,他小时候的伙伴汤和来信邀请他前去投军。朱元璋就离开皇觉寺,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币军。由于他智勇双全,既讲义气、又通文墨,朱元璋在农民义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了。元师郭子兴对他非常赏识,还把养女马氏嫁给他为妻。马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脚马皇后,她聪慧过人,与朱元璋情投意合,相敬如宾。而朱元璋成为元帅的女婿后,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了。就在朱元璋身价渐涨之时,义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元师郭子与副帅孙德崖因战事发生矛盾,孙德崖将郭子兴骗至家中,准备杀了他后自己称王 正好朱元璋出征归来,闻讯后立即阅人孙德屋家中、将已经翻胭绑下X郭子兴解救出来。郭子兴对此万分感激,此后对朱元谭更加器重。不过这次事件朱元璋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他认为濠州地区统帅太多,将师之间矛盾重重,内讧不断,成不了气候。经过慎重考虑,朱元章决定自己招兵买马,加入群雄割据的阵营。朱元璋的决定得到了郭子黑的鼎力支持,他小时候的玩伴徐达、周德兴等人闻讯,也赶来投奔。没过多久,朱元璋就组建了一支700多人的队伍,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郭子兴,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定远的驴牌寨盘踞着一支3000多人的地主武装,朱元章人少,就决定智取。他发现山寨缺粮,就命手下兵士伪装成送粮的民天,诈开了寨门,趁着寨中众人毫无防备,迅速地擒拿下寨主,占领了驴牌寨。朱元璋首战告捷后,又乘胜夜袭盘踞在横涧山的地主武装缪大享。缪大享拥有一支2万多人的队伍,他没想到自己在睡梦中就做了俘虏,只好向朱元璋投降。两战之后,朱元璋的队伍迅速壮大到几万人。这年七月,他又攻占了滁州。随着朱元璋的实力日益壮大,附近的不少小地主武装纷纷前来归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才识出众的读书人也来投奔,其中定远的李善长,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很有智谋,他建议朱元璋学习汉高祖的长处,来夺取天下。朱元璋将他引为知己,留在身边出谋划策。此后朱元璋一直都很重视文人谋王的函晦方略,而这些人也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乞丐皇帝------朱元璋

群雄逐鹿建立大明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去世,刘福通的农民义军在安徽毫州建立了宋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任命朱元璋为郭子兴义军的副元师。没过多久,郭天叙和张天佑两位副元师先后战死,朱元璋就成了郭子兴义军的统帅。次年三月,朱元璋亲率水陆两军,挥师攻留了集庆(今南京),迫使元朝的水军统帅康茂才等人投降。接着他又改集庆为应天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迅速出击,先后攻古了镇江、常州、徽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地。朱元障又设立江南行中书省,他也被部下拥立为吴国公。到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小明王韩林儿又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左承相。至此,朱元璋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劲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参与中原逐鹿了。

朱元璋在征伐之余,十分重视任用儒士。除了早年的李善长、冯国用,冯国胜等人外,在攻占徽州后,朱元璋又亲自到石门山(今四川高县)拜访老儒朱升,向他请教称霸良策。朱升送给他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就是让朱元璋先扩充兵力,稳固后方;发展生严,储备粮草;同时不要贪功图名,暂缓称王,以避开群雄的攻击。朱元原非常认同,就以这三句话为纲领来建立大明王朝按照朱升的策略,朱元璋首先抓紧军队建设,加强训练,同时又不忘粮食生产。他在义军中第一次设置了营田司,以康茂才为营田使,专门负

责屯田和水利等农亚生产事项,军中将土也利用战事困暇开荒种地。几年之后,朱元璋军粮充足,还有了不少剩余、他辖下的百姓不用负担军粮、百然欢喜万分,这也便朱元璋的统治更加稳固。朱升的第三句话,朱元璋一直牢记记在心,他虽然实力大增了,印始终行事低调。他一直对小明王称臣,并便用宋政权的龙风年号,以是免树大招风。

就在朱元璋卧薪尝胆,悄然崛起之际,天下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士诚占据了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富绕土地,雄霸东方。徐寿辉以武昌为中心,统辖湖广、江西大片地区,成了西方霸主。朱元璋被夹在中间,并不轻松。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死,接着陈友谅就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称帝,建立汉国。没过多久,陈友谅就与张士诚联合出兵应天(今江苏南京)、企图消灭朱元章,不料却被朱元璋打败了,还被夺走了江西的一些地方。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卷土重来,要报昔日之仇 两军在都阳湖展开生死大决战,战平持续了36天,最后陈友谭中流矢而死,朱元璋虽然损失惨重,却最终赢得了胜利。

鄱阳湖大战后, 陈友凉的次子陈理继父位称帝,支撑着残破的汉国政权。而朱元璋的实力大增,势力范围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他一统天下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了。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设置文武百官,建中书省,以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俨然是一个小朝廷了。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亲征武昌,陈理投降,汉政权灭亡 朱元璋接着就把目标转向东方的张士诚。张士诚靠贩卖私盐起家,他的手下部众也多是盐商、中小地主和部分贫民,他们起义是为了反抗元朝的压迫,虽然作战勇敢,但是有了一点成就后,就变得浑浑噩噩,毫无斗志了,统治集团内部也变得十分腐败。朱元璋的讨伐战进行得十分顺利,到元至正二干六年(1366年)年底,张士诚所辖的各个城镇都被果元璋占领了,连都城平江(今苏州)也被围住了。平江城易守难攻,朱元障就采用“锁城法”,围城不攻。10个月后,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后来自缢而亡。朱元璋在兵围平江之时,又先后铲除了浙东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并攻克了广东和广西两地。至此,除四川和云南外,朱元璋统一了整个中国南部,与统治北方的元朝对峙。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与元朝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北伐期间,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改元洪武。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北伐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仓皇逃往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元朝至此灭亡。接着朱元璋又用了20年的时间扫平各地的小政权,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除漠北、新疆外,朱元璋基本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乞丐皇帝------朱元璋

严刑峻法 巩固皇权

朱元璋41岁称帝,定都应天,立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又设置了文武官员,大明王朝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执政之初,朱元璋把文武百官请到身边,一起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并探讨新王朝的治国方针。官员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最后大家一致赞同高参刘基的见解:“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纲纪整肃,然后才能实施新政。"朱元璋也认为依法治国是首要任务。于是,明王朝首先抓紧制定法律,到了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正式颁布了几经修订的《大明律》。该律分六律,460卷,简于《唐律》而严于《宋律》。《大明律》中对谋反的惩处特别严厉,不分主、从犯,一律凌迟,从祖父到孙子、兄弟及同居之人,只要年满16岁的,都要处斩。对于贪污的处罚也非常严酷,只要查实确认为贪赃者,都要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若贪污数额达到白银60两者,要斩首示众,并剥下人皮,用稻草填充,放到衙门前,用以警示继任的官员。朱元璋执政,就以这部严厉的法律为依据,并以身作则,坚决依法治国。

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是马皇后之女安庆公主的丈夫,他仗着自己的尊贵身份,藐视国家法律,向陕西贩运私茶,结果被一个小官吏告发了。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赐死了他,并封赏了那个不畏权贵的正直小吏。朱元璋的父母兄弟都早亡,朱家子弟中他只有一个亲侄子朱文正。可朱文正犯法后,朱元璋照样罢免了他的官职。开国功臣汤和,是与朱元璋一起长大的患难兄弟,他的姑夫仗着自己有靠山,隐瞒常州的土地,逃避赋税,也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处死了。

朱元璋称帝30余年,还公开惩处了几起大的贪污案,其中最大的是户部侍郎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余敏、丁举廷告发郭桓伙同北京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集体舞弊、侵吞官粮。朱元璋下诏彻查此案,结果查实贪污的钱款数额巨大,若折成粮食竟达2400多万石他顿时雷霆震怒,下令严惩不贷,结果牵涉的儿万大小贪官都人头落地,受株连抄家的不计其数。经过这样一番严刑峻法,明朝初期的吏治十分消明、社会秩序稳定,百姓也逐渐安定下来。

朱元章出身寒微,历尽坎坷,对百姓的苦难非常了解。他用法律稳固统治后,就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来发展生产。元朝时期、高官贵族都蓄奴成风,有的人家奴仆竟达数千。到了明朝,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能有足够的劳动力,朱元璋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下诏:禁止普通地主蓄养奴婢,违者杖刑一百;已经蓄养的奴婢均放为良民;因饥荒而卖身为奴的人,政府为其赎身。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控制寺院的发展,道使不少僧尼还俗,成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接着朱元璋又对垦荒进行奖励,并实行屯田,还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种植棉桑等经济作物,而赋税徭役则尽量减轻。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的税粮达3279万石,是元朝一年税粮的3倍,同时全国人口也增加了700多万,明初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气象。

朱元璋深知稼穑艰难,对百姓非常体恤,就自己带头提倡节俭。他身为帝王,服饰仪仗应多用金饰,而他却一律改用铜饰。他的饮食起居也如同普通的中产人家,宫中后妃等人也从不做奢华打扮。他还命太监们在皇宫墙边种菜,以取代亭台楼阁。他对儿子们的要求也十分严厉,皇子们不仅平日要穿麻鞋,戴竹笠,而且出城办事,按照路程的远近,是步行还是骑马也要按规定确定。朱元璋深感自幼家贫,读书太少,所以称帝后一直勤奋好学,还经常向儒生们请教。几十年下来,他不仅能写手札、军令,还能吟诗作赋。他的这种勤学精神,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少有的。

朱元璋用严刑和宽政稳固了大明江山后,对整个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极力加强中央集权。元朝时期,地方设行中书省,是朝廷中书省的分支,掌控一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职权非常大。朱元璋自己也做过行中书省的丞相,对这种弊端深有体会。明洪武九年(1376年),他下令废除了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行政、司法和军事,三者地位平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都听命于中央政府。由此,朱元璋将地方大权抓到了自己手中。

接着,朱元璋又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他称帝后,设有左、右丞相李善长和徐达二人。李善长理政事,徐达理军事,两人都很能干也很忠心,与朱元璋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冲突。后来李善长将相位传给了女婿胡惟庸,胡惟庸很有野心,他人朝后就迅速培植党羽,独断专行,逐渐威胁到了皇权。明洪武土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谋反为由将其诛杀,接着又宣布撤销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由吏、卢、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种政事,直接向皇帝报告,从而将权力完全抓到了直己手中。不过如此一来,朱元璋要处理的政务也激增,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疲惫不堪。为了减轻负担,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置了华盖、文华、武英、文渊、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品级较低的编修、进读等官员充任,帮他阅奏章,草文书。由此,朱元璋轻松了不少、皇权也不受影响。

乞丐皇帝------朱元璋

冷血诛功臣

朱元璋的权力欲望非常强,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将皇权牢握在手里,还是不放心,又强化了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视和控制。他在都察院设立了13道监察御史,还开创了一个著名的特务机构,就是历史上臭名昭署的锦衣卫。

朱元璋在位30余年,锦衣卫遍布全国,对文武官员的一言一行都严密监视。甚至有的大臣告老还乡后,未元璋不放心,还让特务去监视。而朝中大臣,即使是赤胆忠心的名臣,朱元璋也对他们很猜忌。大学士宋濂在家宴客的菜肴名单,国子监祭酒在家生气的样子,甚至有的大臣在家与妻妾玩麻将丢失的一张二万,朱元璋都了如指掌。他还经常带着侍从微服私访,可能会突然出现在某个大臣的家里。在他的严密监视下,大臣们人人自危。好在明初的官员大都比较忠心,所以没有出现什么惨剧。不过朱元障开了特务机构的先例,后来被专权的太监等人利用,作为打击报复大臣的有力武器,为此有许多人深受其害。

朱元璋的猜忌心如此重,对那些追随他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们自然更不放心。 起初他给这些功勋大臣们加官晋爵,并结为儿女亲家,以此确他们对自己忠心。他还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分到各地去做亲王,来监视地的军事将领。功臣们有了显贵身份后,不少人就日益骄纵,腐败堕落了。朱元璋见政治婚姻不起作用,就干脆大开杀戒。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谋反案,共有近3万人被杀,已经退休在家的77岁老臣李善长一家70多口人也在其中;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开国老臣蓝玉因谋反被诛,受牵连而死的近15000人。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朱元璋也没有放过。徐达背上生疽,最忌吃蒸鹅等物,朱元璋却偏偏赐蒸鹅给他。徐达明白其中的用意,只好含泪食用,几天之后就病故了。只有老臣汤和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绝口不提任何国事,才得以寿终正寝。朱元璋大杀功臣的行为令大臣们寒心,人人惶恐,不过他也确实为子孙后世消除了篡权的隐患。朱元璋虽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公开忏悔过,但他晚年也曾告诫子孙不要效仿这种做法,可见他还是有悔意的。不过为了巩固皇权,他还是六亲不认、冷血无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他的孙子朱允蚊继位,即明惠帝。朱元璋死后,葬于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他在位30年不仅创立了大明基业,而且形成了成熟MIDX的施政纲领,修订了完善的法律,规划出整个明王朝的政治体制。

乞丐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