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四章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

*(%)^*&!*

第一讲 系统BIOS和CMOS参数设置(1)

一、BIOS、CMOS的基本概念

1.BIOS的含义

BIOS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是被雇花道计算机主板ROM芯片上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

2.CMOS的含义

CMOS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缩写,是电脑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存储了电脑系统的实时时钟信息和硬件配置信息等。系统加电引导机器时,要读取CMOS信息,用来初始化机器各个部件的状态。

3.BIOS和CMOS的区别

CMOS RAM是系统参数存放的地方,而BIOS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参数设置的手段,即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4.BIOS的分类

目前流行的BIOS程序包括Award BIOS(包括Phoenix BIOS)和AMI BIOS程序。Phoenix BIOS多用于高档的586原装品牌机和笔记本电脑上。

5.开机时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方法

·Award BIOS:按DEL键

·AMI BIOS:按DEL或ESC键

·Phoenix BIOS:按F2键

·Award BIOS:按Ctrl+Alt+Esc键,有的屏幕有提示

·COMPAQ BIOS:屏幕右上角出现光标

·ASI BIOS:按Ctrl+Alt+Esc键,屏幕无提示

二、BIOS的功能

1.自检和初始化

POST加电自检 功能 检查计算机是否有故障

初始化 功能 创建中断向量、设置寄存器,对外设初始化和检测

引导程序 功能 引导DOS或其他操作系统

2.程序服务请求

BIOS的服务功能是通过调用中断服务程序来实现的。

三、BIOS自检响铃的含义

1.Award BIOS

1短 系统正常启动

2短 常规错误,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菜单

1长1短 ROM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不行,只好更换主板

1长2短 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

1长3短 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

1长9短 主板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换块Flash ROM试试

不断地长声响 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重插内存条,若还是不行,只有更换一条内存条

不停地响 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

重复短响 电源有问题

无声音无显示 电源有问题

2.AMI BIOS自检响铃含义

1短 内存刷新失败,更换内存条

2短 内存ECC校验错误,在CMOS Setup中将内存关于ECC校验的菜单设为Disabled就可以解决,不过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更换一条内存

3短 系统基本内存检查失败,换内存

4短 系统时钟出错

5短 中央处理器错误

6短 键盘控制器错误

7短 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检查内存插接情况,检查主板种种PCI插件

8短 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有问题,更换显卡

9短 ROM BIOS校验和错误

1长3短 内存错误,内存损坏,更换即可

1长8短 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没插好或显示卡没插牢

四、BIOS自检画面

BIOS的版本

芯片组型号

CPU类型

内存容量

主频

外频

倍频

*(%)^*&!*

第二讲 系统BIOS和CMOS参数设置(2)

一、AWARD BIOS设置主界面

1.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设定)

功能:设置系统日期、时间、软硬盘规格和显示器种类。

2.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设定)

功能:设置系统的高级特性,如病毒警告、启动盘的顺序等。

3.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功能设定)

功能:设定主板所用芯片组的相关参数。

4.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

功能:设定菜单包括所有外围设备,如声卡、Modem、USB键盘是否打开。

5.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定)

功能:设定CPU、硬盘、显示器等设备的节电功能运行方式。

6.PNP/PCI Configurations(即插即用及PCI参数设定)

功能:设定ISA的PnP即插即用设备及PCI设备的参数,此项仅在系统支持PnP/PCI时才有效。

7.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

功能:设定CPU的倍频,设定是否自动侦测CPU频率等。

8.Load Fail-Safe Defaults(载入最安全的缺省值)

功能:载入工厂默认值作为稳定的系统使用。

9.Load Optimized Defaults(装入高性能的缺省值)

功能:载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响稳定的默认值。

10.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超级用户密码)

功能:超级用户密码是启动系统及进入Setup设置的密码。

11.Set user Password(设置普通用户密码)

说明:普通用户密码是系统启动密码

12.Save&Exit Setup存储并退出设置程序

13.Exit Without Saving不存储并退出设置程序

二、BIOS设置中常用快捷键

1.F1:帮助

2.F5:从CMOS中恢复前次的CMOS设定

3.F6:从故障保护缺省值表加载CMOS值

4.F7:加载优化缺省值

5.F10:保存设置并退出

6.ESC:退回上一级菜单

7.+/-/PU/PD:修改参数

8.Enter:确认

9.←↑→↓:移动光标

三、常用的CMOS设置

1.设置硬盘参数为自动检测。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Standard CMOS Features项后回车,打开标准CMOS设置界面;

(3)将光标移到相应的IDE设备选项,按Enter键,出现IDE HDD Auto-Detection子菜单,按Enter键,自动检测IDE设备并显示该IDE设备的信息;

(4)按F10键保存并退出设置。

2.设置第一启动盘为硬盘,第二启动盘为光驱。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后回车,打开高级选项功能设置界面;

(3)将First Boot Device选项设置为HDD-0,将Second Boot Device选项设置为CD-ROM;

(4)按F10键保存并退出设置。

3.开启病毒保护功能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后回车,打开高级选项功能设置界面;

(3)将Virus Warning选项,设置为Enabled;

(4)按F10键保存并退出设置。

4.如何解决因CMOS设置不当引起的系统不稳定的故障?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Load Fail-Safe Defaults项后回车,弹出询问框后,选择Y,装入BIOS设置的最安全的默认值;

(3)按F10键保存并退出设置

5.通过CMOS将板载USB接口设置为禁用。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Integrated Peripherals项后回车,进入整合外部设备设置界面;

(3)选择USB Controller项,将值设置为Disabled

(4)按F10键保存并退出设置。

6.屏蔽板载声卡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Integrated Peripherals项后回车,进入整合外部设备设置界面;

(3)选择AC97 Audio项,将值设置为Disabled;

(4)按F10键保存并退出设置。

7.如何将计算机的开机及SETUP密码设置为123456?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按下DEL键,进入CMOS主界面;

(2)将光标移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后回车,打开高级选项功能设置界面;

(3)选择Security Option项,设定为System,按ESC键回到BIOS的主界面;

(4)在BIOS主界面中,选择Set Supervisor Password项,输入密码123456并回车;

(5)在弹出的确认密码对话框中再次输入123456并回车;

(6)按F10键保存退出。

四、知识拓展

1.超级用户密码和用户密码

超级用户密码是计算机系统启动及进入BIOS的setup设置程序的密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擅自修改CMOS的内容。该密码最多包含8个数字或符号,且有大小写之分。输入用户密码只能进入系统,不能修改CMOS的内容。

2.BIOS常见错误信息及解决方法

(1)CMOS battery failed(CMOS电池失效)

原因:CMOS电池的电力已经不足,应更换新的电池。

(2)COM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CMOS执行全部检查时发现错误,因此载入预设的系统设定值)

原因:通常发生这种状况都是因为电池电力不足造成,所以不妨先换个电池试试看,如果更换电池后问题依然存在,那就说明CMOS RAM可能有问题,最好送回原厂处理。

(3)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显示开关配置错误)

原因:这个错误提示表示主板上的设定和BIOS里的设定不一致,重新设定即可。

(4)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内存检查,可按Esc跳过)

(5)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检测从盘失败)

原因:CMOS设置不当,或者可能硬盘的数据线未接好,也可能是硬盘跳线设置不当。

(6)Override enable-Defaults loaded(当前CMOS设定无法启动系统,载入BIOS预设值以启动系统)

原因:可能是BIOS内的设定并不适合你的电脑,这是进入BIOS设定重新调整即可。

(7)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按TAB键可以切换屏幕显示)

(8)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从硬盘恢复开机,按TAB键显示开机自检画面)

(9)Keyboard Interface Error(键盘未插好,拔下键盘重新插入即可)

(10)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数据线或电源线松动或反接,重新连接即可)

(11)CMOS Battery State Low(CMOS电池电压低,更换CMOS电池)

(12)Floppy disk(s) fail(40)(软驱故障,重新连接数据线或更换软驱)

3.设置CMOS地方法

(1)开机启动按热键,进入BIOS设置程序进行设置;

(2)利用系统提供的软件;

(3)利用可以读写CMOS的应用软件。

4.升级BIOS的作用

(1)免费获得新功能;

(2)解决就办BIOS中的Bug。

*(%)^*&!*

第三讲 硬盘分区及操作系统的安装

一、硬盘分区的概念及分区格式

1.硬盘分区的概念

分区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即将一块物理硬盘划分成一个或多个逻辑磁盘,每个逻辑磁盘存储不同的内容。

2.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一个物理硬盘分成主DOS分区和扩展DOS分区。扩展DOS分区分成一个或多个逻辑分区。通常C盘为主分区,D盘、E盘等为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DOS和FAT文件系统可支持将一块硬盘最多可以划分24个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其余为逻辑分区。

3.分区格式

常见的硬盘分区格式有:FAT16、FAT32、NTFS、Linux等。

(1)FAT16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最大支持2GB的硬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获得操作系统支持最多的分区格式,几乎所有操作系统均支持它,最大的缺点是利用率较低。

(2)FAT32采用32位文件分配表,最大支持2TB的硬盘,磁盘利用率比FAT16高,但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个十分区的磁盘慢。Windows95以后的操作系统均支持。

(3)NTFS是网络操作系统分区格式,Windows NT/2000/XP/Vista/7均支持该分区格式,优点是通过对用户权限的严格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Linux磁盘分区专为Linux操作系统设计。

二、常见的分区软件及创建分区的顺序

1.常见的分区方法

(1)使用分区软件DM、Partition Magic、Fdisk等。

(2)新硬盘使用系统安装盘安装操作系统时分区。

(3)在已安装系统的计算机上,使用系统磁盘管理来进行分区。

2.创建分区的顺序

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三、使用Fdisk命令创建分区

1.新建分区

(1)启动Fdisk,选择支持大容量硬盘分区格式;

(2)选择Create DOS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进入建立分区子菜单;

(3)选择Create Primary DOS Partition创建主分区;

(4)选择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创建扩展分区;

(5)选择Create Logical DOS Drive(s) 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在扩展分区上创建逻辑分区;

(6)选择主菜单Set active partition激活主分区,退出Fdisk,重启机器;

(7)使用Format命令格式化各个分区

2.旧硬盘分区步骤

删除逻辑分区→删除扩展分区→删除基本分区→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将扩展分区划分为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每一个驱动器

3.删除分区

删除非DOS分区→删除逻辑分区→删除扩展分区→删除基本分区

四、Windows方式下的硬盘分区

1.创建分区

(1)选择“控制面板→性能选项→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命令,单击“存储→磁盘管理”选项;

(2)在新磁盘右单击,选择“新建磁盘分区”命令,打开“新建磁盘分区向导”对话框;

(3)根据向导提示一次设置分区类型(主磁盘分区),指定分区大小、指派驱动器号和路径;

(4)最后选择分区格式,单击“下一步”,格式完成后单击“完成”按钮返回“计算机管理”窗口;

(5)在未指派空间上右单击,建立扩展分区;

(6)扩展分区创建完后,右击“可用空间”图标,选择“新建逻辑驱动器”选项;

(7)根据向导提示输入逻辑分区的大小,指派驱动器号,格式化分区,最后单击“完成”按钮。

2.创建活动分区

选择要设置活动分区的分区号,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选项。

3.删除分区

选中要删除的分区,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磁盘分区”选项,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是”。

五、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1.使用系统安装光盘启动机器,进入安装界面;

2.选择安装Windows XP选项并按回车键,按F8键接受许可协议,出现选择安装系统所用的分区界面;

3.选择安装系统的分区;

4.选择分区使用的文件格式,按回车键扫描磁盘并复制文件,复制文件后,重新启动系统进入继续安装的画面;

5.出现区域和语言设置界面,单击“下一步”,输入姓名和单位,单击“下一步”;

6.输入安装序列号,单击“下一步”;

7.输入计算机名和系统管理员密码,单击“下一步”,设定系统日期时间,单击“下一步”;

8.选择网络安装方式,单击“下一步”,安装完成后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出现欢迎使用界面;

9.设置Internet账户或直接单击“跳过”按钮;

10.输入登录计算机的用户名,单击“下一步”完成系统的安装。

*(%)^*&!*

第四讲 驱动程序与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一、驱动程序

1.驱动程序的概念

驱动程序是添加到操作系统中第一小块代码,其中包含有关硬件设备的信息,有了此信息,计算机才可以与设备进行通信。

2.驱动程序的作用

所有的硬件设备都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才能正常工作。

3.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1)新增加或更换硬件设备;

(2)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后;

(3)设备工作不正常。

4.驱动程序类型

安装前的驱动有EXE可执行文件,也有INF各式。安装后的驱动有SYS(系统文件),DLL(动态链接文件),VXD(虚拟设备驱动程序),DRV(设备驱动程序),INF(系统信息文件)等,但是Windows的驱动大多在INF文件夹里面,这个文件夹是隐藏的。

5.驱动程序的来源

(1)操作系统自带驱动程序;

(2)设备随机驱动程序;

(3)通过Internet下载。

6.驱动程序的安装顺序

(1)安装操作系统后,首先应该装上操作系统的Service Pack(SP)补丁;

(2)安装主板驱动;

(3)安装Direct X驱动;

(4)安装显卡、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等插在主板上的板卡类驱动;

(5)最后安装打印机、扫描仪、手写板等外设驱动。

7.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

(1)系统检测自动安装;

系统一般支持即插即用(PnP)功能,当检测到新设备时,会自动加载该设备的驱动程序。

(2)通过随机光盘进行安装;

·放入光盘后,系统发现新硬件,根据弹出的添加新硬件向导提示进行操作。

·运行光盘中的Setup.exe或Install.exe之类的自动安装程序。

(3)手动安装

·使用EVEREST软件检测硬件信息及驱动信息。

·使用驱动精灵软件安装。

8.驱动程序的卸载

(1)右击“我的电脑”,依次选择“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或者“管理→设备管理器”,打开“设备管理器”对话框;

(2)在“设备管理器中”选中要卸载的驱动程序,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卸载”命令;

(3)在弹出的“确认设备删除”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二、常用软件

1.常用软件的安装

(1)绿色软件

直接运行可执行即可,无需安装。

(2)免费软件

(3)授权软件

安装前要找到该软件的序列号或授权文件。序列号一般是一个文本文件,名称为CD-KEY.TXT或CN.TXT。

(4)其他软件

安装该软件前必须先安装相应的补丁或软件。

2.常见软件卸载

(1)使用软件自带的卸载程序

在“开始→程序”中找到相应软件,选择“卸载...”菜单,根据向导完成该项目的卸载。

(2)通过Windows自带的“添加/删除程序”卸载

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找到欲删除的软件,单击“更改/删除”按钮。

(3)直接删除

有些软件安装时不向注册表中写入信息,这种软件称为“绿色软件”,卸载时只需找到其安装所在文件夹,直接删除即可。

(4)使用其他卸载工具进行卸载。

*(%)^*&!*

第五讲 上网调试与常见故障排除

一、上网的方式

1.拨号接入:公用电话交换网,通过普通电话线上网,最高速率56kbps。

2.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3.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上行速率640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

4.DDN:通信速率为N×640kbps。

5.VDSL:速度快,使用的介质为一对铜线,有效传输距离可超过1000m。

6.Cable-MODEM:利用有线电视CATV网进行数据传输。

7.PON:无源光网络,是一种采用点对多点拓扑结构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

8.LMDS:是一种用于社区宽带接入的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9.LAN:小区宽带,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纤+双绞线的方式进行综合布线。

二、网络设备

1.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与电话线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的装置。

调制器是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调制成可在电话线上传输的声音信号的装置。

解调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数字信号的装置。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内置式:直接安装在计算机的扩展槽上

外置式: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

2.ADSL MODEM

根据ADSL Modem的形态和安装方式,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外置式Modem、内置式Modem、PCMCIA插卡式Modem、机架式Modem。

(1)外置式Modem: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方便灵巧、易于安装。

(2)内置式Modem:安装在主板的扩展槽,安装设置繁琐。

(3)PCMCIA插卡式Modem: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

(4)机架式Modem:将一组Modem集中在一个箱体内,统一供电,主要用于各单位的中心机房。

3.常见外置式ADSL MODEM概述

(1)连接示意图

接电话公司外线←LINE分离器-(PHONE电话机)/(ADSL Modem-网线-个人计算机)

(2)接口说明

ADSL MODEM后部有3个接口。

POWER:电源接口。

LAN:以太接口(Ethernet),该接口通过网线连接到计算机网卡、Hub或交换机等设备。

LINE:电话线接口,ADSL通过该接口连接电话线,与电信局局端设备建立联系。

通常情况下,电话线先通过信号分离器,在于电话和ADSL MODEM相连接,ADSL MODEM背面的ADSL则连接信号分离器,如下图所示。

电话线接口 以太接口 复位孔 电源接口

4.局域网上网

(1)设置IP地址和DNS。右键单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命令,在打开的窗口中双击“本地连接”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好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信息,单击“确定”按钮。

三、常见的上网故障

1.IP地址冲突

选择“开始→设置→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修改IP地址。

若使用路由器管理并绑定IP地址和网卡的物理地址,自诩管理员或修改网卡的物理地址。

2.本地连接被禁用

用右键单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命令,右单击“本地连接”选择“启用”命令。

3.防火墙阻断网络

关闭防火墙: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命令,在“高级”选项卡中单击“设置”按钮,再选则“关闭”选项即可。

4.网络配置错误

选择“开始→设置→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查看TCP/IP和DNS设置是否正确。

5.网络不通

选择“开始→运行→CMD”选项,在打开的窗口中输入相应的Ping命令。

(1)ping 127.0.0.1 查看本机TCP/IP安装是否完整。

(2)ping 本机IP地址 查看本地的网卡工作是否正常。

(3)ping 网关 判断本机到网关的线路是否出现故障。

(4)ping 域名 判断该网是否能够连通。

6.弹出“该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关闭”对话框

关掉不用的程序或IE窗口,降低IE安全级别,升级IE的版本,安装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杀毒软件。

四、常见上网设置

1.局域网上网

(1)右单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命令,双击“本地连接”图标,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信息

2、家庭上网(创建一个“宽带连接”图标)

(1)右单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命令,在网络任务中单击“创建一个新的连接”,单击“下一步”;

(2)选择“连接到Internet”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

(3)选择“手动设置我的链接”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

(4)选择“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选项,单击“下一步”;

(5)为连接输入一个名称或直接单击“下一步”;

(6)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下一步”,单击“完成”。

五、常见的家庭上网故障

1.错误691:用户名密码错

解决办法:用户名或密码错误,或用户宽带的绑定属性错误,检查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是否正确。

2.错误720:用户PPPOE协议出错

解决办法:首先查看宽带连接“属性”中“网络”的Internet协议(TCP/IP)是否勾选,如果没有,勾选上即可,如果已勾选,则要重新安装拨号程序或建立拨号连接。

3.错误769:网卡被禁用

解决办法:选择“网上邻居→本地连接→启用网卡”。若右单击“网上邻居”图标,菜单中没有“本地连接”则网卡损坏,更换网卡。

4.错误678:无法正确连接到服务器

解决方法:

(1)检查“猫”的线路等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电话线路有问题;

(2)若信号灯正常,使用ping命令测试用户电脑与“猫”之间是否连通,若不能相通,则网卡有问题。

5.拨号连接成功,打不开网页

解决方法:关闭防火墙或其他上网控制软件即可。若不行,修复或重装IE,还不行的话重装系统。

6.安装宽带后,启动速度慢

解决办法:为网卡配置一个IP地址。

*(%)^*&!*

第六讲 系统备份与整机调试

一、Windows XP系统还原

1.系统还原的作用

系统还原可以监视系统以及某些应用程序文件的改变,并自动创建易于识别的还原点,这些还原点允许将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2.开启Windows XP的还原功能

右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系统还原”选项卡,确保“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未选中,再确保“需要还原的分区”处于“监视”状态,点击“设置”可进行选择或去除,单击“确定”按钮。

开启系统还原功能后,系统将在不同的时间自动地创建系统还原点。

3.“未启动Windows XP系统”的还原

(1)启动计算机,在Windows开始启动时按F8键,屏幕出现Windows高级选项菜单;

(2)选择“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按Enter键。如果出现启动菜单,则选择“Microsoft Windows XP”,然后按Enter键,将恢复到最近的还原点。

4.“启动Windows XP系统后”的还原

(1)以管理员身份登陆Windows;

(2)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单击“系统还原”任务,打开“系统还原”使用界面;

(3)选择“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单选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的“选择一个还原点”窗口;

(4)在左边的日历表中选择还原日期,在右边的还原列表中选择一个还原点,单击“下一步”按钮;

(5)单击“下一步”,系统还原恢复到以前的Windows XP配置,重启计算机;

(6)以管理员身份登录计算机,出现系统还原恢复完成页,单击“确定”按钮。

5.撤销上次的还原

(1)通过“帮助和支持”访问“系统还原”;

(2)单击“撤销我上次的恢复”,保存所有文件并关闭所有程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二、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软件ghost

该软件已在常用工具软件中介绍,不再详述。只写两个最重要的操作,C盘的备份与还原。

1.C盘的备份

(1)使用光盘或U盘启动机器,运行ghost软件,选择“Local→Partition→To Image”菜单;

(2)选择要备份的C盘,单击“OK”;

(3)选择映像文件存储的目录路径并输入备份文件名称,单击“Save”;

(4)选择映像文件的压缩方式。“No”表示不压缩,“Fast”表示小比例压缩而备份执行速度较快,“High”就是高比例压缩但备份执行速度较慢;

(5)选择“Yes”按钮即开始进行备份操作。

2.C盘的还原

(1)使用光盘或U盘启动机器,运行ghost软件,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菜单,打开装入映像文件对话框;

(2)在装入映像文件对话框中选择要恢复的映像文件,单击“open”按钮,打开“从映像文件中选择源分区”对话框,单击“OK”;

(3)在“选择目标分区”对话框中,选择C盘,单击“OK”,显示“确认”对话框;

(4)单击“YES”按钮,计算机开始还原系统。

三、整机组装后的检查与调试

1.计算机组装生产线

材料准备

机箱准备

安装硬盘

安装光驱

安装CPU

安装内存

安装板卡

插、扎线

装配终检

打胶

调试

老化测试(维护)

质检(维护)

安装机盖

终检

维护

主机包装

产品入库

2.硬件装配检验

(1)操作前带上静电手套与防静电环,并保持接地良好。

(2)检查主机机箱外观有无物理损伤,有无锈蚀迹象;各配件有无物理损伤。

(3)检查光驱、硬盘是否按规定装至指定位置。

(4)各配件所选用的螺丝是否一致,是否上到位,有无松动,倾斜现象。

(5)检查CPU芯片插槽是否正确,坚固,螺钉或卡子是否到位。

(6)内存条是否插到位,声卡、显卡是否装插到位,固定端是否固定紧。

(7)电源线、数据线、指示灯、信号线是否安装正确。

(8)检查机箱内有无铁块等异物,若发现将其清除。

3.组装电脑软件的安装顺序

(1)分区硬盘和格式化硬盘;

(2)安装操作系统;

(3)安装驱动程序;

(4)性能调试和测试。

4.调试

(1)CMOS设置是否与配置表一致。

(2)各指示灯、PC喇叭是否正常。

(3)CPU频率、内存、硬盘容量是否与出厂卡一致。

(4)能否正常引导系统,桌面显示是否正常,分区是否正确。

(5)显示属性是否正确。

(6)设备管理器,检查各设备是否工作正确。

(7)光驱、声卡工作是否正常。

(8)安装的软件是否正确安装及运行,休眠功能是否正常。

(9)关机、重启是否正常。

5.整机组装后的检查调试顺序

(1)装配检验,检查电脑各配件物理外观的安装;

(2)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3)操作系统的安装;

(4)驱动程序的安装;

(5)系统的备份与还原;

(6)调试、检查电脑的各部件是否运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