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作者:春河月亮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这是意大利橄榄品种在闽南市五都区种植基地的引进。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新华社兰州7月14日电(记者张文静,翟哲)刚刚过半,甘肃省闽南市一家橄榄油生产企业在希腊举行的国际橄榄油大赛中获奖,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消息传到武都区外纳贞村,50岁的橄榄油种植者朱子明兴奋地拍了拍手,说道:"获奖的橄榄油就是我们种的橄榄果。

橄榄油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树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种子栽培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60年代,作为阿尔巴尼亚政府送给中国的"国礼",中国开始种植1万多株橄榄幼苗。

在地理条件下,种植橄榄油的要求非常高。闽南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非常相似。1975年,闽南引进种植。从种子试验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到产业发展,作为我国油橄榄适宜区闽南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橄榄种植基地,素有"中国橄榄油之乡"之称。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这是记者拍摄的闽南油橄榄树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过去,橄榄漂洋过海漂流到中国,并在中国扎根。现在,在中外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的支持下,中国自己的橄榄油也走向了海外,海外粉丝越来越多。

在闽南市武都区和家坪村油橄榄示范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来自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不同品种的油橄榄在这里茁壮成长,郁郁葱葱,果压树枝,生机勃勃。

武都区油脂橄榄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赵海云介绍,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许多国家有着悠久的橄榄油种植历史,栽培、加工技术先进。他们生产的橄榄油是烹饪必需品,因其高营养价值而被称为"液体黄金"。近年来,橄榄油在中国市场一直在升温。在市场的推动下,闽南需要与国外交流合作,生产出更优质的橄榄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2009年,佩德罗在闽南教授橄榄油种植技术。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从国外引进优质橄榄品种,学习国外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武都区已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重要做法。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林业草原局的支持下,来自世界主要橄榄油生产国的知名专家多次莅武都区进行教学和培训,向田间农民讲授种植技术,向企业深入介绍加工和储存的注意事项。

早在2009年,西班牙橄榄树苗专家佩德罗·罗德里格斯(Pedro Rodriguez)就来到了沃州。当时,武都区标准化橄榄育种基地的幼苗存活率仅为50%左右,在佩德罗的技术帮助下,油橄榄育种的成活率大幅提高到90%以上。

赵海云告诉记者,武都区多年来引进了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优质橄榄品种,并将大面积树种的表现呈现给普通种植者。朱祖明种植的各种橄榄油是从西班牙引进的。去年,她从橄榄油种植中赚了30多万元。目前,该地区有超过20万人受益于橄榄油行业。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这是象屿公司生产的橄榄油等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一滴橄榄油见证了中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019年,甘肃时代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斥资600多万元引进了两条意大利Bearez橄榄油连续生产线。企业总经理李刚表示,这条生产线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提高了橄榄油的加工效率,保证了橄榄油的质量。

6月,该公司的橄榄油在希腊举行的国际橄榄油比赛中获奖。"我们生产的每一滴橄榄油都是中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和结晶,"李说。

去年7月,在希腊举行的第五届雅典娜国际橄榄油大赛上,闽南市象屿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在来自17个国家的430个样品中获得了双金奖。

新冠肺炎的爆发并没有阻止闽南橄榄油的"出国之旅"。去年8月,闽南生产的1.2吨橄榄油出口到韩国。今年3月,乌拉圭驻华大使卢格里斯一行访问闽南。双方同意在橄榄油引进、人才交流和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目前,武都区多家橄榄油生产企业正在与国外开展橄榄油生物利用合作。盐南天天橄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晓勇表示,橄榄叶富含橄榄苦味剂、类黄酮等化合物,是药品和保健品的宝贵原料。他们与希腊雅典大学合作,提取和使用化合物,以提高橄榄油工业的附加值。

"从国外引进橄榄树及其在中国的根基,为东西方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座桥梁。甘肃省林业研究所研究员蒋成英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