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_创建ServerSocket对象

ServerSocket类的构造方法有四种重载形式,它们的定义如下: public  ServerSocket()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int backlog)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int backlog, InetAddress bindAddr) throws IOException     在上面的构造方法中涉及到了三个参数:port、backlog和bindAddr。其中port是ServerSocket对象要绑定的端口,backlog是请求队列的长度,bindAddr是ServerSocket对象要绑定的IP地址。 一、通过构造方法绑定端口 通过构造方法绑定端口是创建ServerSocket对象最常用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的构造方法来绑定端口: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throws IOException 如果port参数所指定的端口已经被绑定,构造方法就会抛出IOException异常。但实际上抛出的异常是BindException。从图4.2的异常类继承关系图可以看出,所有和网络有关的异常都是IOException类的子类。因此,为了ServerSocket构造方法还可以抛出其他的异常,就使用了IOException。 如果port的值为0,系统就会随机选取一个端口号。但随机选取的端口意义不大,因为客户端在连接服务器时需要明确知道服务端程序的端口号。可以通过ServerSocket的toString方法输出和ServerSocket对象相关的信息。下面的代码输入了和ServerSocket对象相关的信息。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1320 );

System.out.println(serverSocket); 运行结果:

ServerSocket[addr=0.0.0.0/0.0.0.0,port=0,localport=1320] 上面的输出结果中的addr是服务端绑定的IP地址,如果未绑定IP地址,这个值是0.0.0.0,在这种情况下,ServerSocket对象将监听服务端所有网络接口的所有IP地址。port永远是0。localport是ServerSocket绑定的端口,如果port值为0(不是输出结果的port,是ServerSocket构造方法的参数port),localport是一个随机选取的端口号。 在操作系统中规定1 ~ 1023为系统使用的端口号。端口号的最小值是1,最大值是65535。在Windows中用户编写的程序可以绑定端口号小于1024的端口,但在Linux/Unix下必须使用root登录才可以绑定小于1024的端口。在前面的文章中曾使用Socket类来判断本机打开了哪些端口,其实使用ServerSocket类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基本原理是用ServerSocket来绑定本机的端口,如果绑定某个端口时抛出BindException异常,就说明这个端口已经打开,反之则这个端口未打开。

package server;

import  java.net. * ;

public   class  ScanP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 (args.length == 0 )

             return ;

        int minPort = 0, maxPort = 0 ;

        String ports[] = args[0].split("[-]" );

        minPort = Integer.parseInt(ports[0 ]);

        maxPort = (ports.length > 1) ? Integer.parseInt(ports[1 ]) : minPort;

        for (int port = minPort; port <= maxPort; port++ )

             try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port);

                serverSocket.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e.getClass());

                System.err.println("端口" + port + "已经打开!" );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输出了创建ServerSocket对象时抛出的异常类的信息。ScanPort通过命令行参数将待扫描的端口号范围传入程序,参数格式为:minPort-maxPort,如果只输入一个端口号,ScanPort程序只扫描这个端口号。  <span times="" new="" roman';="" none;="" normal"="">        测试 java server.ScanPort  1 - 1023     运行结果

class java.net.BindException

端口80已经打开!

class java.net.BindException

端口135已经打开! st1":*{behavior:url(#ieooui) }  二、设置请求队列的长度 在编写服务端程序时,一般会通过多线程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也就是说,使用一个线程来接收客户端请求,当接到一个请求后(得到一个Socket对象),会创建一个新线程,将这个客户端请求交给这个新线程处理。而那个接收客户端请求的线程则继续接收客户端请求,这个过程的实现代码如下: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1234);   // 绑定端口

//  处理其他任务的代码

while ( true )

{

    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 等待接收客户端请求

    //  处理其他任务的代码

    new  ThreadClass(socket).start();    //  创建并运行处理客户端请求的线程

} 上面代码中的ThreadClass类是Thread类的子类,这个类的构造方法有一个Socket类型的参数,可以通过构造方法将Socket对象传入ThreadClass对象,并在ThreadClass对象的run方法中处理客户端请求。这段代码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天衣无缝,无论有多少客户端请求,只要服务器的配置足够高,就都可以处理。但仔细思考上面的代码,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果在第2行和第6行有足够复杂的代码,执行时间也比较长,这就意味着服务端程序无法及时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假设第2行和第6行的代码是Thread.sleep(3000),这将使程序延迟3秒。那么在这3秒内,程序不会执行accept方法,因此,这段程序只是将端口绑定到了1234上,并未开始接收客户端请求。如果在这时一个客户端向端口1234发来了一个请求,从理论上讲,客户端应该出现拒绝连接错误,但客户端却显示连接成功。究其原因,就是这节要讨论的请求队列在起作用。 在使用ServerSocket对象绑定一个端口后,操作系统就会为这个端口分配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这个队列长度的默认值一般是50),这个队列用于保存未处理的客户端请求,因此叫请求队列。而ServerSocket类的accept方法负责从这个队列中读取未处理的客户端请求。如果请求队列为空,accept则处于阻塞状态。每当客户端向服务端发来一个请求,服务端会首先将这个客户端请求保存在请求队列中,然后accept再从请求队列中读取。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上面的代码在还未执行到accept方法时,仍然可以接收一定数量的客户端请求。如果请求队列中的客户端请求数达到请求队列的最大容量时,服务端将无法再接收客户端请求。如果这时客户端再向服务端发请求,客户端将会抛出一个SocketException异常。 ServerSocket类有两个构造方法可以使用backlog参数重新设置请求队列的长度。在以下几种情况,仍然会采用操作系统限定的请求队列的最大长度:

  • <span times="" new="" roman';="" none;="" normal"=""> backlog的值小于等于0。
  • backlog的值大于操作系统限定的请求队列的最大长度。
  • 在ServerSocket构造方法中未设置backlog参数。

下面积代码演示了请求队列的一些特性,请求队列长度通过命令行参数传入SetRequestQueue。

package server;

import  java.net. * ;

class  TestRequestQue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localhost", 1234 );

            socket.getOutputStream().write( 1 );

            System.out.println("已经成功创建第" + String.valueOf(i + 1) + "个客户端连接!" );

        }

    }

}

public class  SetRequestQue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if (args.length == 0 )

             return ;

        int queueLength = Integer.parseInt(args[0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1234 , queueLength);

        System.out.println("端口(1234)已经绑定,请按回车键开始处理客户端请求!" );

        System.in.read();

        int n = 0 ;

        while (true )

        {

            System.out.println("<准备接收第" + (++n) + "个客户端请求!" );

            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System.out.println("正在处理第" + n + "个客户端请求

Java_创建ServerSocket对象

" );

            Thread.sleep( 3000 );

            System.out.println("第" + n + "个客户端请求已经处理完毕!>" );

        }

    }

}

  测试(按着以下步骤操作)

1. 执行如下命令(在执行这条命令后,先不要按回车键):

java server.SetRequestQueue  2

   运行结果:

端口(1234)已经绑定,请按回车键开始处理客户端请求!

    2. 执行如下命令:  

java server.TestRequestQueue 运行结果: 已经成功创建第1个客户端连接!

已经成功创建第2个客户端连接!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net.SocketException: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socket write error

                       at java.net.SocketOutputStream.socketWrite0(Native Method)

                       at java.net.SocketOutputStream.socketWrite(SocketOutputStream.java: 92 )

                       at java.net.SocketOutputStream.write(SocketOutputStream.java: 115 )

                       at server.TestRequestQueue.main(SetRequestQueue.java: 12 )

    3. 按回车键继续执行SetRequestQueue后,运行结果如下:

端口( 1234 )已经绑定,请按回车键开始处理客户端请求!

<准备接收第1个客户端请求!

正在处理第1个客户端请求

Java_创建ServerSocket对象

第1个客户端请求已经处理完毕!>

<准备接收第2个客户端请求!

正在处理第2个客户端请求

Java_创建ServerSocket对象

第2个客户端请求已经处理完毕!>

<准备接收第3个客户端请求!     从第二步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当TestRequestQueue创建两个Socket连接之后,服务端的请求队列已满,并且服务端暂时无法继续执行(由于System.in.read()的原因而暂停程序的执行,等待用户的输入)。因此,服务端程序无法再接收客户端请求。这时TestRequestQueue抛出了一个SocketException异常。在TestRequestQueue已经创建成功的两个Socket连接已经保存在服务端的请求队列中。在这时按任意键继续执行SetRequestQueue。accept方法就会从请求队列中将这两个客户端请求队列中依次读出来。从第三步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服务端处理完这两个请求后(一个<…>包含的就是一个处理过程),请求队列为空,这时accept处理阻塞状态,等待接收第三个客户端请求。如果这时再运行TestRequestQueue,服务端会接收几个客户端请求呢?如果将请求队列的长度设为大于10的数,TestRequestQueue的运行结果会是什么呢?读者可以自己做一下这些实验,看看和自己认为的结果是否一致。

  st1":*{behavior:url(#ieooui) }  三、绑定IP地址 在有多个网络接口或多个IP地址的计算机上可以使用如下的构造方法将服务端绑定在某一个IP地址上: public ServerSocket(int port, int backlog, InetAddress bindAddr) throws IOException bindAddr参数就是要绑定的IP地址。如果将服务端绑定到某一个IP地址上,就只有可以访问这个IP地址的客户端才能连接到服务器上。如一台机器上有两块网卡,一块网卡连接内网,另一块连接外网。如果用Java实现一个Email服务器,并且只想让内网的用户使用它。就可以使用这个构造方法将ServerSocket对象绑定到连接内网的IP地址上。这样外网就无法访问Email服务器了。可以使用如下代码来绑定IP地址: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 1234, 0, InetAddress.getByName("192.168.18.10"));     上面的代码将IP地址绑定到了192.168.18.10上,因此,服务端程序只能使用绑定了这个IP地址的网络接口进行通讯。

四、默认构造方法的使用     除了使用ServerSocket类的构造方法绑定端口外,还可以用ServerSocket的bind方法来完成构造方法所做的工作。要想使用bind方法,必须得用ServerSocket类的默认构造方法(没有参数的构造方法)来创建ServerSocket对象。bind方法有两个重载形式,它们的定义如下:

public void bind(SocketAddress endpoint)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void bind(SocketAddress endpoint, int backlog) throws  IOException

     bind方法不仅可以绑定端口,也可以设置请求队列的长度以及绑定IP地址。bind方法的作用是为了在建立ServerSocket对象后设置ServerSocket类的一些选项。而这些选项必须在绑定端口之前设置,一但绑定了端口后,再设置这些选项将不再起作用。下面的代码演示了bind方法的使用及如何设置ServerSocket类的选项。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1  =   new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1.setReuseAddress( true );

serverSocket1.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1234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2 = new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2.setReuseAddress( true );

serverSocket2.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18.10", 1234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3 = new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3.setReuseAddress( true );

serverSocket3.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18.10", 1234), 30);        在上面的代码中设置了SO_REUSEADDR 选项(这个选项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讨论)。如果使用下面的代码,这个选项将不起作用。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3 = new ServerSocket(1234 );

serverSocket3.setReuseAddress( true ); 在第6行绑定了IP地址和端口。使用构造方法是无法得到这个组合的(想绑定IP地址,必须得设置backlog参数),因此,bind方法比构造方法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