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座森林:“娇生惯养”,父母控制欲的巧妙包装

作者:一座森林家庭教育
一座森林:“娇生惯养”,父母控制欲的巧妙包装

前几天,我们推文《疗愈孩子创伤,就慢慢融化那颗冰封的心》。文中讲述了一个“问题严重”的高中男孩浪子回头的故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多家长朋友和读者随即反馈、质疑:这孩子沉迷游戏、自甘堕落、不懂感恩,已经达到攻击父母、凶狠勒索、人性泯灭的程度。孩子的爸爸居然“闭嘴、拔钱”,还“傻帽”一样多给二百!这明明就是叫啥给啥,娇生惯养!不给点规矩,孩子怎么可能回头?供着吃、供着喝,还能随便游戏充值,谁还愿意回到学校学习吃苦?这不是培养“巨婴”吗?这个故事不可能!

无独有偶,自媒体平台上,诸多“教育专家”的文章和视频,一篇篇、一幕幕,更是把“要啥给啥,娇生惯养”的啃老悲剧,演绎得让人惨不忍睹、不寒而栗——

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学业起伏,便不出门,不工作,多年来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是蒙头大睡,就是上网打游戏,稍不如意,还对父母大吼大叫……父母忍无可忍,抡起木棍,要把儿子砸死……

一座森林:“娇生惯养”,父母控制欲的巧妙包装

三十多岁的研究生、博士生,求职挫折,便不恋爱、不结婚,每天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不是疯狂网购,就是盘算父母的家产,稍有怠慢,还呵斥父母“滚”……父母欲哭无泪:娇生惯养孩子,毁了我们的家……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人际不顺,便不洗脸、不刷牙,每天在卧室躺平摆烂,蓬头垢面,要么疯狂刷抖音,要么疯狂点外面,隔三差五还委屈痛哭,寻死觅活,房间甚至弄得垃圾堆积如山、恶臭熏天……父母相拥而泣:孩子这么懒,都怨我们从小纵容……

一座森林是一家以青少年心理咨询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机构。

日常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疗愈“躺平摆烂”、“问题严重”、“抑郁焦虑”的孩子时,很多父母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习方面,都能顺顺利利接受。但在执行疗愈孩子时,在需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无条件爱孩子的过程中,内心又无法控制恐惧不安:总担心会娇生惯养孩子!致使疗愈效果大打折扣,孩子的情况也是反反复复。

诚然,“不立规矩不成方圆”,“ 惯子如杀子”、“棍棒出孝子”的育儿观念,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教育的“精髓”, 早已铁证如山、不容置疑、深入人心,在我们潜意识里更是根深蒂固。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要啥给啥,一个正常家庭的正常的孩子,必然会沉迷游戏,堕落啃老,逃避探索、对抗学习吗?

一座森林:“娇生惯养”,父母控制欲的巧妙包装

这个观念,首先要转变。

朋友在郊外黄河滩有一块菜地,常种红薯,挖有一个2米深的红薯窖。三年前,因疫情影响,这块菜地闲置了,红薯窖也被废弃。今年春季疫情结束,朋友又在菜地里种上红薯,并在前几天重新挖开红薯窖。无意间,他发现:遗留在2米深地下的一块拳头大小的红薯,三年间,居然生出一根1.8米长的嫩芽!还差20公分就露出了地面!

是什么力量,让一根嫩芽,在黑暗中抗争三年时间,长得比成人还高?

再试想:在一个新生命形成的过程中,数亿精子争先恐后向前游动,只有最强壮的才有机会跟卵子结合。它们的“积极性”、“ 正能量”从何而来?

还有,哪个孩子在小学入学时,不是兴致勃勃背起的书包,不是对未来充满无限神往?

科学实验也早已证明,任何生命,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孩子随后又为什么会躺平摆烂,网瘾堕落,甚至自残自杀,放弃自己呢?就像一只放弃自己生命的小鸟,蜷缩在枝头或墙角,任凭天地随意捕杀……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伤痛病痛!伤痛病痛的来源,只有自养育者或教育者!

除了故意抛弃孩子或者无奈分离、孩子留守等情况,父母明明爱孩子,怎么会伤害孩子呢?这是因为父母或者老师在潜意识里也有伤痛,也有人格障碍,包括焦虑、委屈、压力、恐惧等负面情绪,不安全感。

作为一家聚焦青少年复杂心理问题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机构,我们认为,一般,这些心理负能量、不安全感来自社会或者来自重大事件刺激,但更主要的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影响。

缓解这些心理负能量、不安安全感的伤痛,父母包括老师在自我觉察不到、认知不足的情况下,会本能地对孩子产生控制欲,企图让孩子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企图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希望做事,而且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幌子。

一座森林:“娇生惯养”,父母控制欲的巧妙包装

常见的对孩子的控制手段有:打骂、批评、威胁、嫌弃、抱怨、唠叨、讽刺、挖苦,甚至冷暴力等。

还有一类控制手段,就比较隐蔽了。那就是:代办、讨好和利诱!代办,让孩子丧失能力;讨好和利诱,则是交易,孩子感受不到爱。

无论哪种手段,被控制的孩子都很难成为自己,自然不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被“代办、讨好和利诱”控制的孩子,不知不觉能力丧失、不知不觉跟父母的精神生命捆绑在了一起,而且在“道德的法庭”上惨遭审判,最终只能“自甘堕落,天良丧尽”,成为“巨婴”,成为依赖人格,成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郁症”患者……国内有心理学者所谓“万病源于未分离”的说法,也是这里道理。

任何生命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娇生惯养,实质是有条件的爱,实质是父母安全感不足、控制欲强、捆绑孩子人格、剥夺孩子自立能力的缜密掩饰、巧妙包装!

疗愈孩子,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觉察自己,疗愈自己。

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希望了解更多详情或获得帮助,请您关注一座森林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