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据库——发展

【前言】

开始机房的个人重构了,不免有些小激动。第一次做机房的时候没有自己建立数据库,现在一定要自己尝试着建立一下数据库,于是乎想到自考的时候考过一科《数据库系统原理》,所以再学习一遍这本书,温故而知新。

【正文】

Why?

说到为什么,就要从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说起,学习一个东西要知道为什么有它,它是从何而来,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喽。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4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等,数据处理方式为批处理,数据管理有以下特点:

●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

●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数据面向程序。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后期,外部存储器已有磁盘等,数据处理方式有批处理,

也有联机实时处理,数据管理有以下特点:

●数据以文件形式可以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设备独立性”

●文件组织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直接存取文件等

●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

●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

●数据冗余

●数据不一致

●数据联系弱

例如:建立3个职工文件,每一个职工的电话号码都在3个文件中(数据冗余),若要修

改其中某个职工的电话号码,必须修改全部3个文件的数据,否则3个文件数据不一样

(数据不一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数据联系弱)

纠于以上3点缺点就出现了下一阶段

3.数据库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先后提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随后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

数据库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

4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数据的操作不一定是以记录为单位,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4.高级数据库阶段

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标志为先后出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象数据库系统、

Web数据库系统

【总结】

学习一项东西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明白为什么用它的道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