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感想]读《为什么你总当冤大头?》有感

原文地址:  《为什么你总当冤大头?》

      恰好也正在看《怪诞行为学》,含金量很高的两本薄书,想必创业的和情商低的人更需要它。

   早在几年前就拿到它了,之所以一直未看,以为是什么快消文学、心灵鸡汤书或怪癖邪门歪理之类的书籍,上个月,正好无事,随手翻了序言,但真是有幸一读,原来是正儿入经的经济学理论--《非理性行为经济学》,呵,书起这个名字让读者误会,是不是就是这个理论最生动的诠释呢? 另外,上文中提到的 宜家, 就是这个理论下的主动且成功的实践成果。

     最近契约论很火,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我心里也认为 怪诞行为学》这个 作者更应该拿,因为它足以撼动经典经济学的最核心基础假设--理性经济人模型(模型也强制把非理性行为概括为本质仍是理性的经济行为)。我在早年学习经济学课程时深信传统模型的影响,但在日后,无论大到国家,小到自己民,我发现一些常见现象,就算我强制把它归到理性模型,并尽量考虑到非理性行性的干扰,但仍难以理解,一开始以自己是学艺不精为由开导。

    再后来为了改掉自已情商“低”的毛病和准备创业,有机会主动观察大量"成功"的企业,感受到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更多是主要是关键时刻选择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但受传统经济模型的思维囚禁影响,总是想把它归入理性的成功。6年前开始创业了,不断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冷静,条理,理性,也拿这样的原则去开导或引导团队,但除了能自己一身完成的事务或决策,如果需要他人协作的情况下,事后仍被证明很好的决策却经常被大多数人漠视或拒绝, 更可笑的是,经常在一起时故意唱反调的人,随着陆续离开后竟然也会偷偷或公开的使用本属于“你”的方案,以致困难重重。

       一开始发现这个矛盾后,分析别人这样对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所致或对方没有学习的榜样,采取了加大自己的“拼博”、“牺牲”、“下血本”来做出实质结果,但你越这样地"努力"你更能看到他们的退缩,对你的评价开始变得更打击:很自利、听不进别人意见、控制欲太强、眼高手低、情商低、读死书、不落地、太好强、管理有问题,看得太远不切实际、赚钱能力低、黑心老板、公司里最不靠谱的员工。。。。只要你分析问题出在自己(想像自己是个水桶),然后自己越通过努力补上某个自己的短板后,事情就会像你不希望的方向更进一步,几年下来,创业前打工时期积赞的高人品屡屡创新低,达到 “低人品、低情商、有点点能力,但人见人厌”的境界。

         世界上如果谁能凡事一直只做错的,不做对的也算是个奇葩类的人才吧。所以,自己也难免不做一些“对”的事情,经过对这些“对”的事情观察与分析理解,惊奇发现往往是一些“权谋”类、“歪主意”,“小心思”的决策最终让事情做到了有些好转,自己一向看不起“厚黑学”,想正正经经地经营企业,所以原因似乎找出来后,仍然备感煎熬,(想想以后自己跟马云称兄道弟时,马云看我像一脸厌恶爆发户的样子,再多钱有啥用?),某天后,突然捡起了自己早年对"理性经济人模型"一统天下的怀疑,开始思考,是否"非理性经济行为"才更具普遍性,换上这种新假设后,开始有主动的识别"非理性行为",并顺应和利用它,自己焦虑紧张的心态得到缓解,缓解后又良性影响身边的人,好的效果也一点一点的展现,虽然在旁人眼里,这些好的效果仍跟我没有多少关系(以前我是非常反感粉丝经济学的,所以我不愿意被人关注,但现在我明白了它的价值),就这样 经过无师自通和不断血泪屎尿屁的教训 ,让我慢慢感受到了非理性经济行学的普适高价值。

   再回头看看,不管大企业小公司、不管个体户或个人,不管老板所谓好坏、不管老板学识多少,能在自己领域有所成就的无一例外---都是人性弱点(非理性行为)的利用高高手。所以,能有幸系统的读一读这块的理论,给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最后,拿经济世界与物理世界做对比,经典理性人经济模型就像牛顿三大定律,非理性行为经济模型更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更具普遍性,能更好解释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一种辩正统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