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 第二节

作者:善解人意的晚风1

#历史开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昨天说了后梁灭唐和被灭的前前后后,接下来,我们说说下面的几个朝代。

历史虽然很枯燥,但是他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得去探讨和研究他的必然性和逻辑性。一个朝代的兴旺和灭亡总有他的历史原因。细细品下去,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五代第二个朝代 唐(923年-936年)

由沙陀族建立,都城洛阳。

李存勖(923-926年在位),唐末检校司空,袭父河东节度使、晋王。

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邯郸境内)称帝,同年底,灭梁,定都洛阳。926年四月兴教门之变后死亡,年四十二岁。

926年5月15日,宫中的将军郭从谦,为报私仇发动兵变。打进皇城,焚烧兴教门。混战中,李存勖被乱箭射中。最后,一个伶人拣了些丢弃的乐器,放在庄宗的身上点火,焚尸而去。史称兴教门之变。

登基以后,纵容皇后干政,宠信伶宦,“引拔浮华,鄙弃勋旧”。

朱元璋评价:“所谓李天下者,其斯人欤?上下之分渎至于,安得不亡?”

明代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是以小说形式,描写李存勖如何打天下治天下的。

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 第二节

李嗣源(926-933年在位)李存勖父亲的养子

926年攻回洛阳后,李存勖已经被杀,在李存勖的灵柩前,身穿斩衰(zhǎn cuī)孝服,毫不修饰的哀痛之情,以示合法继承皇帝之位。时年六十有余,李存勖才四十二岁。

933年十一月,,李从厚并于柩前即位。

李嗣源在位期间,为了杜绝前车之鉴,安定宗社,整饬吏治,铲除伶宦,削弱藩镇,节省财政,整顿禁军,减免税赋重视民众疾苦。

是五代鲜有的英明君主,在位时间长,使政权稳固,人民给予休养生息的时间。晚年疑心过重,冤杀任圜和暗杀安重诲,使得朝局动荡。

李从厚 李嗣源三子(914年-934年4月)

933年在李嗣源灵柩前即位,934年李从珂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李从厚逃亡,不久被杀。在位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

李从厚即位后,甚至节度使的利弊,对他们进行易地调动,并派使臣监送,直接逼反了李从珂,他以"清君侧"的为名起兵叛乱。

李从珂 李嗣源养子(885年-936年)

934年,赶走了李从厚,自立为帝。936年,敌不过石敬瑭进攻,洛阳自焚,年五十二。

和李存勖一样,李从珂打仗是个悍将,但是治国不行。

战前允诺的好处,战后无法实现,只有在老百姓那里获取,民怨载道,名声凋敝。

和节度使石敬瑭的矛盾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石敬瑭与契丹大军联合进逼洛阳,936年,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便带着传国玉玺老婆儿女一众自焚而亡,至此,传国玉玺亦不知下落。

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 第二节

五代第三个朝代 晋(936-946年)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

936年,起兵造反。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都城汴梁,建立晋。942年,忧郁而终,时年五十一。

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石敬瑭在柳林(今太原境内)登基,还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尊为父皇帝,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如此认贼作父的行为,手下亲信也非常反对。

942年,契丹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进退不得,忧郁成疾,抑郁而终,时年51岁。

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 第二节

幽云十六州

石重贵(914年―974年),石敬瑭养子。942年继位。在位4年

能力一般,却很有骨气。敢和同契丹开战,可惜手下无大将。

契丹攻后晋,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974年受尽屈辱而死,终年61岁。

五代第四个朝代 汉(947-950年)

刘知远(895-948年),太原人。

947年,刘知远称帝。948年正月病逝,享年五十四。

刘知远任内,禁止给契丹纳贡,还积极慰劳地方和抗辽的民众,境内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并获得晋朝旧臣投诚。

石敬瑭帮助李从珂争夺帝位时,刘知远安排石敢保护石敬瑭,李从厚的护卫看石敬瑭有二心,就杀向石敬瑭,石敢力战而死保护了石敬瑭。民间的后来就有了"",用以避邪。

刘承佑(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刘知远之子。950年,开封城破,被杀,年21。

948年刘承佑即位,朝廷大权旁落。诛杀了权臣,948年三月,三镇节度使先后举兵造反,于是派郭威去督战,讨伐叛乱。950年十一月,郭威平反结束,他又派人诛杀郭威,可谓是“官逼民反”,直接围攻汴京,后汉结束。

五代第五个朝代 周(951-960年)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河北人。

951年正月登基,建立周朝。954年因病去世,享五十一。

950年,郭威以"清君侧"之名,起兵讨伐。郭威带兵入京,赶跑了刘承佑,然后拜见李太后,让她临朝听政。正准备假意拥立刘氏宗亲为帝,遂有兵士报告,契丹南下,需率军抵抗。经澶州时,就发生了所谓的“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这给赵匡胤提前打了个样)

在位期间,诚心纳谏、积极需求改制。以军事实力为盾,取汉代之,是五代时期军阀夺权的代表人物。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河北省邢台人,郭威养子。

954年郭威病逝,柴荣继位。959年病倒,不久去世,年三十九。

950年,郭威和柴荣留在开封的家眷被刘承佑诛尽,郭威愤而起兵,柴荣守邺都,

953年三月,加封晋王。

954年,继位后整饬军队,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做出了非凡之举。虚心求谏,并认真采纳了王朴的《平边策》,"先易后难",制定统一大计,付诸行动。还休养生息,积极灭佛,发展教育,恢复漕运,兴修水利。955年开始的灭佛教运动,是五代唯一次。废去佛寺30336所,还俗61200僧。

史称"五代第一明君"。

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 第二节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柴荣四子。

周世宗病逝后,七岁即位,太后垂帘听政,宰相范质、王溥主持军国大事,重用赵匡胤。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随后,赵匡胤说:到了都城以后,要保护好太后和小皇帝,要秋毫无犯。

赵匡胤登基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并赐予"丹书铁券"。郑王973年逝世,年20岁,被谥为恭帝。

至此,北宋立国,五代结束。

关于五代十国那些事 第二节

丹书铁券

下一节再说说十国(902年-979年 )那些奇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