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王龙龙北京3月5日电(记者李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引起关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常委刘伟告诉记者,今年两会期间,大会将提出"后疫情时代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建议"。她建议,要掌握学生的心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疫情防控为典型,加强学生忧虑和爱国主义教育。

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常委刘伟,我给大家画一张
刘说,疫情初期,中小学生基本都是在家学习,大量安排网上上课,与老师交流,学生减少,体育课、户外活动,增加学生焦虑、紧张和近视等健康风险,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面对学校的防控措施, 学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多变的特点,身心难以像往常一样完全放松,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社交恐惧、思维等现象。
如何做好疫情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刘伟从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文体生活、困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加强家校衔接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刘说,建议掌握学生的心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鼓励学校提供心理健康课程,定期讲授心理知识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生活。鼓励支持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热线电话,设置心理咨询信箱等,多渠道、多路倾听学生,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丰富文体生活,缓解学生身心压力。对此,刘伟介绍,建议按照防疫要求,明确学校要开得足够开,开好体育课,多组织开展互动、娱乐性的身心活动,让学生在文体活动中释放压力,有更轻松的学习态度。减少课后作业安排,课后延迟服务以体育为主的活动,确保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时间。推动学校周末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支持社区改善硬件设施,为学生多运动创造良好条件。
刘还强调,"疫情防控应该是加强学生困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案例。"她建议将疫情防控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用课堂、道德和法律课向学生介绍国际疫情形势,以及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已经显现的先进事迹。这样,才能增强健康和防疫意识,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增强对中国制度的信心,更加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此外,刘还建议加强家校联系,鼓励社会参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例如,社区牵头的离退休干部、关爱人士等组织组成志愿者队伍,为学生提供学校辅导、心理指导、体能训练指导等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刘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青年网