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IT项目管理--第二次作业

IT项目管理–第二次作业

一、 IT行业标准—ITIL简介:

ITIL,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中文名为「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或「信息技术基础建设馆」,是一种用来「管理信息技术的架构设计、研发、操作」的概念与思想。

ITIL最初是藉由一套每一本都涵盖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书籍发布,其中有关ITIL的部分是Service Delivery与Service Support。

藉由为不同的IT组织量身定制一些复杂的列表,任务,流程,ITIL为许多重要的IT时间准则给出了详尽的解释。主要精神为和谐推动及持续改善,强调为客户提供End-to-End的服务。

ITIL这个名称和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都是OCG(英国政府商务办公室)的注册商标。

二、 结构与原理图:

ITIL效益研究(参考资料:itSMF组织)

IT项目管理--第二次作业

  ITIL v.2(参考资料:清流月刊2009年12月号)

IT项目管理--第二次作业

  ITIL v.3(参考资料:清流月刊2009年12月号)

IT项目管理--第二次作业

三、 解释运用系统化思维解决行业问题方法:

根据IBM台湾分公司云端运算资深技术顾问黄鑫桢于2008年在「网管人」发表的《实现ITIL最佳实务-三大解决方案呈现关键价值》:

导入ITIL的四个阶段:评估与规划、高阶数计、导入解决方案、服务上线,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第二阶段,在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情况下,第三、第四阶段才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成效。目前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有三:

1.Change an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变更与组态管理数据库,作为ITIL的核心引擎。

    搜集来自软件、服务器…等各种组件的数据以及其相互关连性,例如:设定参数、启动目录…等。不同于资产管理单纯纪录软硬件基本信息,CCMDB能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向上提供流程使用、向下整合基础架构与监控工具,因此使用CCMDB需考虑联合能力、一致化、同步化、对映及可视化等关键功能。

2.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Desk:

    IT服务台,作为ITIL的服务平台。

    由于科技环境持续进化,产品与技术也愈来越复杂,解决问题的时间变得更长、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成本上升、资源减少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一个服务台来确保关键业务系统及服务的可用、可靠。因此使用ITSD必须内建最佳实务样板、职务式运作机制、容易个人化、服务等级协议的关键指针、网页化操作接口,甚至需要兼具一贯性支持,例如:问题、异动、上线、服务、等级…等管理功能。

3.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

    业务服务管理,用于呈现ITIL的价值。

    ITBSM的三大特色是:以信息业务看管理面的问题、拆解业务服务来管理可用度与服务等级、以不同的观点与逻辑来呈现业务服务的实时信息。其中,事件处理关联分析、业务服务模式分析是最关键的核心,

面对复杂的IT环境,导入ITIL是公认的方法之一,除了贯彻四个阶段外,技术方案选择也很重要,要考虑当前需求与未来的整合、延伸、扩充特性,才能藉由导入其他ITIL流程,使工具发挥加分效果,而非造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