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谢谢支持!
无论社会的环境怎么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每年固定能冲入热搜榜的消息都是和教育、提升学历有关的。
比如每年高考的分数、题目、人数;每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考公务员的难度等等。
这些消息的出现,让大家误以为研究生学历的人满大街都是,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人的恐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升学历。
然而这些举措都是必要的吗?提升学历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提升学历?
要解开上述疑问,必须从源头开始回答,为什么要提升学历?或者说提升学历的好处是什么。
大陆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将文明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已经延续5000年的国家。
从炎帝皇帝创立起华夏子孙,到建立第一个朝代,直到被外国列强打开国门。
我们经历过辉煌也曾被敌人打的落荒而逃,站在上帝视角观察每个朝代的崛起发展与衰落,可以发现这都与国力有关。
除此之外,也和与之相对应的文明有关。
站在国家角度,中华文明的延续关乎到每一个国民的素质上面。
提升国民素质,不仅能彰显大国应有的风采与气度,而且能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简而言之,国民素质关乎社会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深度与速度。
站在企业的角度说,身处于如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环境中。
要想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顽强生存,同时也为了与时俱进,必须召集一批能力相当的人才。
就一般观念而言,通过考试成绩考证磨练出来的人,大都处在在公平竞争的环境,因而基本证明可以其素质高低。
因此,学历越高,证明本身的素质越全面,反之亦然。
不过归根结底,提升学历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第一,提升学历可以增加更多的工作机会。
比如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一定的门槛才能报考,而且现在很多单位在评职称时都与学历挂钩。
除此之外提升学历还可以提升个人能力,更有利于升职加薪。
第二,提升学历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这种素质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水平深度,也能体现到个人能力的广度。
提升学历可以帮助自己从多方位多角度重新认知面对的困难,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底气。
第三,提升学历可以解决落户问题。
现在有很多一二线的大城市都明确规定,提升学历就可以给予落户,这对于那些想来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第四,提升学历是为了充分的认识自己。
通过不断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让我们更加了解到自己对该专业的领悟力到底如何,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一专业。
通过接触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物,在认识优秀的人的同时,也能从他们身上吸取优点,以此激励自己全面发展。
最后一点比较长远,提升学历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发展,而提升学历可以为孩子成长创造更优良的基础。
不管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企业角度或是个人角度,提升学历都是大势所趋。
对于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提升学历无非是两个方向,要么选择读研究生,要么选择出国镀金。
显然,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选择读研究生。
因为出国留学需要充足的抗压准备与资金储备。
具体来说,不仅要做好适应语言环境、种族歧视等心理准备,还需要保护好自身安全。
最重要的就是学费问题。
而在国内读研究身就不同了,上述的这些问题几乎都不存在。
首先说语言环境和歧视问题。
虽然上研究生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来自不同的民族,各自都有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但终归都是中国人,这个是无法改变的,自家人之间即使有吵闹的现象,但终归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化解。
而学费问题就更好解决。
国内的学费普遍比国外低,即使有再负担不起的家庭,也可以通过申请补助、贷款的形式交足学费。
除此之外,大陆国内环境也比较安全,即使有突发疾病,国家也有能力及时调配,所以人身安全问题也无须过多担心。
读研究生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那是否意味着满地都是研究生呢?
满地都是研究生吗?
相关调查显示,在选择未来何去何从时,80%的在校毕业大学生都选择考研究生。
然而研究生真的是遍地都有的情况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20年底,大陆的人口中有4%的人从未上过学,占比最高的学历是初中水平,有37%。
占比最低的是研究生学历,只有0.8%,常人眼里以为的人人都是的大学生比例只有7%。
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不高,大部分的人的水平只有小学初中文化。
而读过大学的人(包括读专科的)比例也只有16.5%。
这就意味着每20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上过大学,更不用提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了。
当然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也与父母那一辈的教育条件有关。
那个年代才刚刚成立了新中国,吃饱穿暖已是不易,谈何提升文化呢?
还有一份更加详细的统计,里面的数据显示,九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上大学的人数比例比较少。
而在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上大学的人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并且成为所有年代中占比最高的群体。
截止2020年年底,90后共有9185万,其中有40%的人学历是专科以上。
95年代后出生的人上大学的比例超过一半,这是大陆历史上第一次拥有如此之高上学比例的群体。
到了2022年年底,仅是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已经上升到1000多万人了。
虽然说每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与之相对应研究生的毕业人数也随之增加。
但是大体而言,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研究生在大陆依然是稀缺人才,同时也就不存在研究生到处都是的情况了。
提升学历不得不做吗?
这就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提升学历真的有必要吗?
上述也提到过,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逐年增加,选择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但国家资源又总是有限的。
观看每年研究生入门考试的题目也可以发现,难度一年比一年增大,门槛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大学还会出现缩招的情况。
既然如此有难度,那当然可以选择不提升学历。
提升学历的好处是有很多,尤其对个人的全方位发展很有帮助,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提升学历。
虽然说提升学历可以获得诸多益处,但是如果将这些精力用到更加明确的目标上面,也能获得不小的成就。
以娱乐圈举例,其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容祖儿。
容祖儿的代表曲目有很多,凭借自己的演唱技巧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在华语乐坛上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容祖儿只上过中学,而且上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但是如今谁又敢小瞧她呢?
网上还有一个名叫Van Hai的男子,虽然年龄只有24岁,却已经是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并且还开了几家手机连锁店。
Van Hai来自一所贫困的乡村,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高中毕业之后,他和村子的其他年轻人一样选择进城打工。
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墙绘,虽然说从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凭借天赋和讨喜的性格成功应聘。
Van Hai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开心,唯一的缺点就是挣钱太少。
于是只要在休息时间,Van Hai就会和各色人物接触,通过闲聊接触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而且他本人特别乐于思考,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如何赚钱。
干了一段时间后,Van Hai又辞职并尝试了销售工作。
我们也知道,销售工作虽然累,但是赚取的提成是非常高的,Van Hai曾从事的销售领域有汽车机票、手机配件等业务。
根据自己销售赚取的钱,Van Hai实现了资本积累并开始尝试与其他人合伙做生意,在不断的摸索中,就有了上述提到的那般成就。
不管是娱乐明星还是在商场上成功的那些人,他们都证明了学历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况且很多211、985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依然与学历没有任何挂钩。
但这并不是说提升学历没有用。
在世界的巨大变化之下,社会已经对人类具有足够的包容性,这也是将学校分为专科和本科的意义所在。
专科是为了培养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的专科性人才,而本科是为了提升整个人的综合素质而创办的。
这两种诉求,正是一个强国所必须同时拥有的人才。
对应到个人发展上,拥有足够高的学历,显然是接触到优秀企业最快速的方法。
而且未来的社会将朝科技互联网领域发展,会接触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
这也就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对人才的界定门槛也提高。
如果不选择提升学历或者没有优秀的学历,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很难得到发展机遇的。
然而随着时代对各色人才的包容性加大,是否拥有研究生学历或者更厉害的文凭不是根本因素。
最关键的是要足够勤奋、足够努力,再加上认清自己的短板是什么、长处是什么。
这样就一定会有不断向上爬的能力与资格,自然就会拥有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结语
今天所探讨主题其实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
不管是提升学历还是选择止步于此,如果你想过得比别人精彩,就势必绕不开努力这个词语。
没有人天生就是商人、明星等能够被众人熟知的人,他们之所以会获得不小的成就,都是他们能克服人性的弱点——懒。
有些人明明有足够的机遇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却因为不想付出而抱怨命运不公,哪怕连试一试的动力都没有。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答是这样的,而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今天探讨的内容。
“同样的年纪,为什么有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有的人却一无所有?”
“因为上帝说了,他不能把世界让给你们这些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